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观空间行为视角的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分类研究

2013-04-27彭惠军黄翅勤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北门南门北区

彭惠军,黄翅勤

(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 言

游憩地理环境,特别是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1]。目前已有研究侧重于全球、国家、区域与地区等宏观与中观尺度上游憩者的空间行为模式[2],而微观尺度上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研究明显不足[3]。实际上,个体在小尺度区域内的认知与空间行为更为微观,且呈现瞬时和多变的特点[1],该尺度上游憩者的空间行为值得关注。国外学者从人文地理学、环境心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旅游景区、休闲公园、商业空间、社区游憩地中游憩者的时空分布、景观知觉、线路选择、探路等空间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4-8]。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针对旅游者在景区内的空间分布特征[9-12],近年来黄潇婷[3]、蒋志杰[1]将时间地理学、认知行为等理论与方法引入游憩者微观空间行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一定突破。

中小城市居民具有不同于大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休闲机会与游憩习惯,其在城市免费公园这个微观空间内的游憩空间行为不同于其在城市中的出行、购物、通勤等空间行为,也与外地旅游者在旅游景区内的空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城市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后其客源市场结构由以观光游览的旅游者为主转变为以健身、休闲的社区居民为主。本研究试图揭示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并构建基于微观空间行为的游憩者分类体系。理论层面,本研究契合了行为地理学近期研究热点,即关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与习惯的空间经验行为[13],同时也是游憩行为学与游憩地理学中游憩者分类体系的积极探索;实践层面,本研究为中小城市免费公园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规划游憩空间、游憩者空间行为管理以及提高游憩者体验质量等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公园为案例研究地。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游,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衡阳市总面积15 310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8km2,常住人口714.146 2万(2010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心城区户籍人口138万。尽管衡阳市主城区人口已经达到大城市标准,但人口指标并不能独立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综合考虑衡阳市的城区建成区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影响力等诸多因素,衡阳市乃我国典型的中等城市。衡阳市雁峰公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因居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而得名,面积6.32hm2,位于湘江之滨,地处衡阳市城区中心,2010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雁峰公园是一座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综合性中小城市免费公园。与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免费公园一样,雁峰公园不仅具有供游憩者游览、观赏、休憩、健身、娱乐及开展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功能,而且也是城市形象的有形载体与政府“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的重要表现。

1.2 案例地空间结构特征

游憩目的地的地貌和结构特征是影响游憩者空间行为要的因素之一[14],公园的整体结构与空间布局对公园游憩者的空间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衡阳市雁峰公园的整体布局与景点分布,我们从游憩点、线、面(区)三个层次对雁峰公园的游憩空间结构进行界定与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地空间结构Tab.1 Spatial Structure of Yanfeng Park

1.3 问卷的编制与调查

本研究使用认知地图描述法收集游憩者的空间行为数据。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个体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能帮助游憩者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游憩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游憩者本人的当前位置[1]。为了调研便利与数据的真实性,本研究将案例地绘制成由游憩点、线、面组成的平面图,调研过程中由调查人员将此图展示给被调查者,请其在图上指出或画出其在公园内的行进路线、停留景点、经过区域等空间行为信息。在前期预试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于2012年2月至3月间进行了正式调研。调查在雁峰公园的北门、南门与西门同时展开,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1份,由于此次调查问卷是在公园门口由调查人员在征得游憩者同意后直接发放给被调查者,因此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0.8%。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调查样本中男女游憩者比例相当,年龄以24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大部分游憩者为衡阳城区居民,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游憩群体,职业以学生居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业、工人与离退休人员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游憩者逛公园的频率以“不频繁”者居多,但“非常频繁”(每周2~3次以上)的样本也占到了近三成。大部分被调查者通过步行来雁峰公园,从居住地到公园所需时间以半小时以内为主,同伴多为家人或亲戚、朋友,大部分在公园内停留时间较短,游憩目的主要是游览景点与健身。

2 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此次调查的数据采集点为28个,包括13处游憩点、11条游憩线和4个游憩面。对于游憩者在不同层次游憩空间数据采集点上采用停留率/到访率作为数据记录的重要指标,其中0表示到访,1表示未到访,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公园游憩空间游憩者停留/到访率一览表Tab.2 Recreationist's Stay/Visitng Rate of Recreation Space

