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外”之收获

2013-04-27王淋彬

关键词:最优化意外课堂教学

王淋彬

[摘要]从一节公开课上的“意外”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如何实现最优化进行了反思与探讨,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高质高效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意外” 课堂教学 最优化

在一节《找最小公倍数》的公开课上,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尝试用刚学习的方法---列举法,找出“2,3和6”“3,4和5”的最小公倍数。

同学们都在草稿本上写着,“2,3和6”用列举法很快找到了;满心欢喜地用同样的方法做下一题。很多同学在50以内找,没找到,又不厌其烦地继续往后写;有的同学没有了耐心,干脆不写了。课堂上开始有了嘈杂的声音了;我也注意到有几个同学开始停笔在思考。

这时,老师开始了课堂交流。有一部分同学找到了答案,运用了本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找到了,老师给予了肯定;有的用的方法是列举法,但还没写完。“还有其他的同学呢?”随着老师的发问,丁士勇同学站了起来,小声而胆怯地说:“我也找到了,但和那几个同学不一样。”“那你是怎么找到的呢?”看得出老师有几分惊喜,“那你说说看。”“我是这样想的,5的倍数个位一定是5或0,4的倍数个位是……”“你这是说的什么?坐下!”没等丁士勇同学说完,老师武断地打断了他的话。我很意外,这位同学的思路清晰,方法很好啊。难道是这位同学的发言内容没在老师的预设之中,完全出乎意料,让老师没法应对?亦或是老师根本就不信任这位同学能有好的解题方法?疑惑填满了心怀。我回过头去看看,他满脸通红,半天还杵在那里,他旁边有几个同学在发笑,他扭动了一下头,不情愿地坐了下去。见此情景,见他发现了我,我朝他点点头,悄悄地竖起了大拇指,他腼腆地朝我笑了一下。

当时,我已无心思听课了,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什么,我也没再记下。

下课后,我没有去参加座谈,我无心去听一些“赞歌”。我来到班上,找到丁士勇同学。这时,还有几个同学正在讲他,“你那样不行,不对。”“不是按老师讲的做的不行。”“异想天开!”丁士勇只是一个劲地说:“行,行…”。但没有了自信。

为了便于与他交谈,我特意询问了一下:“你叫丁士勇,是吧。”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笑着说,“我发现你的思维很特别,与别人不一样。”他说:“我认为那样更简便一些,更快一些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我和你有同感,如果老师让我找,我也会和你一样。”“真的?”“真的!”他脸上绽满了笑容。“你能把刚才未说的话说完,把你的思路表达完整吗?”“好!”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了,让围在他身边的同学个个目瞪口呆。尽管他平时不太喜欢说话,表达也不是很流畅。

我不再听着他的话,我只为他自信地表述心中充满了喜悦。

课后,我常常思考:我们该怎样对待课堂“意外”?怎样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与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以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合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确保让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力求课堂教学最优化。

课堂教学最优化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等在一个有机整体中,使我们在花同样多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高得多的教学效果。

丁士勇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在教学目标内、教学任务下,提出的一种不同与老师的最优的解题方法。如果教师课前准备更充分一些,对教材的解读更深一些,预设更广一些,或许就不认为这是意外。这时,教师若就“意外”拓展开来,科学地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去探讨,他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是否最优。在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列举法”是求得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但它有局限性,只限在100以内或50以内,对略大一些数、或多一些数,丁士勇同学提出的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办法,因为它缩小了“找”的范围。这样的教学不仅巩固了原先的知识,更拓展了解题思路,让学生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发言、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等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可能会使我们在花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高得多的教学效果。

此外,最优化教学过程还强调具体性原理:巴班斯基强调的是方式体系,而不是个别方式。个别的最优化方式实施了,要么对教学总结果影响甚微,要么只能带来教学上的局部改进,要么甚至毫无收效。因为教学过程其它成分仍然不是最优化的,如教学条件,其中就包含学习态度等心理条件,若不是最优的,也不可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甚至连较好的效果都达不到。

丁士勇同学在班级中成绩较差,平时话不多,学习积极性不高,能在许多老师听课时举手发言,一定得先说服自己,一定是他认为自己的方法更好,会被老师、同学认可。而结果却恰恰相反,他的灵感、思维被扼杀了,他的精神心理受到了打击。你可以想象他当时是多么的自责、痛苦与不满。

丁士勇只是个案。班级中和丁士勇同学有着同样解题方法的同学,可能还有。“你坐下!”可能还让更多的“丁士勇”怀疑起自己的思路、思维方式、解题方法,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堵塞了他们想象思维的空间,只能让他们按照老师的预设被动地接受学习,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又何谈最优?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过程中,常常也会遇上这种“意外”,也或许对这种“意外”的处理,会说“你坐下!”。经历这节课,我目睹了“你坐下!”后丁士勇同学一系列情绪变化,让我惊醒:这会不会是造成现在小学数学学科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优是否该多些鼓励与表扬,关注与尊重?让我顿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无精神心理负担的前提下,轻松愉快地、自主、自信地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张扬。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缩小两极分化的差距。此乃收获之一。

其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已远远不能胜任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储备,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点,对于教材中的每章节的知识要领、知识传授方式等,应该融入到课前备课中,应该熟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地驾驭教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不一定都会按照老师的预设,很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如果那是意外,与课堂教学、知识传授无关,教师可以给予人文关怀,教育引导;如果是与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相关的,如这节课中的“意外”,教师如果就这“意外”展开,不脱离教学目标,还为同学们提供了探寻最小公倍数的最佳、最优方法,调动了同学们探寻知识的积极性,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基金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学业“两极分化”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批准号JG12076)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龙眠街道王墩小学)

猜你喜欢

最优化意外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再迈一步,实现教学设计效益的最大化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