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职化学教学方法之思考
2013-04-29陈卫
陈卫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渐渐的显现出不合适的地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简明扼要的谈一谈作者对于改进中职化学教学方法的思考,此外还从自己的角度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3-0089-03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化学教学在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在全国大范围的深入与实施,使我国中职化学教学质量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但是根据实际状况来看,也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因此,更需要广大中职教育者对中职化学教学现状进行深一步的分析。由于该课程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该课程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简单来说有课时少,所讲的知识不具有系统性,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教材过于陈旧,评价的价值体系存在问题等等不足,限制了中职化学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培养,因此改进中职化学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1.所遇到的问题
1.1课时不多
由于现在中职普遍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能,以至于很多课程的课时略有缩减,但是这种做法无疑会影响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结构。但是在课程被削减的时候,对于某些课程的重视程度却没有增加,也没有加强课后的巩固。这使得原本不够的课程显得更加的不够,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的短了。现在初中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将初中课本上的化学内容做出了删减,以致学生学习的东西十分有限。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中职新生普遍基本功不扎实,再加上中职课时被缩减,而且平心而论中职学生的基础本来就弱一些,教学对象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加之中职化学涉及面广且内容比较多,这样的短时间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难以构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课时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化学教学。
1.2知识零散
在课时已经被压缩的情况下,本来学生的基础就比较弱,再加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就不高,教学质量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奇怪的是与此同时教学目标却没有从实际出发,完全脱离实际,这样就会使得问题日益严重。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学对象掌握的知识非常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符合教学目标的人才,因此在现在中职的中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安排课程比较好也变成教学的一大难题。
1.3课本选择
在教授一门学科的时候,最为基本重要的问题毫无疑问是课本的选择,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材才有可能把教学工作给做好。但是目前我们教材的选用虽然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合适的教材并不多,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好好注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比较实用的,但是又缺乏针对性,虽然已经有所改进,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有的时候缺乏专业的针对性。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对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太高的实用价值,然而对于卫生类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却很有实用价值。
虽然由于近代很多化学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让中国的化学获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也使得中职化学的内容产生了变化。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的教材并没有走在化学研究的前沿,仍然停滞不前,阐述着陈旧的内容。虽然说中职的学生基础较弱且学习热情不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让他们继续学习陈旧课本的理由,可能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也不能在课本中过多的关联高端的化学成果,但是在课本中穿插着讲诉一些现在化学的实例也未尝不可,这样正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化学,因为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可能把一门课程学好。
1.4目的错误
教学目的决定教学的质量。当前中职教学评价教学对象主要通过考试成绩。而测试的题型又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一些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复述或是做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和推断,而并不是针对教学对象的综合素质,这样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限制了教学对象很多方面的发展,唯一得到增强的恐怕就是应试能力。而化学的研究与实验对于化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化学研究人员大多数应该来自化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很难想象只会考试的教学对象可以一下子做好化学的研究工作,虽然说中职学生可以说与化学的研究无缘,但是多多进行研究与实验对学生总是有好处的,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所以这种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行为带来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也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目的,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带来的结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1.5缺少热情
由于中职的学生的本来基础就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比较吃力,因此而有一种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会对这门学科缺少热情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首要应该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强烈的兴趣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把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当学生满怀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对知识掌握的迅速而牢固。提高中职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要求化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高,要有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教学中多结合实际中看得见摸得着事例;课上课下尊重关心学生,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做好课堂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6课程开设
中职的学生一般都是想学一门比较实用性的技能,好在走出社会之后能够学以致用,这样的话一般开设有化学课的专业都是与化学有些关系的,但是化学课又分为很多种,因此应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教材,让他们所学的化学贴近他们的课程,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然而目前中职化学教学中却不是这样的情况,很多课程开的与学生的专业不甚相符,完全脱离了实际。
1.7轻视实验
现今中职化学学习中,相对而言会轻视实验一点,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我们都知道化学就是一门在大量实验中总结出理论的学科,虽然经过先人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了种种结论,任何一个化学成就的取得都是许许多多的前辈经过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锲而不舍探索创新的所得到的成果,很多史实都说明科学家们都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无限忠诚,即使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也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念,把自己生命的热情都献给了化学事业。如法国化学大师拉瓦锡在他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推翻了“燃素”说,创立了氧化理论,提出了质量守恒原则,实现了化学革命。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历经三年九个月处理很多沥青铀矿渣,成功地提炼出0.1g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相对原子量。现在虽说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记忆这些结论来进行化学的学习,但是本质来说化学应该是离不开实验的。
2.方法的改革
2.1改革方法
那么针对这些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呢?