续表

2.1 游憩者游憩点空间行为特征描述

在13个游憩点中,游憩者到访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北门、南门与雁峰寺,如果剔除大门为游憩者必经之处对到访率排序的影响外,停留率排名前三位的游憩点分别为雁峰寺、回雁阁与雁舞广场。其中,北区的雁峰寺是公园的主要景点,知名度较高,是游客特别是香客必到之处;中区的回雁阁是整个雁峰公园中最高建筑,也是新雁峰公园的标志,乃游客必到之处;雁舞广场既是健身、散步市民集结的中心,也是游客去往北区、南区与西区的必经之地,因此停留率较高。

游憩点中停留率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船山故地、雁壁与船山纪念馆。其中,北区的雁壁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但该景点经常被来此进行娱乐活动(如下棋、弹唱)或休息的附近社区居民所占据,大大影响了参观游览的游憩者到访该景点。船山故地与王船山纪念馆位于西区,是雁峰公园新建景区中的重点建设景点,但由于西区与北区、南区相对分离,且船山故地景点的表现力与吸引力欠佳,而王船山纪念馆的位置较偏,从而大大影响了游憩者的到访率。

2.2 游憩者游憩线空间行为特征描述

在11条游憩线中,到访率前三位的分别是游憩线4(北区中路)、游憩线2(北门—雁峰寺东路)、游憩线1(北门—雁峰寺西路),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游憩11(南门—雁峰广场车道)、游憩线8(南门—回雁阁)、游憩线6(西门—王船山纪念馆)。其中,游憩线4(北区中路)到访率最高,一半以上(54.8%)游憩者到访了该线。该游憩线为老雁峰公园最重要的一条游憩线,是北区的中轴线,在该游憩线上或两旁分布着雁壁、回雁亭、雁峰寺、观天池、许愿树、此君轩等众多景点。到访率最低游憩线的为游憩11(南门—雁峰广场车道),该游憩线的主要用途为机动车道,游憩者到访率低在情理之中。

游憩者进出公园大门的模式属于其游憩线模式,我们将游憩者选择进出公园的9种模式的比例绘制成图1,图中单箭头表示从某个大门进公园从另外一个大门出公园人数的百分比,双箭头表示从该门进公园又从该门出公园人数的百分比。由图1可知北门与南门是游憩者的主要出入口,而北门进北门出、北门进南门出、南门进南门出、南门进北门出是其进出公园的主要模式,其中“北门进北门出”为游憩者采用频率最高的模式(占25.4%),而“西门进北门出”与“北门进西门出”是游憩者采用比例最低的两种模式(仅3.1%)。进入公园后,游憩者将采取完全重复、部分重复、环形与直行等四种游憩线路模式(图2)。统计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采用直行模式的人最多(40.6%),其次是环形模式(35.6%)与完全重复模式(17.6%),最少的是部分重复模式(7.6%),由此可知在雁峰公园内大部分能引起者是从公园某个大门进入,但从另一个大门出公园,且在公园内移动时无重复利用某条游憩线的情形。

图1 游憩者进出公园大门模式图Fig.1 Model of Recreationist's Passing in and out of Park Gate

图2 游憩者四种移动模式(以北门为例)Fig.2 Four Movement Models of Recreationist in Park(Taking the North Gate as an Example)

2.3 游憩者游憩面空间行为特征描述

由表2可知,雁峰公园的4个游憩面中北区的到访率最高,79.4%的调查样本到过该区域。其后的中区与南区的到访率也超过了50%,而西区到访率仅为31.1%。实地调查中发现,西区到访的主要为来雁峰公园健身、娱乐的附近居民,观光游览的游客较少,这与公园西门外的交通不够便利、与南北区相对分离有关,游憩者从中区去往西区需要经过一段较陡的台阶,同时,西区整体绿化一般,缺少高大树木遮阴。

3 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空间行为聚类分析

3.1 基于微观空间行为的游憩者分类

以往游憩者分类研究多以游憩者的人口统计、游憩目的、游憩频率等因素为分类标准,基于游憩者空间行为特征的分类也仅局限于以游憩者在游憩地内的移动模式为标准,本研究尝试构建以游憩者在游憩点、线、面三个空间层次上的空间行为为依据的分类体系。

通过SPSS17.0中的聚类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参与聚类分析的变量包括游憩者在公园内10个游憩点、11条游憩线、4个游憩面以及进出公园大门、线路模式等27个空间行为变量。由碎石图[15]可知将228个样本聚为3类或4类较为合适,聚为3类或4类后发现第186、187、206三个样本聚成了两类,可见该3个样本对聚类效果的干扰效应较大,因此将这3个干扰样本删除。对剩余的225个样本再次进行聚类分析,由碎石图(图3)可知将225个样本聚为6类或7类较为合适。对6类与7类两种聚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7类方案中的两类是由6类方案中的一类分解而来,因此根据类与类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则将样本聚为7类较为合理。

