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稻区农户干旱响应行为调查与分析——以江永县甘益村为例
2013-04-27刘兰芳谭青山周松秀邓美容
刘兰芳,何 琴,谭青山,周松秀,邓美容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 言
中国是世界旱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我国水利部门测算,1949—2010年我国由于旱灾平均每年损失粮食1.388×107t,占总产的4.68%,其中2000年大旱造成当年粮食减产达总产的13%[1]。基于农户的微观数据的分析也表明,中国南方稻农在干旱年份遭受的损失可能达到正常年份产值的33%(陈传波,丁士军等,2004)。当前关于农业旱灾的研究评估比较多,但直接针对农户抗旱的微观数据及估计十分缺乏。水稻生产在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农户是水稻干旱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直接抗旱响应行为的执行者。国内外学者主要将农户抗旱处理策略分为“事前”策略和“事后”策略[2]。“事前”处理策略主要有多样化策略和适时调整策略。多样化策略包括作物种植的地块分散、作物种植方式的分散、同种作物的各品种种植的分散、采用多个品种、种植多种作物、从事多种收入活动等[3];适时调整策略包括调整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根据气候来调整种植作物的种类等。“事后”处理策略主要是损失发生后农户所采取的弥补策略,例如外出打工、动用食物和现金储备、借贷、变卖资产、减少消费支出、依靠救济、移居外地和乞讨等(Pandey,1997,2000)。陈风波、丁士军 (2005)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农户面临干旱时所采取的“事前”、“事后”各种应对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一定的评估。结合国内外研究,本文从南方稻区比较典型的湖南干旱风险区中选取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江永县甘益村作为研究区域,调查亚热带稻区农户干旱响应行为,并分析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南方稻区农户防旱抗旱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甘益村位于江永县东北部,上山方岭东南侧,距县城约12km。甘益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1 46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8.1℃,年日照数1 521.8小时,无霜期290天以上,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农作物。本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体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甘益村共1 843人,共有466个农户种植了水稻,其中仅种植早稻的为76户,仅种植晚稻的为23户,种植了两季水稻的有367户。甘益村是易旱区域,不管是丰水年还是少水年,几乎每年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1950—2012年的63年里,甘益村共发生干旱49次[4]。调查得知干旱多发生在3月、7月和8月,此时正值水稻生产需水高峰期,因此干旱对本区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降低干旱对水稻的生产,有必要调查稻农干旱响应行为。为此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甘益村干旱情况资料及农户防旱抗旱行为方式,期望通过调查了解稻农干旱响应行为特征,为亚热带稻区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数据来自于对甘益村7个组农户的实地调查,按每户发放一份调查问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466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旱前”农户防旱行为分析
农户为了预防干旱影响当年的收成,在干旱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防备措施,以期降低水稻旱灾风险。调查得知甘益村农户防旱措施有:种植多个水稻品种,种植多种农作物,种植地块分散,从事多种收入活动等(表1)。
表1 农户防旱行为统计
2.1.1 种植多个水稻品种
为了抵御干旱,保证当年的水稻产量,96.2%的农户选择种植多个水稻品种,约85%的农户采用2~3个水稻品种,有47.6%的农户采用2个品种,37.1%的农户采用3个品种,采用品种数超过3个的农户有11.4%(见表1)。97.3% 的农户选种了“金优”系列水稻品种。当地农户反映,“金优”系列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稳产特性。采用多个水稻品种无疑降低了水稻统一种植与管理效率,但不同的水稻品种具备不同特性,在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5],这样分散了水稻生产的旱灾风险。事实证明,一旦遭遇干旱,水稻种植品种越多的农户,尤其是种植“金优”系列水稻品种,其水稻产量稳定性越好,抵御干旱风险的能力愈强。
