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2013-04-29梁世镜
梁世镜
经历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然而,冷静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比如创设情境、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教学环节走形式,做样子,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几分钟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新课进行前必须进行别出心裁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一开始,我先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循环”的含义,在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循环的含义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循环现象,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血液流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循环的感性认识。接着问:自然界里循环的现象太多了,我们永远也列举不完。可是,在数学王国里到底有没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做几道题:计算下面各题的商:(1)73÷3,(2)9.4÷11。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都认真地算着。一会儿,好几个学生惊叫起来:老师,数也循环了。这样导入新课,既密切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又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妙设置课堂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在学生疑难处和意见分歧处,在知识和方法归纳概括时,及时给予点拨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置提问,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为了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根纸条(有些小组是两根同样长,有些小组是一长一短),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拼成三角形吗?于是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生成了矛盾冲突。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与辩论,学生对知识的本质逐步地明朗,最后归纳总结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的巧妙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了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激发了不同角度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适用一般教学的材料,但它不可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能高屋建瓴,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围绕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科学地预设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可作如下组合: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底和高,计算出它的面积。问:一个平行四边形怎样分,才能得到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再问: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很快就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要求学生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列式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先剪后拼很容易知道一个三角形是整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乘积的一半。再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可知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信息交流反馈中,揭示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借助旧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增强追求成功的信心。
四、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应该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多提供一些思考的时空,多提供一些活动的余地,多提供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当有个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我便立即巧用学生的话,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如何验证?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在验证活动中,当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现测量上的误差,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验证办法更准确一点?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出用拼一拼或折一折的方法去验证。这样将放和引有机地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五、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声像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时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加黑板,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那今天的课堂黑板还需要吗?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数的整除复习课”,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她仅靠手中几张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板书梳理这个单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简单的教学手段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学法的深度指导与渗透。
因此,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我们应该树立整合的思想,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正确把握运用的时机,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才会发挥它的优越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共同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