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觉下的高校思政教师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3-04-29卜舒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新思路德育工作

卜舒慧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展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那么,思政教师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提高德育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德育工作 思政教师 教学改革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9-01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重视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德育工作对思政教师的新要求:思政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导向者和示范员。

首先, 思政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导向者。在高校德育工作中, 思政教师对大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都有十分重大的导向作用。思政教师既要有扎实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功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作用。

其次,思政教师应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示范员。德育工作要求将德育的内容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此必须经过“内化”和“外化”阶段。“内化”即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的要求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并使之形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思想品德。

三、思政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推进教学改革,做一名合格的德育导师,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好表率。

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政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要求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要求思政教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鲜明的政治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具备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武装自己的头脑,能自觉地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思政教师自身一定要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对象,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锐意进取。思政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主导性的重大影响。思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从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2.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德育内容,构建适应社会的高校德育内容体系。

所谓高校德育适应社会是指高校德育内容利于大学生合适地应对各种利益关系,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其辅之以德、助人成材的现实效力。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普遍低下,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不强不能不说是最为基本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存在“重规范轻心理”、“重理想轻现实”的突出问题。所以,思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重构德育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强调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道德的社会适应性。

3.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改进德育方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实效,要靠正确的德育方法。思政教师必须走出单纯传递德育知识的误区,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因才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可以通过生活关心、集体感染、个人谈话、家庭访问、奖励惩罚、心理辅导、挫折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榜样模仿、偶像分析、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心理咨询、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等德育方法,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纽带,互相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以此塑造健全人格,实现德育目标。

4.加强德育实践,落实德育实践性,促进学生由思想向行为的转化。

加强德育实践,落实德育实践性必须确立学生道德品质源自于实际生活和体现在实际行动的观念。首先,道德品质的形成动力来源于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脱离了生活实践,学生的道德需要就会枯竭。其次,完整的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如果思政教师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道德行为,这样的德育好像空中阁楼,收效甚微。思政教师必须在丰富学生道德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落实德育实践性,要求思政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过去封闭的德育模式,加大实践环节,和班主任和相关管理部门沟通,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干部、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校事务;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义务、讨论社会事件、学军、学农、野营拉练等,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使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充分体现学生是德育实践的主体,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5.讲究德育艺术,把握学生心理,充分发挥德育工作效能。

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宏论滔滔地讲大道理就能奏效的。如何强化这门学科,必须认真研究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性。思政教师要运用好德育艺术,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要坦诚相待。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诚信为出发点,开诚布公,敞开心扉,使学生内心有安全感,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师生间的关系是亲密的,进而心悦诚服接受教育。(2)要把握时机。我们平时要注意察言观色,当学生情绪良好时,不妨谈谈严肃话题,谈谈他(她)的不足所在,而当学生处于烦燥状态时,不要轻易再去增加新的心理负担,而是应及时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渡过难关,跨过心理门坎,多替他们排忧解难。(3)要公正评价。民意调查学生,最不受欢迎的德育导师之一就是存私心,不能公平处理问题,公正评价学生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学生问题时,公开、公平、公正,谈话前充分调查事情真相,然后再一分为二评价人与事,正确的给予充分肯定,错误的也应指出,使学生内心有平衡感。(4)要尊重隐私。指的是与学生谈话内容涉及到隐私部分,对外我们应严格保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威望,自然学生就会敬佩,开展德育工作将会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郭 涛,“两课”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03(6).

[2]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3]李永臣,对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新思路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