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2013-04-29孙建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策略

【摘要】民族音乐和文化对于大学生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提高民族音乐认识水平、丰富民族音乐活动、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和合理编排教材等方面论述了做好民族音乐的音乐教学改革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文化 音乐教改 策略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19-01

民族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对于民族众多的中国来说,各式各样的社会长期累积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对于国家安定、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都有极大的作用。大学音乐教学面对的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人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民族文化,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民族情感,是做好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学习简单的乐曲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加深对音乐文化和传统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音乐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民族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化品类,累积了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色彩和历史色彩。对于音乐教学的改革来说,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音乐教改的基本目标。只是目前因为某些因素,民族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专业的民族文化研究者才能讲授好,而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对于这样略显传统的文化没有太大的兴趣,加上高校开设的音乐专业也往往是流行音乐做主,导致了总体上对于民族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高。这样就会导致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民族文化在学生之间的传播,阻碍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流行音乐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的交流和传入是我国音乐文化呈现百家齐放的峥嵘现象。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流行音乐融入到了我国的现代教育中,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往往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音乐没有兴趣,甚至是知之甚少。很多优良的民族音乐呈现无人问津的状态。大学生毕竟处于青春年纪,相比较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他们喜欢动感新鲜的流行音乐也是情有可原的,由此就造成了现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得不到广泛关注的现状。

3.资金不足

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的融入可以加强音乐的生命力,保护民族音乐,做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很多高校中的音乐教学中,学校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投入太少,加之一些材料和设备的缺失,使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大量充斥在音乐教学中的是西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之类的,严重影响民族文化传播活动的开展。

4.教学模式的影响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让教师和学生畅快地交流。民族音乐本就是学生兴趣不大的音乐种类,教师更加应该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和学生交流,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但是遗憾的是,先进很多教师也是对于民族音乐不够重视,认为那不是当今主流,导致音乐教改工作开展的很不顺利。将西洋音乐当作主流来改革音乐教学,不仅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改革工作也是很大的阻碍。

二、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加强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改革,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民族音乐边缘化的现象,对于音乐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1.加强认识,合理安排民族音乐教学课堂

要想做好民族音乐的教学改革工作,首先要把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要认识到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历史的大成,有着宝贵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是流行音乐做不到的,基于此学校首先要重视民族音乐,提高其受重视程度,安排合理的民族音乐教学课堂,做好音乐教学改革工作。

2.利用民族音乐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丰富的民族音乐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比如经常举办民歌对唱或者民族乐器演奏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感觉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那绝对是流行音乐无法比拟的。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接纳和学习,通过专题讲座,展开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同地域和时期的文化碰撞交流,自然能增加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民族自豪感,确保音乐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3.创设良好民族文化氛围,提高民族音乐魅力

民族文化贵在一个熏陶的过程,要想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再教师里张贴一些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多放优秀的作品,长期熏陶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素养,使其产生浓厚兴趣。

4.丰富教材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改革,和其他种类音乐不同,因为民族音乐不只是表面的音乐知识或者乐曲,还包括背后丰富的民族文化。一曲一调之间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教材中,多注重乐曲的教授,而没有过多的民族文化交流,这样可能会让民族音乐失去原有的色彩。应该多多合理编排教材内容,重视民族文化和音乐的融合。比如琵琶曲《十面埋伏》,应该先讲授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然后再讲授乐曲知识,这样才是全面的培养。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和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是多年文化底蕴的积累,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对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民族文化认识水平、丰富民族音乐活动、创设民族文化课堂氛围、文化背景和乐曲知识融合,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钰婷.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11,(4):248-250.

[2]郑星华.加强地方特色音乐在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30):128-129.

参考文献:

孙建军(1978.6),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