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基于“能力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技术的逻辑分析

2013-04-29郑余祝立英叶国灿陈伟鸿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独立学院导向

郑余 祝立英 叶国灿 陈伟鸿

【摘要】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解决职业领域的技术问题的能力”的指向确立了“能力导向”的教育价值理念,并通过解答泰勒课程观的“四个基本问题”,对相应课程体系建构技术进行了逻辑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 能力 导向 课程体系 逻辑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1-01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颁布使独立学院充分感受到“重新洗牌”的无形压力。输出迎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实力的最佳注脚。当前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基本明了,即培养适应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并不像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教学建设和改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以及课程服务于专业能力的过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尚未清晰。[1]

一、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教育价值理念前提

课程体系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为前提,以共同实现一个培养目标为统一指向,以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及其各种关系为核心内容,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2]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才《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技术型为主教育5B类的描述是这样的:“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3]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解决职业领域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力导向”是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前提。

“泰勒原理”将课程体系分解为:“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等“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问题分别内含的教育目标的分解、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序化和教育效果的评价等都与处于前提地位的教育价值理念休戚相关。

二、教育目标的分解

我们认为独立学院的“能力导向”的教育价值观中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胜任未来从业领域的工作或活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根据对职业活动的针对性和迁移程度的不同,学生的能力结构分为三层次:一般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迁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素质结构,既包含有从长远考虑的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也包含有指向近期的职业流动的职业能力,通过不同的组织可以完成各种任务。“需要将一般素质与应用这种素质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需要将一般能力与个体所处的职业或工作角色联系起来”。[4]每一种能力的获得,都包括有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学习。所不同的是三类学习在每种能力获得时所占的比例不同,如训练专业操作技能时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主要的,但一定的认知和态度的成份对于操作技能的掌握也是不可少的。[5]

三、教育内容的选择

学生的能力是指向某个从业领域的。这就和具体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一般的工作情境有如下特征:(1)核心技术群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基础。在职业领域,有些问题频繁发生,采用的问题解决技术也经常重复,这些技术就是学生从业领域的核心技术群;(2)离不开经验性的岗位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价值就是将科学理论知识消化为一条技术路线,从繁到简,一路分解,此致技术含量很低的动作;(3)遇见的工作问题通常比较复杂,缘起与解决都超越了单纯的职业技术。真实的工作情境是综合性的,同样要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由一般能力与业务能力的整合,具有弹性的延展和迁移的空间。

四、教育内容的序化

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从业领域的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学科知识培养的系统性。课程体系中“教育经验的有效组织”须按照学生从业领域的能力形成的规律来进行。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更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课程不再关注建筑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更多的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但是,这不意味着独立学院要完全抛弃学科体系。核心技术群涉及的一定高深程度的学科知识理论基础,决定了学科体系仍被需要和借鉴的价值。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应以行动体系为主,学科体系为辅。

教育内容的序化对一个专业来说,在宏观上是专业内部的课程结构。我们鼓励采用“平台+模块”、“必修+选修”的混合形式。平台主要包含一般能力和群集职业能力,模块由岗位能力构成;平台课程为必修课程,模块课程为选修课程。教育内容的序化,在微观上就是专业内某门课程的教材教法,或称为“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行动体系下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虚拟工作过程,如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

五、教育效果的评价

同样,“能力导向”下的教育效果评价,不再停留在对学生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核上,而是提倡考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使的考核方式从卷面的考核拓展到实践现场的考评。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能力结构的多层性,也决定了课程评价的方法的多元性。课程评价总是与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结合起来的。

参考文献:

[1]祝立英.课程改造: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2]姚君.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薛喜民.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R].上海:全国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上海,1999.

[4]杨武星.关于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8.

[5]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1(2).

[6]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2(12).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独立学院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