图3 225个样本聚类分析碎石图Fig.3 Scree Plot for Cluster Analysisi of 225Samples

由于参与聚类的变量较多,为了删除干扰聚类效果的变量,通过方差分析检验聚类变量在已有7个类型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游憩点中的C(雁壁)、游憩线中的游憩线5(北区右路)两个变量的F值得分小于2且显著水平低于0.05,说明7个类别在以上两个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将游憩点C与游憩线5两个变量删除后,对样本进行第3次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上一次相同,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聚类变量在不同类别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聚类效果较上一次更为理想。

表3 聚类变量在各类上的差异分析表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Variables in Classifications

3.2 基于空间行为特征的不同游憩者类型的命名

225个样本聚为7类后每类人数如下:第一类57人,占总人数的25.3%;第二类46人,占20.4%;第三类7人,占3.1%;第四类17人,占7.6%;第五类66人,占29.3%;第六类29人,占12.9%;第七类3人,占1.3%;。由于第三类与第七类总人数为10人,仅占总样本量的4.4%,其余五类占总样本量的95.6%,为样本中的主要类别,因此下文主要对第一、二、四、五、六类等5类游憩者的会计行为进行特征描述与对比分析。根据5类游憩者在游憩点、线、面空间行为上的均值(表4),将5类旅游者依次分别命名为“北区环形移动游憩者”、“南进北出直行移动游憩者”、“西进西出重复移动游憩者”、“四区混合移动游憩者”与“北进南出直行移动游憩者”。

表4 雁峰公园5类游憩者空间行为均值比较Tab.4 Means Comparison of Five Recreationist Classifications in Yanfeng Park

3.3 5类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基于空间行为的5类游憩者在游憩点、线、面三个游憩空间上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5)。

表5 雁峰公园5类游憩者空间行为对比Tab.5 Spatial Behavior Comparison of Five Recreationist Classifications in Yanfeng Park

3.3.1 类型1:“北区环形移动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

该类游憩者一般是北门进北门出,活动范围主要为北区,少数游憩者会到达中区,主要停留的游憩点为烟雨池、雁峰寺、雁壁、回雁亭,主要利用的游憩线除了北区右路之外的北区其他四条线路,移动模式主要为环形移动模式,部分为重复移动模式。

3.3.2 类型2:“南进北出直行移动游憩者”空间行为特征

该类游憩者一般是南门进北门出,活动范围覆盖北、中、南三大区域,主要在雁峰寺、回雁阁、雁舞广场停留,主要利用北区入口处游憩线1(北门—雁峰寺西路)与游憩线2(北门—雁峰寺东路)、游憩线4(北区中路)和南区的游憩线9(南门—雁舞广场水泥道)、游憩线10(南门—雁舞广场木栈道)、游憩线11(南门—雁舞广场车道)等6条游憩线,多采用南门至北门的直线移动模式。

3.3.3 类型4:“西进西出重复移动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

该类游憩者一般是西门进西门出,在公园内的活动区域较广,除了西区是必到区域之外,部分游憩者也会到达中、南、西三大区域。大部分游憩者会在王船山纪念馆、船山故地、回雁阁、雁舞广场停留,主要利用北区的游憩线3(北区西路)、游憩线4(北区中路)、游憩线5(北区右路)、西区的游憩线6“西门至王船山纪念馆”、南区的游憩线10“南门—雁舞广场木栈道”等5条游憩线,多采用南门至北门的直线移动模式。

3.3.4 类型5:“四区混合移动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

该类游憩者主要从南门与西门进出公园,在公园内的活动范围十分开阔,除了中、南区是该类游憩者必到区域外,北、西两区的到访率也较高。该类游憩者的主要停留游憩点为雁峰寺、回雁阁、雁舞广场、平沙落雁,主要利用的游憩线为北、西、南三区的主要游憩线。较之前面3类游憩者,此类游憩者的移动模式最为复杂,包括环形、直行、重复等移动模式。