2.1.2 种植多种农作物
由于不同作物具备不同的气候适应性,农户通过作物多样化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6]。当农业气象预报有干旱出现时,被调查村农户就会减少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耐旱作物面积,在特大干旱年份时水稻种植面积减少达45%。农户种植多种农作物时,相应地减少水稻播种面积,水稻单产和总产就面临下降的风险。但农户的种植收入多样化,在干旱年份降低了水稻收入对农户的冲击,保障农户收入多样而稳定。
2.1.3 种植地块分散
当前农村的土地是根据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和灌溉条件等因素相互搭配进行分配,这种土地分配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但却将干旱风险在自然村内的每个农户之间分散开来,分散了统一地块可能带来的干旱风险[6]。农户可以通过地块的分散种植来应付农作物的产量风险。在甘益村,55.7%的农户会考虑分散地块种植,也有44.3%的农户不会采用地块分散方式,甚至私下交换土地以便将自家土地集中到一起进行种植。根据灌溉条件的土地分配,被调查村每户均分得一块靠近水源并位于河流上游的水田,这样即使出现干旱,农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家庭的口粮。由此可见,地块分散种植对于稳定作物产量是有效的,也就是降低了水稻生产的干旱风险。
2.1.4 从事多种收入活动
为了应对干旱等灾害,减少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当地农户不仅进行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种植业,还从事其他收入活动,包括做小生意、外出打工、农产品加工、跑运输等。从农户收入来源调查数据看,被调查村几乎每户都有1个以上人员外出务工。农户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高于水稻收入,该村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户占73%。56%的农户水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在30%以下;4.8%的农户水稻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没有农户完全依靠水稻收入;还有2%的农户没有种植水稻,这些农户包括常年在外务工、部门机关人员和商人等。总体上看,被调查村的水稻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较低。当干旱发生后,水稻产量和收入损失对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冲击相对较小。从事多种收入活动,降低农户水稻生产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水稻收入在总收入的比例,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产。无需单纯的依靠水稻收入,越来越多农户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出现土地抛荒,基本水稻种植面积得不到保证,水稻总产量也面临下降风险。
2.2 “旱中”农户抗旱行为分析
干旱来临时,农户采取的抗旱行为以适时采用补救措施为主,目的是降低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农户的补救措施包括:不同的育秧方式、推迟插秧、改种其他作物、调整对生产资料的投入和加强村内合作来保证水源供给等。
2.2.1 调整耕作时间
当干旱发生在插秧期,农户应对干旱最普遍的办法就是推迟插秧,推迟的时间长短,依据干旱的程度而定。具体推迟情况见下表。
关于“近年来当干旱发生在插秧期,您是否会推迟插秧?”这一问题,由表2可见,63.8% 的农户会因干旱推迟插秧日期。由此可见,推迟插秧是农户普遍采取的行为。
表2 农户是否因干旱而推迟插秧
当农户推迟插秧,错过最佳种植水稻期,会影响秧苗生长质量,导致水稻减产,但为了保障粮食在干旱年份不减产,农户不减收,与不种植水稻相比,推迟插秧更值得采用。当然,也有农户会在干旱时进行抽水插秧,因为他们相信干旱不会持续太久,早一点插秧就早一点收获。推迟插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水稻种植,但会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
2.2.2 调整作物种类
如果干旱持续时间长,推迟插秧也无法采取,农户会适时调整作物种类。常选用的作物包括芝麻、红薯、玉米、黄豆等。“关于农户是否因干旱调整作物种类”情况,见表3。
表3 农户是否因干旱调整作物种类