2.1.1增加作业量 现在的教育提倡减轻教学对象的负担,寓乐于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更轻松又学得更好过于理想化。虽然多布置作业的这种行为被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唾弃”,但是平心而论多写作业确实是快速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这也作业可以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毕竟现在课时已经得到了缩减,如果在课后再不加强锻炼的话更难掌握好知识。再者,所谓的作业并不一定要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面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多去实践。这样的话不但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节省了讲课的时间,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不过这种方法实施的时候还要安排好与课堂所教授内容的衔接。
2.1.2增加课时 化学这门学科本来内容就非常多,要想深入的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想一下学好学通是不现实的,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老师的指导势必会提高效率,因此如果能够增加课时的话,教师能够做到让每一部分的讲解更加详细,学生则会得到更好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所学的知识会变得更加的系统化,所以我认为,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适当的增加课时,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1.3学生授课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研究到能把它讲出来,教给别人,那么学生对它的理解肯定不会太差。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某一部分的教材,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搜集资料等等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个学生负责一部分可能有些困难,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一起研究问题,这样的团队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思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最后再由教师做总点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一举多得。
2.1.4研究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中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而展开研究讨论的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单纯地看教材。机械的死记硬背,被动的吸收,转变成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真相,化被动为主动。教学对象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激发其创造力,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列举出几个板块,让教学对象从中自由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选题太偏而丧失讨论的意义。当题目确定之后,还要给学生限制一个时间,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与探讨。在此之中,学生会主动的收集资料,从而能对该题目学术上的动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2.1.5注重实验 化学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实验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实验教学对象不仅可以观察到很有趣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由教师在课堂上多对学生讲解实验的反应原理与操作步骤,还有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去多做实验,这样既可以降低实验的风险,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让教学对象养成事实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1.6多媒体教学 在现在的中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现象并不少见。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解化学,让教学对象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化学。由于化学教学包含了大量的实验以及微观的反应,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亲手去做,再加上那些微观的变化即使通过试验也难以让学生看清楚。因此单凭文字来讲解说明未免显得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吸收,如果配上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应该会更好的记忆。从而最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治本方法
以上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中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意味,所以我们还要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2.2.1优化课程 现在中职化学教学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课时不足,即便能够做到我上述所说的增加课时也应该增加不了多少,对于解决问题杯水车薪,那么在课时不可能变得特别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只有优化课程才能做到这一点,上面我们谈到了课时不足的问题,也说了课程安排不恰当的问题,只要在课程的选择上做到恰当的取舍,其实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毕竟有些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大就可以舍去,而且也可以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化学课程。当然也不能盲目的改变课程安排,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最起码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符合教学大纲;二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三是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尽量的贴合实际与教学对象的本专业有所关联。
2.2.2关注前沿 教材的陈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是修改教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虽然说教材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但是这一点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手段来改变,然而这种改变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追寻学术前沿是必须的。可以通过上课来改变这种教材的落后,在课堂上多多融入新的科研成果。比如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化学研究方面捷报频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以把这些内容告诉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些也是与中职化学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这样做对于某些课程具有启发性。
2.2.3转换价值观 目前的教学中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评判学生能力的最主要方式,而上文也讲到了这样做的弊端,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教学对象的自信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这种观点的存在才限制了学生某些地方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从多个方面去评判一个学生,才能够促进一个学生全方面发展。
3.总结
中职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中职教学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做出改变,改进中职化学教学应该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改变评价方式,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能够深入的思考,不断的总结经验,中职化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不断的改进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