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品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2013-04-24侯向民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2期
关键词:所学方案思维能力

侯向民

一、巧设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1. 设疑激趣,启迪思维。我经常把导入新课作为学生思维的发动阶段,创造出“愤”和“悱”的局面,把学生引进一个想学、爱学又积极思考的学习天地里,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例如,教学《做情绪的主人》一节,我先让一名学生讲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周瑜英年早逝?如果当时你是周瑜的知心好友,你会怎样帮助他?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也会非常敏捷、活跃。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愿望,有了创新的动力,进而大胆的尝试,在探究中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2. 源于生活,拓展思维。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常见问题:如,看病贵、行路难、学校学习条件差等,设疑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设疑: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是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呢?这样的设疑探究,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发现,培养直觉思维

1. 浏览教材,发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生浏览、阅读教材,从课题、目题和子目题入手发现知识点,并写出本课知识结构提纲。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段的晋升,我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积累解释主要知识点、所学内容的层次、规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 设置情境,跳跃思维。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培养学生根据所学迅速猜测、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或对情境直接得出结论的能力。例如,在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了东北二人转图片,并提出问题:它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哪一个方面?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直接要求回答。这种做法让学生的思维以跳跃的方式直接找到问题的结果,培养了思维的快速性,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发散思维

1. 整合教材,实际发散问题。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用了很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在使用教材时,我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教材实质进行新的组合,为学生设计探索的问题,寻找发散点,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的发散价值。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地搭建问题的梯度,使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问题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重视原有经验,最充分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使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发散。

2. 科学设置活动,培养发散思维。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自卑、自负、自信的角色,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小品表演,学生们的热情很高,8分钟的表演,不同的小组都创作了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的环境下锻炼了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再如,教学九年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小小建议书”的竞赛活动方式,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就家乡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很多同学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设,而且观点、角度很新颖,这些超乎寻常的见解代表着思维的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

四、整合、概括,培养收敛思维

我们运用发散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当思路已经打开,有了种种方案、措施以后,还要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这就是收敛思维。要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抓重点,抽取事物最有价值的因素。

2. 在众多方案中权衡、比较,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3. 吸取各方案的可取之处,合理整合,组合一种最佳方案。

猜你喜欢

所学方案思维能力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非所学
非所学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