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3-04-29杨殿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煤矿地质》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影响煤矿建设和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及其规律,研究相应防治方法的课程。我院《煤矿地质》课程的课程大纲及标准是通过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研究设计,从而保证课程大纲及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实效性。按照企业人才培养规律和知识的基本学习规律,我院将《煤矿地质》课程教学分为“认知和情景”培养阶段、“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阶段及“工学结合”阶段,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煤矿地质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43-01

一、课程介绍

《煤矿地质》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影响煤矿建设和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及其规律,研究相应防治方法的课程。通过《煤矿地质》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煤矿地质理论知识和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能力。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为《煤矿开采方法》、《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测量》、《矿山压力控制》、《巷道施工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学习基础。

二、课程大纲及标准的设计

我院《煤矿地质》课程的课程大纲及标准是通过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研究设计。这种课程大纲及标准,既符合企业的现场需求,也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保证了课程大纲及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随时随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来修订内容,解决了教学内容更新的难题,保证课程大纲及标准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专业岗位的要求,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遵循煤矿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我院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授课模式。按照企业人才培养规律和知识的基本学习规律,我院将《煤矿地质》课程教学分为“认知和情景”培养阶段、“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阶段及“工学结合”培养掌握阶段,课程教学场所覆盖教室、实验实训室以及企业工厂,授课教师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

1.“认知和情景”培养阶段

在“认知和情景”培养阶段,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授课地点为教室;实践教学采用以实验、实训指导书为蓝本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授课地点为校内实验、实训室。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2.“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阶段

在“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阶段,以工作项目书、任务书为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习目标,开展项目式教学,授课地点是校内实训室。在“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阶段,学生是自主性的学习主体,教师起到组织、指导、监督、评价的作用。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通过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巩固、验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培养解决实际工程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工学结合”培养阶段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在企业生产一线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真实的生产任务,将学生分成工作班组,按照煤矿企业的工作标准、操作流程、规章制度进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进

1.项目驱动式教学

在《煤矿地质》课程教改过程中,我院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课程组教师下矿挂职锻炼,广泛的收集一线生产案例,并按照“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的任务驱动式教改理念设计成课程内的实践学习任务。利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建立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实现了在校教学与企业一线实际需求的对接,培养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在使学生巩固、验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初步培养解决实际工程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生产性实践教学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在企业生产一线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真实的生产任务进行学生生产性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岗位生产能力和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这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1)虚拟教学

针对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的基本技能的教学,采用虚拟动画的方式,将操作要领直观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起到操作示范作用。

(2)虚拟实训

课程组制作了交互式虚拟实训软件,学生可以进行模拟操作;如果操作错误,系统会给出提示,直至正确完成为止;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起到强化正确操作的实训作用。

(3)网络模拟考试软件的应用

建立畅通的网络渠道,开辟了网络考场,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在网络上直接进行自我测试,起到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调节的作用。

(4)开辟网络课堂

针对开放式教学的特点,课程组开辟了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提问、在线讨论、在线做题、在线训练、在线阅读自学资料、在线观看电子课件及录像。

参考文献:

[1]曾勇,朱炎铭,郭英海,李壮福.“煤矿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2]曾勇,刘坚.《煤矿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1996年04期

[3]曾勇,郭英海,朱炎铭,李壮福,刘坚.“煤矿地质学”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02期

作者简介:

杨殿海(1964.01-),男,籍贯:吉林九台,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采矿。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