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成就精彩课堂

2013-04-24朱秀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2期
关键词:讲台思维课堂

朱秀丽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不仅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是精彩的高效课堂。

一、为什么让学生“动”起来

1. 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我们很多教师都是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下成长的,我们熟悉的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听众,典型的“教师搭台教师唱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的备课,更多的是关注教材知识的层面,而很少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教育主体内在的需要。于是,很多情况下,教师上课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顾及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这样的课堂,明显以“教”为本,忽视了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无论教师的表现怎么好,这样的课堂都不是理想的课堂。

2. 让学生动起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认识到了传统课堂存在的不足,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使英语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

二、怎么样让学生“动”起来

1. 主动——教师走下讲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者。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学习探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在实践中,笔者就曾采用过“走下来、走上去”这种形式,效果很好。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的换位,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当“老师”,而教师自己则当学生。对于学生在讲解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教师进行指导与补充,结果是教师说的少了,学生却理解的深入了,学到的多了。

2. 心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构建民主和谐课堂。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它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苦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同时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情感效应的基础,在友好、和谐、信任的心理环境下,学生会产生愉悦感、责任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能力会明显上升,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与氛围,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行动之一:改变,从教师备课开始。备课,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要上课,必须先要备课。然而,今天的备课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以前,教师以知识为主线来备课,目的是如何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标新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备课的内涵也随之变化。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层面,还要预设问题的生成、讨论与解决;备教法,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备学生,不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先行探索者、成功体验者。可见,备课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做的更多了。而这样备课,也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4. 行动之二:倡导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是: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等来划分。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职位”,如“group leader”、“group secretary”、“group reporter”等,而且各个“职位”不固定,可每周或每一段时间调换,每个学生都有“走上去”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内重要的一份子。此外,每个组内都有能力不同的学生,学生之间优差互补、集思广益,相互支持、共同合作。在探索寻求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目的。

5. 行动之三:鼓励“问题”学生,创建思维课堂。这里的“问题”学生,不是指有思想问题的不良少年,而是善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减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的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深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调动学生思维,把问题的发现、生成和解决变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主线,而且深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学生创造性的质疑和解答应加以褒奖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师生合作,找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这样,或许没有问题的标准答案,但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已收获了很多,远远超过了标准答案的价值。这样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情,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到深处是课堂”,高效思维的课堂永远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积极有效的参与者,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探索,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讲台思维课堂
欢乐的课堂
"安身之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讲台
DV校园小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