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写作:被逼无奈的选择
2013-04-29时杰
时杰
摘 要: 在语文教改呼声很高的今天,语文写作改革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学生“应付”写作,存在多种消极心理,教师批改作文,身心疲惫。只有真正“解放”,才能让学生快乐写作,教师享受批阅,即使戴着镣铐也能努力舞蹈。
关键词: 消极写作 心理 解放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作文大赛预赛的题目:《解放》,这个题目耐人寻味。也许我们生活中充满过多的不自由,所以命题者试图通过这个命题还给学生真正的自由。是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放一回呢?
我们辛辛苦苦编写教案,苦思冥想弄出一个自以为得意的作文题目,口干舌燥进行反反复复的作文指导,煞费苦心地搜集作文秘笈,然后神神秘秘地“贩卖”给学生,满脸严肃地勒令学生作文不能拖拉、按时上交,更多次尝试理想的“快速作文”或“快乐作文”的试点训练。
然而,我们面对的尴尬处境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更厌恶作文,更畏惧作文,更逃避作文,更应付作文。所有语文作业中,最难收的是作文,当堂完成的寥寥无几,于是宽限一天,结果还是只能收上来一半,再宽限两天,陆续收上来五六篇,有时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有十几个“刀枪不入”者拒不上交。逼急了,有的学生就在字数上打折,要求写800字,他只写600字,或者400字,还有的在书写上“对抗”,全篇800字,你认识的只有200字,甚至连名字都懒得写全,代之以单字或是一个英文符号。
再来看看教师是如何面对终于收上来的学生作文的。厚厚的一沓(带两班学生的是两沓),有时真让自己后悔,干吗要苦心逼作业呢?也许少几本正好能减轻自己批改的负担。这么多作文看着就眼晕。但短暂的畏惧,随后就被教育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所取代,牙一咬:开工,于是开始埋头批改,面对那彼此厌恶的被称为“文章”的东西,有毅力者一般能一口气改个十本八本,大多数是改三本就站起来走动走动,说两句笑话,叹两句苦经,然后再继续这种灵与肉(不仅精神受损,而且坐久了实在腰酸背痛)的痛苦折磨。
时间长了,每个老师都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批改法:有的分类汇总,把平时写作好的或是书写好的作文归为一类,先享受批改,面目可憎的留在最后痛苦;有的老师定量批改,每天10本,给自己下死命令,必须完成每天的批阅任务;有的区别对待,好作文精批细改,差作文看字给分;有的老师经常创新,动辄同学互改,作文自评……
如今的作文教学就走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学生懒得写,教师懒得改;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而老师偏要学生一篇篇写,写好了老师又偏要一篇篇改。怕写不得不写,怕改不能不改,彼此折磨,共同苦难,搞得师生个个身心疲惫。
归根结底,是学生钻进了消极写作的怪圈,其主要表现是:
1.自卑型
这种学生基本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最终是屡战屡败。他们的表现是: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他们的口号是:“反正俺就写不好作文。”
这些孩子可能从来就没享受过写作的快乐,也许他们写作的第一篇作文就遭到无情的否定,从那以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自信地写作。也许他们也曾寄希望换一个老师能欣赏自己的文章,很遗憾,可能他遇到的第二第三个老师都与第一个老师一样用的是同一种作文教学模式,于是他由开始对老师怀疑转变为对自己的怀疑,作文就应该那么写,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认为,看来自己的确是写不好作文。
每个孩子潜意识地都渴望被肯定、被承认、被欣赏,假如他在作文上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些奖赏,那么他就不知不觉进入写作自卑者的行列。
2.厌倦型
厌倦型学生讨厌作文、畏惧作文,一见写作就头疼。其实他们并非从写作初始时就染上这种毛病,他们曾经自信过,也许现在还很自信;他们也曾在写作中得到过快乐,然而现在却无法找到当初的那种快乐。虽然他们小学时的日记可能得到过家长的夸赞,初中时的记叙文也曾因说真话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然而到了高中,他开始不会写作文了。似曾相识或大同小异的文题无法提起他的兴趣,反复强调的审题意识又把他的头脑“审”得糊里糊涂。各种因素导致他无法自由地写作,于是他对种种应试的作文训练产生深深的厌恶。
3.顾虑型
顾虑型学生顾虑重重,他们想写好作文,想写真话诉真情,但一提起笔,顾虑就油然而生。
我写这个走题了吗?某次作文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走题了被判为零分,作文才女费滢滢高考不就是因为作文被判走题,只得了25分吗?早恋能写吗?网友能说吗?听说有的老师最反感早恋话题,认为小小年纪,思想太不纯洁,不能得高分。小情小调,写得再好也是低格调的东西。网友?谈“网”就不得了了,怎么,他经常上网?上网能是好孩子吗?还网友,网上认识的能是什么好人?还有,真敢写了,老师知道了我的隐私怎么办?如果被老师当成范文读了,那有些事不就变成“大家皆知的秘密”了吗?于是这不敢写,那不敢写,选材上就走入死胡同。选个四平八稳的内容,自己都看了生厌,当然也就无病呻吟,当然也就虚情假意,当然也就空洞无物,当然老师看了也就头痛不已。
4.浮躁型
追求另类是这类学生鲜明的旗帜,“把创新进行到底”是他们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屑于老老实实地写作,总爱在思想上玩深沉或形式上标新立异。
某些高考高分作文成为他们不变的学习榜样。《赤兔之死》流行了六年,孩子们还愿意动辄来个古白话,我班一名平时语文基础很好的学生在当年高考中试图在“创新”上一鸣惊人,古白话觉得不够味,干脆用纯文言文写作文,结果语文仅得89分,狠狠地摔一跤。另外,病例式、处方式、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式等另类形式在这类学生的心目中也是久久不能降温。其实说到底,这类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他们高涨的写作热情值得肯定,但眼高手低,不肯踏实写作的心态却同样是一种消极的写作心理。
只有真正解放,学生才能把写作当做是快乐和自由,教师才能把批改作文当做是欣慰与享受。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戴着镣铐的痛苦中努力使自己舞蹈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