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3-04-29滕利民
滕利民
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所曾经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学生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是否得到赏识,而且只要赏识得法,每个学生都是天才,都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了实验:在一所小学里,他们声称要评估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且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还要求老师严格保密。在8个月之后,那些被列在名单上的学生果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开朗活泼。
然而当老师赞叹心理学家的评估如此准确时,这些心理学家却表示那份名单是随机选出来的,和评估没有任何关系,真正影响学生的是老师无意中表露出来的对这些“天才”的赏识、关爱和期望。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充分说明赏识教育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实验。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赏识学生,学生就会变得主动学习,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当然,数学课堂也不例外。赏识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不再乏味,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竞争,让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
但怎样在数学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运用赏识,让赏识艺术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服务呢?
一、赏识学生要打破教材的束缚
传统教学中,教材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教材安排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就跟着学什么。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到教学进度,都有周全的计划。
通常,老师是不敢轻易质疑教材的,而且不允许学生脱离教材学习,否则就是“不务正业”。然而,现实中就有一些“不务正业”学生,他们对课本往往有与众不同的认识。
在课堂上,面对这样另类的学生,老师不能总想着纠正、打压他们,禁锢他们的思想,而应该适当地赏识他们的另类。
如:七年级数学上册在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教材要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10,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所得到的新的两位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设原数个位或十位数字为x,然后再列一元一次方程。但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a+b,基于这个前提,就有同学这样做的:设原数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列出方程(10y+x)-(10x+y)=54.得到x与y的关系:y-x=6.再由x+y=10,得到x=2,y=8.因此原数为28.这种做法是我们到八年级时要讲的“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但有的学生在这里就用到这种方法而且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作为老师,我首先肯定了其思路,并给予了表扬,然后让其尝试用我们刚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老师的赏识之下,其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
二、赏识学生的问题
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再加之老师有意无意地偏爱某些同学,使得课堂上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回答问题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善问。
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提问,老师要赏识学生的问题,经常说“问得好”、“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赏识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发问。
三、赏识学生的创意
如今,教育目标已经发展为培养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而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刻板式的人才。因此,老师一味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教徒般地接受知识,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换句话说,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欣赏学生的创意。
只要学生突破一般性的思维,而且能自圆其说,老师就可以称之为“有创意”、“有新想法”,没必要将学生的创意与成人世界的创新相提并论。
四、赏识“差生”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之间有创意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然的,老师只有尊重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知识粗浅、意志脆弱但又极力想表现自我,得到别人的承认。但是,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老师因此而责备他们,甚至蔑视他们,就会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如果老师以赏识的目光和态度对待他们,从积极地方面肯定他们,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赏识教学,不仅要赏识学优生,而且要赏识“差生”,尤其要通过赏识“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且在课堂上要尽量为“差生”创造被赏识的机会。
如我在讲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利润问题是一种稍难的问题,某些“差生”根本就无从下手。鉴于此,老师可以先举例讲解。如:一标价为100元的商品按八折销售后仍可获利40元,问商品成本价为多少?在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分析完成后,将题稍作改动,如:一商品进价100,后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后仍可获利40元,问商品的标价是多少?这时可以请成绩稍差的学生上黑板演示,根据“利润=售价-进价”学生会很快列出方程:设商品标价是x元,0.8x-100=40。这时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写得很好,看来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听懂了,继续加油。”这时我看到他脸上满足的微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他听得更认真了。
必要的赏识,是老师给予学生的一种满足感与幸福感。在教学中,只要老师经常保持赏识的心态,掌握一定的赏识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赏识,那么学生就会觉醒,就会认真地、主动地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赏识学生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尤为重要:(1)对学生的欣赏要真诚。欣赏表扬学生时,老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微笑并用肯定的语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称赞与欣赏。(2)对学生的欣赏应该不分大小。有的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找到答案、字迹工整,是学生分内的事,因此不值得表扬。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许多在老师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学生看来是“重如泰山”的大事。因此,老师应该事无巨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表扬。
总之,在课堂上赏识学生,是老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是老师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体现。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赏识学生,让他们在赏识中成长为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让数学课堂在赏识中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