浅谈课堂教学技巧的应用
2013-04-29李莹
李莹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技巧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表演技巧,才能让原本是观众的学生入戏,与我们产生共鸣。最终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思维,自觉地参与到我们的表演中,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中的主角,喧宾夺主,深陷其中时,我们的表演是最精彩的。
关键词:晒场;空白;情景创设;动感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3-0082-03
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技巧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表演技巧,才能让原本是观众的学生入戏,和教师产生共鸣,最终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中的主角,喧宾夺主,深陷其中时,教师教学表演是最精彩的。
一、晒场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感觉老师应该是全能,什么都该告诉学生,教会学生。但这种面面俱到的教授方法我认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晒晒,躲懒一下,不必事事亲躬。学生是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有些知识的探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处理,效果可能会更好,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复习阶段。我就会使用这种“晒场”的方式,引出一个开头,然后让学生们顺着这种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往往一个人无法完成全部,会有其他的同学争着帮其补充完整,而我很快就会被“晒”在一边做听众,我认为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空白
所谓“空白”又叫“留白”,是美术国画中的一种构图方式,它的意思是即白当黑。在美术中艺术家往往会通过“空白”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造成更大的刺激效果。我觉得这种意境可以很巧妙的运用于教学上,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反而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当然这种留白并不是随意的,而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所设置的不明确式的,切割式,精简式的措施。我相信有些教师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经常说,课堂上该留点时间给他们看看书,不要全讲了。这就是留白的一种常见方式。笔者在教学中还经常使用其他一些留白的方式,如板书的空白、作业题目的空白、释疑不全的空白等。这些都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情境创设
情境,即情景、境地,指的是生活中和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教学中情境的运用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方法,应用一定的教学媒体而特意创设的模拟生活上或实践中的某些场景。现实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情境教学的良好效果,可是我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真实性的问题,哪些情境是学生实践中会遇到的,可以操作的;其次新颖性问题。哪些是学生能真正接受的,能和他们的思想接轨的,可以让他们不觉的做作和无聊的。再次,是情境的表现形式问题,在众多的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方式中,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且非常有效的、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方式很少。
四、动感
动感是英语角上名词,是个很值得研究的教学技巧。学生个性是天生好动,可我们经常教导的教学是安静的听,认真的做笔记,但是不要随意的插嘴。可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手停、脚停、口停的同时,他们的思维似乎也停止了,任凭老师绘声绘色,充其量也只是“形定而神散”,这种教学的实际效果又有多少呢?怎样使得学生从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到身体的活动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有序的活动,使课堂教学和谐有效。这是笔者在教学中一直苦恼的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好动的学生往往是很聪明的,怎样将这种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五、风趣幽默
微笑的良好效果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可以愉悦身心,提高人的注意力,更好的争创高效率等等。那么教学中我认为这种作用也是应该关注的。这就需要风趣幽默的教学技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亲和力。面对教学中表现出的机智、聪明、灵敏,我们很容易表现出亲和力,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不会是学生毫无差错的教学,面对那一堆堆错误时,我们能否依然保持我们的亲和力,依然风趣幽默的进行我们的教学,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教学技巧。同时这种幽默的教学也不是随意的,散乱的,而是一种形氛围上的调节,学生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放松,并不是一些乱哄哄的闲聊。我们要灵活机智的在微笑中抓住学生的每一个情感与思想的细节,这样才可能实现课程高效“生成”的目标。
六、精妙的口头表达
语言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所以对教师语言最起码的要求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表意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语言艺术可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该讲究如何运用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以期取得教学高效益。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一般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积极的启发性。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探寻知识、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积极的启发性,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2)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性。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具体的举例、贴切的比喻,就能使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比如当教师向学生讲解“鱼”和“渔”的区别时,可以这么说: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就像这个“鱼”,如果只懂得把鱼拿回家去煮着吃,吃完了这条鱼,就只能干饿肚子了;我们还需要学会打鱼的方法一一怎样寻找鱼、怎样打得鱼,这就是“渔”,就是我们要学会探寻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3)富有感染力。教师精彩的口头语言必须情真意切、悦耳动听、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心旷神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有趣的语言,往往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七、微妙的态势语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善于调动精妙的有声语言以外,还应善于驾驭表情、眼神、举动、教态等等无声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激活课堂。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经过研究,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达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表情。由此可见,态势语在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脸带微笑的启发,往往能改变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给人以鼓舞和信任,使人感觉到师生之间就如同家人一般和谐、亲切;教师充满信心的神情,往往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充分肯定的目光,往往能使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适度的手势,往往能发挥出传神化意的功能;得体的教态,往往给学生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情感信息,使师生间有一种默契的心灵感知。特别是对于体味课文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感,教师往往能通过微妙的势态语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心领神会。
八、创新精神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教育教学理念也在紧跟时代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套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地照本宣科,教师要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例如,教师在讲授《祝福》时,开头先调用VCD《祥林嫂》中鲁镇祝福的景象,让学生感受祥林嫂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后,再推出祥林嫂的肖像图片,同时播放经过剪辑之后的如诉如咽的MP3音乐,用动画显示方式在屏幕下端徐徐拉出描写祥林嫂肖像的文字,随着文字的拉出,老师神情投入地朗读“这就是沦为乞丐后的祥林嫂,……”这段文字,就能让学生充分的领会人物形象意义和体味课文所体现的情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认知领域。更重要的是,教师采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刺激了学生观念的更新,使他们领略到了高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激发学生自觉的调整自己,发奋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尽快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技能,能精通教育学、心理学,并不断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