由表3可看出,56.7%的农户因为干旱无法插秧而调整作物种类。在被调查村中,农田的灌溉河流只有一条,位于河流上游有灌溉水源的地块一般种植水稻。调整种类情况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区别。水稻收入在总收入所占比例较低的农户,稍微调整作物种类或者不进行调整;水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大的农户,由于种植水稻的净收益和产量相对较高,因此只要有种植水稻的可能,农户均倾向于种植水稻[3]。但一旦遭遇干旱,他们就调整作物种类,种植多种多样的农作物以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调整作物种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证了农户收入,但影响了水稻生产的播种面积,水稻产量必定下降。
2.2.3 调整育秧方式
虽然育秧过程对水量需求不是很多,但在特别干旱的年份和灌溉条件很差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依然会影响到育秧过程。水稻育秧方式主要有:水育秧、旱育秧、湿润育秧和熟料软盘育秧。水育秧是一种传统育秧技术,对水源及水分管理要求高;旱育秧是秧苗生长在旱地里,对水量的要求低,比水育秧耐旱一些;湿润育秧,也叫半旱秧田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扎根立苗后根据秧田缺水情况,间歇灌水,以湿润为主;塑料软盘育秧是在旱育秧床或水田秧床(以旱育秧床操作、管理方便)基础上,利用塑料软盘,通过人工分穴点播、种土混播或播种器播种进行育秧的方式。由于插秧期水源的缺乏以及不同的育秧方式对水的不同需求,农户会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育秧方式来抵御干旱可能造成的损失。甘益村农户选择育秧方式如表4。
表4 农户选用的育秧方式
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年份的农户采用了不同的育秧方式,而且育秧方式和当地的降雨条件密切相关。在正常降雨年份,当地农户普遍采用湿润育秧。干旱年份农户选择塑料软盘育秧、湿润育秧和旱育秧的比例相当。农户的育秧方式也因农田的分布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大部分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的农田,主要是采用湿润育秧。农田基本位于河流下游的农户则绝大多数采用旱育秧方式。由此可见农户在干旱年份会适时调整育秧方式,但育秧方式的选择并没有倾向于旱育秧。育秧方式的调整对水稻生产的播种面积影响不大,但由于育秧方式的选择不同会造成水稻的单产有所区别,目前来看,塑料软盘育秧在任何年份都能提供较好的水稻秧苗生长环境,保证水稻种植顺利进行,稳定水稻生产的产量。
2.3 “旱后”农户适应行为分析
虽然农户面对干旱时可采取“旱前”预防和“旱中”应对响应行为,但避免不了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干旱或者特大干旱面前,水稻产量还是有不可估算的损失。为了补救和保证当年的经济收入能够供养家庭的开支,不造成入不敷出,农户还是不得不采取“旱后”减灾的响应行为,具体行为包括:减少家庭开支、借贷、外出务工、变卖已有资产、农户合作兴修水利等[7-8]。
2.3.1 减少家庭开支
减少家庭开支是农户旱灾适应行为之一。调查得知,75.7%的农户在干旱年份减少家庭开支,小部分农户选择在干旱年份增加家庭开支,这主要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调查村常见的家庭开支项目及其减少情况开支见表5。
表5 干旱年份农户调整家庭开支情况
由表5可见,在衣物开支方面,将近一半的农户在干旱年份会选择减少购买衣物的次数以及金额。由于衣物使用期长,农户在干旱年份可继续穿用旧衣物。有12.9%的农户衣物的购置会有所增加,这部分人群基本来自经济状况较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子女在外务工、上班的家庭。
在饮食开支方面,89%的农户认为在干旱年份有必要减少饮食开支,只有3%农户会加大饮食开支,这部分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都较富裕。由于干旱导致水稻产量减产,农户收成减少,对于种植水稻来保证基本口粮的农户来说,不得不在干旱年份减少粮食开支,减少粮食开支的农户约占39%。关于肉食开支方面,53%的农户会减少肉类消费,这也是由于干旱导致收入减少而引起的。
在出行方面,部分农户认为在干旱年份减少出行可以减轻干旱年份的负担,保证正常生活的进行。不改变出行计划的农户多是由于常年在农村生活,除了到镇上赶集,没别的出行,所以没什么出行变动。选择增加出行支出的农户认为干旱年份在家无法继续种植水稻,空闲时间可以外出旅游探亲,多数属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
在红白喜事方面,干旱年份减少这方面开支的农户是考虑推迟建新房与子女嫁娶。由于干旱年份缺水无法建新房而推迟,经济收入减少而推迟子女嫁娶,多发生在基本依靠水稻收入家庭。关于子女教育、医疗和不可避免的老人去世等方面的开支,农户则不会受干旱的影响,子女教育是随着时间推进而必要的开支,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当代农户都不会推迟或减少子女教育。医疗和丧事等突发事件农户必须面对,不可能推迟或减少。
总的来说,在干旱年份,家庭经济状况的贫富程度影响农户不同的开支决策,尤其是水稻种植收入在家庭收入所占比重直接影响农户开支选择情况。减少家庭开支可以减轻水稻产量下降带来的家庭支出负担,节省的资金为来年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本保障,有助于降低水稻干旱风险。
2.3.2 外出务工
