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辅导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探索
2013-04-29陈秋红徐红兵
陈秋红 徐红兵
【摘要】针对高职新生入学后经常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通过近三年在部分班级开展的团辅导活动的实践,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在改善新生的心理状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 新生 适应
【基金项目】此成果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班级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立项编号为2012B255。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37-02
1.引言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高职院校日益受到重视,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资源缺乏与学生心理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学校增加投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来。然而现阶段,因各种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样的困境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经困扰美国的高校,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即通过培训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和督导,培训他们给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班级团体辅导。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立足于发掘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的能动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就成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种现实的选择。
2.高职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
根据我院近三年新生测评(scl90)的统计数据分析,新生问题检出率在16%-18%左右,在焦虑、强迫、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通过深入的访谈与交流,得知我院新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环境和心理不适应
大部分新生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能否迅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树立大学生活目标,决定着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一经挫折和轻微的打击就会较长时间处在焦虑、自责的心境中不能自拔。更多的学生可能会有自卑心理。
2.2学习的不适应
大学里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服从了父母或师长的意见。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2.3生活和上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每年新生入学时,由家长护送报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高职院校尤其如此。经常是家长代学生办理入学手续,而学生无所适从。更多的学生在宿舍关系相处不融洽,遭到舍友排斥或联合起来排斥他人。根据笔者多年新生管理经验总结认为,新生人际交往受挫后,可能存在自我封闭倾向,这种消极行为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学习甚至心理健康。
3.班级团体辅导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新生入校后的两三个月内,以公共服务与旅游系为试点,组织了数十个班级的以“走进新生活”为主题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该活动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中心设计方案,培训班主任或辅导员,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利用班会时间来组织完成。一般安排四至六次活动,班主任或辅导员来组织完成,最后由心理健康实践中心进行追踪与评估。
既然是针对新生班级适应的团体辅导方案,那么方案的主题应该是明确的——帮助新生班级同学增进了解,融入新班级。所有活动环节都需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团体辅导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在团体初始阶段,班级同学之间不是特别熟悉,对这样的辅导形式又相对比较陌生,会有一些不安和焦虑。因此,能够营造温馨、热烈气氛的热身活动就必不可少。可以选用“大风吹”、“松鼠与大树”等活动。
在过渡阶段,让同学们进一步相互了解。由于刚入学不久,班里同学相互之间认识的程度并不深,可以选用如“表达性自我介绍”、“小小动物园”、“我的20个最活动”,让同学们在小组里袒露自我,让其他同学进一步认识自己。分享的时候我们可以着重引导自己眼中的他人和他人的自我描述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对他人有哪些新的发现,以加深对班级同学的了解。
在工作阶段,让同学们体验团队合作的默契和班级力量所带来的归属感。可以选用“建高塔”、“心有千千结”等经典活动。分享时,可以引导同学们回忆在活动过程中各自的表现,以及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引发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
在结束阶段,让同学们更实在地感受班级的氛围,体验在一起的感受,加深同学们对这个集体的认可与热爱。
4.班级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
在三个月、一年后,我们对组织了团体辅导的班级进行了再次测评,发现,与第一次测评相比,问题的检出率有了明显降低,同时与未进行团体辅导的班级相比而言,进行过团体辅导的班级整体风貌、凝聚力、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学习状况均高于未进行团体辅导的班级。由此可见,班级团体在改善新生的心理状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等方面有积极意义。除此以外,班级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方面还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班级团体辅导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的优势。比起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班级团体辅导是多向沟通、互动的过程,成员不仅可以得到接纳、帮助,也可以对别人给予援助,这种合作的、参与互助的关系有利于成员间增进亲近感。此外,在班级团体情境下,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其他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悉观察自己,成员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对辅导者的依赖。
其次,班级团体的稳定性使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相对于一对一的个体辅导,班级团体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将具有相似和相同心理需求的个体集中在一起定期进行系统化的辅导,一个辅导者同时辅导多个成员,一方面节省了辅导的人力与物力,另一方面和谐互动的团体氛围能更好地促进成员的成长。
再次,班级团体辅导的效果容易巩固。班级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锻炼社交技能的机会。成员在班级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反映,在充满信任的良好的团体气氛中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等,成员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在班级团体中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
基于此,班级团体辅导有着巨大的自我教育功能,如果我们能积极地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则能帮助我们解决心理健康师资短缺的困境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美玲、张智文、张帆.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班级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张承宗.团体心理辅导在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作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1.21.
[3]李宁萍.高职学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作者简介:
陈秋红(1976-),女,湖北通山人,汉族,课程教育论硕士,现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心理健康。
徐红兵(1975-),男,湖北通山人,汉语言文学教育硕士,现为武汉市马房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