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工程的多维度思考——读《气候变化地球工程:哲学视角、法学议题与治理框架》
2013-04-25孙凯
文/孙凯
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Wil C. G. Burn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rew L. Strauss, Widener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但是20多年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某些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迹象。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科学家们目前的共识是,在本世纪应当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因为超过2度的阈值,全球气温的升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无法承受的。目前看来,由于政治意愿的缺失,这样的一个目标似乎成为了“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一部分科学家开始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B计划——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又称为气候工程,即Climate Engineering)。根据牛津大学地球工程研究团队的界定,地球工程就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和独特的技术,有意识的对全球气温进行调节”。目前对地球工程的研究在科学界还属于初始阶段,政策界还处于观望阶段,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实施与部署。但这样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一旦实施其影响将是巨大的、全球性的,因此需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部署进行有效的管制。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的《气候变化地球工程:哲学视角、法律议题与治理框架》,就力图对地球工程从多维度的视角进行剖析与思考。
本书收录了对地球工程这一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十几名学者的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对地球工程的伦理学与哲学的思考,以及地球工程相关的法律与治理问题。前者所力图回答的问题是:在未来什么情况下地球工程的部署与实施是正当的?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现在推动地球工程研究与部署的伦理与哲学背景,极其影响。从深层的伦理学基础来看,人为控制或调解气候的伦理学根源可以追溯到早年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认为人是有认知能力的物种,与地球上其它物种不同,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周围的环境。但这样一种思维日益受到挑战,在人类世(Anthropocene)时代的地球也绝对不是可以任人随意摆布的。面对目前对地球工程研究与部署的一些反对意见,本书第三章提出了一个关乎地球工程的心理成本的问题“为什么即使地球工程有效也很难为公众接受?”
随着地球工程逐渐进入科学界及公众的视野,决策者也对其有了更多的关注。本书第二部分主要从法律与治理的视角,对地球工程的管制进行了剖析。一些作者认为,地球工程应对气候变化是唯一可以让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等都接受的措施。对于地球工程的户外试验与部署,“需要对这一问题更深入地研究,进一步了解其有效性及可能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才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另外,一些作者认为大可不必担忧某些国家可能单方面实施与部署地球工程,因为这样一项工程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理性的国家都会倾向于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实施与应对这一问题。针对一些反对地球工程的观点,有作者认为即使担忧地球工程的后果而对其有所抵触的人,鉴于未来气候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可能会支持对地球工程的研究与部署。
本书对气候变化国际管制领域中最为前沿的地球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恰恰真实展现了目前国际社会对地球工程问题的态度。实际上,地球工程的研究与部署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紧急事件是“备胎”是必要的,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部署要基于公开、公正、透明、民主的原则,本书则对这些问题从伦理学和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特荐任何对气候变化问题感兴趣的公众和决策者们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