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方法
2013-04-27咸莉莉
咸莉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一、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朗读兴趣
因为小学生模仿力较强,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给人以美的熏陶,学的榜样。当然,范读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地模仿,以免造成动嘴不动脑的后果。
二、挖掘情感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作者——学生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是无法读出感情的。只有给学生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在学习课文时,采用常规课的老师所用方法,如个别读、轻声读、看图读、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看,读中想,读中议,体会所读句、段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三、运用引导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体会课文带来的美
像《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课文中多有总起的排比句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朗读“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这样的总起句加以引导,学生顺着老师的语气朗读具体描述的句子,就会起到水到渠成、大雪无痕的情感带动作用。像《再见了,亲人》、《匆匆》这些饱含着深情的课文,可以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场景导语,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进行情感朗读。
四、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的童话、寓言。学生在基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朗读,并进行适时评议,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我在教学第九册《军神》一文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分表演小组上讲台进行表演朗读。要求他们读出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刘伯承的顽强的意志和忍耐力。表演朗读后,学生自己充当评委,对表演朗读好的同学给予恰当的称赞,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在一演一评中,学生深刻领会了军神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出对刘伯承将军的由衷敬佩。
在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指导,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形式,让学生各尽所能,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课文内涵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