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诗意地栖居

2013-04-24许月秋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2期
关键词:悲剧文本语言

许月秋

语文是美好的。

语文学习是美妙的。

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

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

作为一个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一线语文教师,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曾经为语文教学广阔的新天地而欣喜憧憬,曾经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曾经因 “预设”和“生成”相距甚远而沮丧彷徨。

语文,该怎样诗意地栖居在学生的心灵?

2011年4月,第一次听到“对话教学”这个词语,翻阅着工作室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书籍,在为自己的浅陋无知而内心惭愧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起点。

一、尊重文本——有效对话的前提

对话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所以必然要受到文本的制约。文本的确定性,也是对话的前提。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对象,必然是对话教学的核心载体和有效平台。真正的阅读世界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老师,引领一群思维活跃而且拥有话语自由的学生,在极具语言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等美好因素的文本中畅游。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都能平等、自由对话。在对话的碰撞中,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

1. 有效对话,首先需要教师潜心文本。很多时候,我们在备课时常常只是拿起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浏览一遍,就算是完成了与教材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当然是粗浅的。而只有我们对文本反复推敲、不断揣摩、咬文嚼字地品味挖掘,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有效对话点,才能激起学生对话的热情。

2. 批文入情,能更好地理会作者的创作精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提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缀文者”指作家,“观文者”指读者。一个完整的文学解读过程,应是作家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过程。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字词句段到篇章都匠心独运,语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语感触觉,与“多情”的文本对话,品味其中的神韵,汲取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生成自己的精神,进行审美再创造。

当然,文本更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对话理论同时告诉我们: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这种精神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通过文本对话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应该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二、问题设计——有效对话的源头

语文教学课堂的对话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设置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话的兴趣及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出彩”,怎样才能与文本、与学生展开更全面更有效的对话,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巧设问题。

翻拣那些至今我们无法超越的优秀语文案例,我们不得不赞叹,那熠熠闪光的独特教学设计:

于漪老师讲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这样开头的:“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土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是往肚里流的。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读后我们也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段话,足以使听者叹为观止,学生自不待说,必然睁大着惊奇的眼睛,为老师丰富渊博的文学知识所吸引,也为他深切的感受所打动。

程红兵老师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也是另辟蹊径,把菲利浦一家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作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菲利浦一家对于于勒发迹和落魄的不同反应,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也是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这样的设计,不仅一改小说的一般教法,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全方位理解,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

潜心研究、大胆突破,我们自己也可以尝到“有效设计”的甜头:

……

设计有效的问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关注学生对话时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尽可能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对话方式,对每个学生充满信任和爱心,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关切的注视、殷殷的希望热情的召唤下,与阅读文本对话,树立自主对话的信心,形成自主对话的意识,让学生在这种处处充盈着奔涌的热情、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氛围中,真正“体验到平等、自主、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在有效对话的课堂上,教师无疑应该是智者,以自己的智慧设计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的过程不该是静止的过程,而应该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三、质感语言——有效对话的活水

对话,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文,则更是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把无声的教材转化为有声的“境界”,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培养学生的目的。

1. 一个会“说话”的教师,才会让学生学会“对话”。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听石馨老师的课,常会有字字珠玑、满口锦绣之感。她的话不多,但每每有精彩之句,或语言生动,或意味深长。散文诗一样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静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学生在用心地读,在用心地思考,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安安静静中一样酝酿着激情,流淌着感动,让人回味无穷。

2. 努力让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同一问题针对不同对象、时间、场合要有变化,使学生有新鲜感,易于接受。我们要善于从众多的词汇与句式中选择最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以繁御简,旁征博引,洋洋数言,极尽曲折详尽之美;或以简代繁,惜字如金,尽显精当之妙;或斟酌词句、环环相扣,或信手拈来、随机应变;或开门见山,或曲径通幽;或由浅入深,或高屋建瓴……

3. 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情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叩击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情绪自然巧妙地融进课文。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限制,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准确,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灵动,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华美……也许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出口成章、激扬文字,那么不妨多下一些功夫,多花一些时间,多写一些成稿。当学生在我们的语言中沐浴着浓浓的语文气氛,感受着语文熏染的时候,他们收获的语文之果会更硕大、更饱满、更甜美。

在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对话教学”的绝妙之处。有效对话的课堂是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课堂,是追求创造性的课堂,是让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丰沛的课堂。对话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走进有效对话的时代,让语文诗意地栖居于孩子的心灵!

猜你喜欢

悲剧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