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职教育的使命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2013-04-29杜爱平
杜爱平
【摘要】对当前高职教育的使命进行剖析,针对不同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使命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09-02
国家大力兴办高职教育以来,由于受技术应用和就业教育的影响,人们对高职教育使命的理解是就业教育或谋生教育,高职教育在许多方面变成了对学生谋生技能培训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高职院校成了社会职业培训中心和学生谋生的途径、手段。这种教育以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获取物质生活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这对于我国“现代社会”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高职教育应担负的历史使命须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使命。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活动,它通过提升每一个体的技术能级,塑造其社会形象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有序地融为一体。为此,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各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使命,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为我国在生产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投资金融的国际化、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提高综合国力而发挥“动力站”的作用。为此,高职教育应坚持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与社会各个方面有效地互动,促进个体有效的社会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使命。
高职教育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技术性时代的要求,担负起为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国家的重要使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高职教育应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
高职教育应根据整个社会多样性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符合学生就业创业与发展的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途径,加强企校合作,实施科学的发展策略,优化人才结构,强调个性发展、特色鲜明、品牌塑造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创新创业,解决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环境有效互动。
第四,创建创新型国家的使命。
高职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的人才培养活动,同时,也是通过创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创建创新型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作用固然相当重要,但从事产品生产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却总是占到大多数的,只有提高占大多数的技术人才的创新素质,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才能为现代化提供雄厚的基础。
第五,促进人的现代化使命。
高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效增加社会的受教育机会,为个人内心形成信仰以应对现实的有效追求,给人以深层的精神充实与慰藉。可见,高职教育还担负着提高个体社会化程度,促进个体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发展能力,使其与现代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相协调的重要使命。
面对当前高职教育的使命,我们的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着重从学生的观念改变上做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使命,明白自己的价值。进而在以后的就业中有个明确的方向或目标。充满自信的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人才的外延很宽,大体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并能发挥作用、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正如劳动没有贵贱之别,只有社会分工不同,人才的贡献自然也是各有不同。权贵明星是人才,高学历、高职称者是人才,一岗难求的公务员是人才,普通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每个人生来都具备某方面的天赋或潜能,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对我们任何人来说,生活都是不容易的。我们必须工作,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成一些事情。而且,当我们发现这些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求职如同找对象,没有绝对的最好,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显然,不管是人生舞台,还是职场,每个人都应扮演最适合自己的角色,以期实现个人最大的价值。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求职中还是非常在意“体面”的,许多人宁可待业在家靠父母接济,也不愿找一份工作锻炼自己。实际上,大学生求职不必一味地追求公务员在编、大城市上班等所谓的体面,应该以发挥个人最大潜能为原则。
就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或许达不到世俗的“人才”的标准,实际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大多数要当普通的技术工人,但他们之中不乏精英人士,通过钻研技术、改进工艺,改革创新生产工具,降低生产成本。某汽车修理站技师,因单听机动车发动机的异响便可凭直觉探明车辆的故障所在而被一家大的汽车修理公司高薪聘用。他们中间有的人才甚至还成为高层次人才。
在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以前,大学生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然而,这早已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渐渐脱去华贵的外壳,成为普通劳动者是一种必然。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的身份意味着一辈子不失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也并非一张长期饭票。无论是出身于名不见经传的大专院校,还是毕业于冠之以“211”或“985 ”的名校,尽管大家起点不同,但这一点是相同的。
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改变期望值,拓宽就业渠道。当然,说大学生只是普通劳动者,并不是说他们不可能成长为社会精英,但是,精英必须在基层中成长起来。观念一变天地宽,先生存、后发展,用汗水与灵感才能浇灌出希望之花。
参考文献:
[1]艾昌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05月
[2]王岚,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及实现,职教通讯,2002年02月
[3]邓志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教育与职业,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