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4-29王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王敏

【摘要】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提出高校培养环境工程创新人才的方法: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新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环境;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重点推广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实践。

【关键词】创新能力 环境工程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8-02

对于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新闻媒体、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对环境问题越来越敏感。我国“十二五”环保规划明确要求切实解决四大突出环境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拥有大量有极富创新能力的环保人才。作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实验教学不仅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本文就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新精神

作为学校、院系领导,要充分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重点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同时,要认识到创新是一种文化,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长期不懈的实实在在的抓。具体可以做如下一些工作:

1.制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划。并细化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让全校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表现突出的教职员工予以精神及物质奖励。

2.定期向学生举办创新成果报告会。根据情况,可组织以学生教学班、专业、院系、学校为单位邀请有关创新成果的报告会。要特别重视学生会、学生团体、兴趣小组等提出的要求,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尽量满足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报告会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行业的创新成果,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固然重要,但是创新成果的研发过程更具有吸引力,对他们创新更有帮助,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效果。邀请的专家的面要宽,既要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也要有工程界的;既要有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创新,也要有环境工程实践应用创新,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和无所不在。

3.多途径宣传学生的创新成果与动态。在学校网页和学生生活区主要宣传栏上开辟宣传学生创新成果及创新动态的专栏。当学生浏览学校网页时,当学生来回宿舍路途中,让学生感觉发生在身边的创新,了解同学们的创新成果与动态,让学生降低创新的恐惧感,减少对创新的陌生感,正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在条件许可下,甚至可以将这些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发送到学生手机上。让创新意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4.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职员工在教学事务中,发现学生有创新的想法,要积极培育,大力引导。学生提出的创新设想就好像是一颗嫩苗,一定要加倍珍惜和呵护,切忌轻易践踏。也就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一定多鼓励学生去尝试创新,多引导、多帮助学生去拓宽思维,多出好点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设备、场地,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实验必须连续进行)甚至可以允许学生上课请假,要绝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更不要去打击。要深知,培养人才比摧毁人才要容易得多。毁人容易,树人难。

5.定期组织学生创新比赛。创新比赛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点子,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一个点子代表学生在积极进行思考,值得鼓励,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创新点子相对创新成果而言,产出较快,因此容易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奖励的面要宽,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播撒创新的种子。

6.实验室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只收取实验材料成本费。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门槛。所有的实验室向学生免费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增加,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因为要增加学生指导老师的人数和工作量,而且意味着仪器设备的加快损坏。但这些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完全可以让步。至于增加指导老师人数及工作量,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室编制,同时也要给进行科研的老师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以便将科研老师的力量有效地引入。公共创造创新氛围,也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工程实践。工科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多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从学校到讲台,根本没有或者极少从事过工程实践。由于自身缺乏工程一线的实际经验,就无法联系工程实际开展教学,在讲授专业课时只能照本宣读,既不能用工程实例阐述原理,也不能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造成授课内容乏味[1]。事实上,环境工程实际工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参加工程实际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能够找到研究方向,促进科学研究,教师再将这些问题带给学生,对学生创新源泉和动力。

二、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指人们在从事自然活动的过程中,对客观存在事物及其相关规律的一种总结性记录文字,它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信息系统。而知识的结构,是指知识在人头脑中形成的组织方式及结构比例。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结构的重要性。随着对创新型人才的认识,人们注意到,仅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知识要发挥效益、形成创新能力,只有构筑合理的结构才能实现。于是开始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将知识与知识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科技的发展,要求组成知识结构的各学科知识之间要有畅通的联系渠道,这就像人的血管一样,纵横有序,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元化,跨学科的“T”型结构,而不是传统的以经验为基础,以考试为基础的知识结构。总之,创新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连贯性和有序性,也离不开对新事物的发现能力。事实证明,知识的合理性恰恰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只有在拥有大量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培养出真正意味上的创新思维。

三、重点推广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涉及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这些实践课程的开设,无疑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坚持将他们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但实际情况是,实习单位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很难深入;因教师缺乏工程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很难真正与实际工程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是在学校实验室开展的实验。但传统的教学实验一直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加上部分基本操作型实验[2]。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思考、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只是对学生在实验的基本技能上进行了简单训练,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3]。

对于设计型实验,实验室不需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讲义,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室药品、实验室设备、实验室仪器的详细清单、使用说明书、指导性的实验题目或者研究领域。学生确定实验题目或者实验领域以后,学生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各种便利条件,自主查询相关资料。在资料查询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环境工程行业动态、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环境工程新技术和环境工程实践。根据查阅的资料,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的意义会更加明确清晰。学生在初步拟出实验目的、实验意义、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设备,以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案后,然后再跟指导老师进行多次讨论,制定一个实验目标,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再进行实验操作。由此,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创新的欲望会非常强烈,特别是学生想出来一个特别新颖的点子时。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首先参照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在兴趣的推动下自学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学会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后,自主进行实验操作。遇到问题时,学生自行讨论或(和)邀请指导教师参加讨论。指导老师只指明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关键的地方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也许实验要经过很多曲折才能取得成果,也许经过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结果,也许根本出不来结果。但这些不会妨碍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常,这样一个自主设计型实验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分析,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不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不折不挠的精神。这些都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的素质。如果能够顺利获得预期实验目标,这也许能够改变他们一辈子,他们会更加坚定自信地进行创新。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建平,蔡昌凤.环境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1):59-62

[2]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41

[3]刘丛笑.推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 104-1061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装备环境工程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