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2013-04-29张晶
【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有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双元制 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7-02
1.中职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无论老师怎么认真备课、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无法令人满意。通过对中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企业普遍反映:学生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能力有待加深、加强,学生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需要加强,尤其缺乏创新能力。
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甚至不能把知识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无法把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这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为提升德国经济的竞争力输送了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理论上做到广而浅,专业技能上要求熟而精,使得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具有明显的复合型人才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 Unterrichtsmethoden)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有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德国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它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推广。目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纷纷采用该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与能力训练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发起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完整的行为模式”环节,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展开教学活动,以实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仅指一种教学方法,严格来说应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实验法等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3.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但德国规定班级的人数一般不能超过30人,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且我国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因此行动导向法是否适用于我们的中职学校,学生是否接纳此教学法,笔者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小组兴趣为载体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先给学生分组,下达教学任务,老师先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讲解任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自己整合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创新性地完成新任务,达到能力的整合应用和迁移提高。
如我在简单完成动态网页的基本制作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马上应用所学技术开发一个主题动态网站。任务下达后,学生热情高涨,觉得马上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现实工作任务很有趣,他们都跃跃欲试。各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分别开发军事、美食、新闻、十八大、动漫、娱乐、网上书店等主题网站。为了让开发的动态网站效果更佳,同学们还积极上网去查找一些网站制作的最新技术,学习并成功移植到自己制作的网站上,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技能,同学们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积极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个学期后,班级学生在2012年上半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中学生首次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58%;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年后班级学生在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技能鉴定考证中首次通过率达93%,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4.教学过程反馈
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行为,更包括学生的学行为,那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学生是否认可新的教学法呢?以下是笔者和学生的几点共同感受:
4.1 有利于增加师生间互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教师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互动的效果。
如郭同学说:“在小组里,大家互相帮忙合作,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团队精神、责任心等等传统教育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们的互动,让我们关系更加和谐了。”
4.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学习愿望,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同学协作、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如陈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4.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组建小组到完成评价,都由一个团队具体操作,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也在团队的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拓展了学生思路,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协调、自主合作的精神。
如郑同学说:“这种教学法让我们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让我们学会了自主行动、自主学习,这样的话我们以后才更容易在社会生存。”
4.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学生的学习多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小组工作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既便于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体验实现个人价值所带来的成就感。
如周同学说:“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大家互补长短、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奠下良好的基础。”
4.5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一种仿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以实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
如谢同学说:“新的教学法引导我们一步一步探索、并从中挖掘知识,这使得我们的学习过程不会无趣,反而让我们更加沉迷并进行深入探索,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马同学说:“我们自己当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围绕着老师,我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今后走向职场时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
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提高了同学们动手能力,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大家好像是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一样,这样才能培养出会工作的人!”
4.6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卓同学说:“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来说当学生离开了课堂,离开了老师,那就没了一大半的本事,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到社会上也能生存。”
4.7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小组或学生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行动,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能够让老师对我们因材施教,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学习中能吸取不同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8有利于实现学习评价多元化
不仅用笔试、机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引导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如郭同学说:“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让别的小组点评,相互取长补短,是我们喜欢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
4.9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演讲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人,是学生学习、训练或能力达成、素质提升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汤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学习没那么枯燥了。”
5.教学法改革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5.1教学法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1.1分组。同学们都只愿意和能力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差的同学就没有小组愿意接纳。
5.1.2给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多了,老师系统讲授的时间就显得不够充分。
5.1.3不想学习的同学容易混日子。
5.2 问题对策
对于以上问题,我也在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5.2.1分组及不学习同学混日子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让学生自己组合小组,到班分组、再到后来的老师按学习态度和能力强、中、弱给学生搭配分组;从一个组八人到六人、再到三人,不断减少学生混日子的现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2.2老师讲授时间不够充分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老师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到后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先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超出能力范围的内容告知老师 再详细讲授,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6.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的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6.1 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能成为教师不备课、不讲课、一味要求学生自学、教师懈怠教学的借口,故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更需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6.2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的全面改革,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化程度要求极高,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才能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得心应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前精心策划,教学中注意过程调控,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项目,因为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6.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学生慢慢适应。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往往跨越学科,常常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而且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在短期内不一定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有时教师、学生、家长产生疑虑,所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个逐渐的认同过程。
6.4要因材施教
需要教师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
6.5还没有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相适应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教材
现有教材的编写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原理、理论多,实训内容少。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对专业领域实际应用的最新技术工作过程分析,把项目的知识与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项目以学期项目的形式出现在课程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因此需要打破现有教材体系,编写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材。
7.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探索出了一条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工作的途径。但是,由于教师素质、实训场所、教材等方面的问题,该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蔡立锋.漫谈行为导向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2]张晶.浅议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作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4).
[3]郭家星.以机器人竞赛为平台的项目导向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作者简介:
张晶(1971-),女,四川南充人,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动态网站制作教学及职业教育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