3.3.5 类型6:“北进南出直行移动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

该类游憩者主要从北门进南门出,活动范围覆盖北、中、南三大区域,主要在雁峰寺、回雁阁、雁舞广场、平沙落雁停留,主要利用北区入口处游憩线1(北门—雁峰寺西路)与游憩线2(北门—雁峰寺东路)、北区游憩线4(北区中路)、南区游憩线9(南门—雁舞广场水泥道)、游憩线10(南门—雁舞广场木栈道)等5条游憩线,多采用北门至南门的直线移动模式。相对于“南进北出直行移动游憩者”,“北进南出直行移动游憩者”会在“平沙落雁”游憩点处停留,主要利用的游憩线中无游憩线11(南门—雁舞广场车道),直线移动模式的方向为北门进南门出。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从微观空间层次分析了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的空间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在城市免费公园这个微观尺度内的游憩点、线、面上的空间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这种差异,可将免费公园游憩者分为5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同时,对基于空间行为与基于游憩目的两种分类体系之间相关系数的仅为-0.081,且其显著度为0.664,说明两种分类体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具有相同游憩目的(如健身)的游憩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空间行为,如有的健身者只是在公园内随处走走,有的健身者则是直接去某个游憩空间。相反,具有不同游憩目的(如参观游览与健身)的游憩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空间行为,如以参观游览为目的的游客与散步的健身者在游憩线与游憩面上的空间行为类似。

尽管本研究中的案例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地形地貌、周边交通、住宅区分布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公园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游憩者的空间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只是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空间行为及其分类的探索性研究,论文研究结论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微观空间行为的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分类体系是游憩者分类体系的创新,该分类体系对于公园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公园的功能分区、游憩空间规划、游憩者空间行为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指导价值。

4.2 管理建议

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对公园内不同游憩空间的使用与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加强对中小城市免费公园内游憩者经常利用的点、线、面等游憩空间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以提高游憩者的游憩质量与公园空间、设施的利用率。

1)游憩点:应将游览空间与健身、休息空间分开,以避免不同类型游憩者之间产生游憩冲突;对于出入较为频繁的大门、景点应多安排导游与服务人员,以便向首次参观公园的游客及时提供服务,并对游客行为进行管理;停车场应设立在游憩者进出较多的出入口附近。

2)游憩线:在观光游客利用率较高的游憩线及其交叉路口设置导游图、休息设施;在休闲市民使用率较高的散步、锻炼身体的游憩线旁设置石凳、石椅以供市民休息与娱乐。

3)游憩面:对公园进行整体功能分区,不同游憩区域的空间特色、主体功能、主题定应存在差异,应将健身区与游览区、娱乐区与旅游区分开,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游憩者,达到合理分流游憩者的目的;在游客聚集区设置游客中心、餐饮、购物店,以满足游客购物、休息的需求。

同时,游憩者可根据自身的游憩需求与游憩活动形式及公园内其他游憩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及时调整与合理化其免费公园内的空间行为避免与其他不同类型游憩者及其他游憩活动的游憩冲突,从而提高其在免费公园内的游憩体验质量。

[1]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以夫子庙景区和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1.

[2]Pearce D G.Tourism Today:A Geographic Analysis[M].Harlow Essex:Longman Scientific c&Technical,1995.

[3]黄潇婷.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研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6):82-87.

[4]Boivin D J.Montreal's underground network:a study of the downtown pedestrian system [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ehnology,1991,6(l):83-91.

[5]Mings R C,Mchugh K E.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ravel to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0(4):38-46.

[6]O'Connor A,Zerger A,Itami B.Geo-temporal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tourist movement[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05,69(1-2):135-150.

[7]Connell J,Page S J.Exploring the spatialpatterns of car-based tourist travel in Loch Lomond and Trossachs National Park,Scotland [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3):561-580.

[8]Kemperman A,Borgers A,Timmermansa H.Tourist shopping behavior in a historic downtown area [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2):208-218.

[9]崔凤军,张建忠,杨永慎.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7,17(3):62-67.

[10]琚胜利,张建春,章锦河,等.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105-108.

[11]王萍兰.武夷山风景区国内旅游者人口学、时空分布及行为特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

[12]李建伟,熊鹏,张競予,等.基于女性主义的城市公园游憩行为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丰庆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2011,23(5):60-64.

[13]柴彦威,颜亚宁,冈本耕平.西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J].人文地理,2006,23(6):49-55.

[14]Lau G & McKercher B.Understanding tourist movement patterns in a destination:a GIS approach [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7,7(1):39-49.

[1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北门南门北区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霜降(新韵)
张集矿北区铁专线软土段路基加固维护技术研究
南门小巷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北门览月公仆立 书屋藏风雅仕真
黄骅坳陷中北区多元复合成因浅层气藏与序列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永远的老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