对于以水稻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来说,干旱造成水稻减产与家庭收入锐减,农户为了保证收入就会选择暂时从事非农业,主要以短期的本地打工、外出打工为主。被调查村75.7%的农户在干旱发生后,外出务工赚取收入,多以青年为主,这既增加了家庭年总收入,弥补干旱带来的农业收入损失,同时外出务工减少了家庭的消费开支。无论是干旱年份还是正常年份,甘益村的农户越来越多的选择外出打工来增加经济收入。
外出务工农户的增加,务农劳动力锐减,水稻种植面积随之减少,影响了水稻总产的稳定增长。同时,农户更倾向于外出务工获得收入而不愿种植水稻,农户种植水稻意愿日趋下降,严重威胁到水稻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以甘益村稻农为调查对象,从“旱前的防旱行为”、“旱中的抗旱行为”以及“旱后的适应行为”三个方面探讨农户的干旱响应行为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情况。农户的各种响应行为都有其合理性,但每一种行为的采取都会相应带来其他影响,如采取减少家庭开支可以减轻生活负担,但必然会降低生活质量。由于农户在应对干旱时不可能只采取一种响应行为,而是多种行为同时或相继实施来降低干旱带来的损失,因此,有效地降低了水稻生产的风险。
(1)干旱发生前,农户预防干旱的行为主要包括采用多个水稻品种,种植多种农作物,种植地块分散,从事多种收入活动,可以概括为“多样化”。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户的家庭收入,同时也减少了水稻生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即使在干旱年份农户的水稻种植遭受到严重损失,也有效缓解了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冲击。但从调查区域来看,光热水等条件是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并且水稻种植能带来较高的收益。
(2)干旱发生时,农户的抗旱行为主要包括不同的育秧方式、推迟插秧、改种其它作物、调整对生产资料的投入和加强村内合作来保证水源供给,可以概括为“弹性化”。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对农户种植的影响,稳定了水稻的种植面积。从调查区域来看,夏秋干旱的地区,在干旱时大多数农户采取增加抗旱设备投入来应对旱灾。
(3)干旱发生后,农户的适应行为主要包括减少家庭开支、借贷、外出务工、变卖已有资产、农户合作兴修水利设施,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户因干旱而陷入生活的困境。从调查区域来看,农户多采取减少开支、外出务工来弥补干旱带来的收入减少。在干旱发生后,更能看出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户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贫困的农户来说,干旱严重影响他们的消费状况。
亚热带稻区经常遭遇干旱风险,农户有效的防旱行为可以大大降低旱灾风险。依据调查结果旱前水稻品种的选择是最有效的防旱方式之一,种植“金优”品种,抗旱能力最强,因此亚热带稻区应推广“金优”品种水稻种植。此外应鼓励稻农进行多种农作物种植以及从事多样化的农业活动,拓展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从而达到成功应对干旱风险的目标。
防旱抗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干旱发生过程中,政府应引导农户及时调整耕种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寻找灌溉水源,加强村民间的用水合作与抗旱资源的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尽最大可能降低干旱风险。
[1]严奉宪,张钢仁,朱增城.基于农户尺度的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以湖北省襄阳市曾都区农户调查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6.
[2]陈玉萍,李哲,丁士军.南方水稻干旱与农户和政府的处理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49-53.
[3]陈风波,陈传波,丁士军.中国南方稻农干旱风险处理策略[J].产业观察,2005(10):86-91.
[4]湖南省江永县志编纂委员会.江永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331-337.
[5]陈传波,丁士军,陈风波.基于地块的南方水稻干旱损失估计[J].农业技术经济,2004(1):52-56.
[6]陈风波,陈传波,丁士军.中国南方农户的干旱风险及其处理策略[J].中国农村经济,2005(6):61-67.
[7]丁士军,陈传波.农户风险处理策略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2(6):347-349.
[8]高路,陈思,周洪建.重庆市2006年特大旱灾分析与灾后恢复性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17(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