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有效教学 打造成功课堂
2013-04-24张艳玲
张艳玲
龙井市第四中学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确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的科研课题,引领教师走进有效的课堂,将“减负”落到实处。经过三年的实践,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感普遍增强,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改善,教与学的质量均有所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一定的保障。
一、反思现状是成功的基础
在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然而,审视目前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束缚着。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反思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1. 课堂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纪律”问题,使教师在管理学生上耗费了很多时间。
2. 教师用极严厉的教学风格,不给学生任何空间,不给学生承担责任的机会,专制地控制一切。与之相反的是纵容型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自己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师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 教师缺乏有效调控课堂的管理技能,缺乏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反思不够,与学生交流少、沟通少。
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树立“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应用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转变观念是成功的根本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三、科学管理是成功的保证
1. 重视教师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为了使全校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调动教师参与有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投身于有效教学的探究,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发动,使所有教师意识到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第一追求目标,特别是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最根本的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明确课堂是授予还是自主。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为了实施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往往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叙述与讲解,以期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此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余,而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低效甚至无效。
美国一个教育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当人们学习时,他能大约记住阅读的10%、听到的20%、看见的30%、说的70%、做的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地讲解传授外,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练习。特别是其中的有效训练,因为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够理解所学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课堂标准,学校应加大课前准备的力度,将有效训练的具体落实往前延伸到备课层面上,要精心预设习题;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上,要保证每节课都要有10~15分钟的学生独立练习时间;再者从教师的指导层面上,要注重收集学生及时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时间及时作出调整。
3. 加强学习,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有效教学上来。通过召开行政会、教研组长会议、教师会,组织教师根据本校、本班、本人实际进行讨论学习,安排课题实验教师,积极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做大胆的实践,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并出示引领示范课,使全体教师在认识上再提高,认识到有效课堂教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不是一学期的活动,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是我们教师需要实实在在做的事,各教研组结合本组自身学科特点及组内教师情况进行学习,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哪些行为是无效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迫在眉睫,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用集体的智慧变革教育行为:为转变广大教师“只顾埋头做事,不愿抬头思考”的现状,通过各种活动开阔教师的理论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1)教师学习后对自己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剖析:反思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课前准备情况;课堂作业的精选精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全体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自我诊断有哪些无效的教学行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2)教研组会上自我总结,谈自己的思考与困惑。(3)在专题研讨中激发智慧,组内骨干教师引领,就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会诊,以相关理论作指导,结合自身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促进教师的自我认识。(4)学习理论、走进名师课堂,分析名师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比照自己,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学习名师提问的艺术等等。
4. 抓好常规,把教师的行动统一到有效教学上来。
(1)集体备课。以同年级同学科为同一个备课组,选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备课组长,集体备课时安排一名行政人员参加。为确保每个教师均能参加相应组的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安排各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或学习,从时间上给予保证。对各组活动内容,也有明确规定,既有统一安排(集体备课、交流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沙龙等),又有自主活动(教研课评议、学生作业展评、教学论文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等)。每周活动均要求提前一周通知教师,有备而来,确保活动务实有效,我们欣喜地看到“团队建设”初见成效:各教研组教师集体意识增强了;课前、课后研讨氛围更浓厚了。
(2)行政听课。每周,教务处统一安排听课内容,每周的学校行政例会将一周情况进行交流,并将发现的问题与教师及时交换,使很多的工作得以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健全听课制度,将随堂听课纳入教师考核中。
(3)抓好薄弱环节: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训练重点:口头表达,提问、倾听、思考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4)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实践水平。一方面,我们着力引领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实质,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备课;另一方面,我们着力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活动中,既借鉴别人,又锻炼自己,激活了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5)搞好结合,相互促进。师德教育、学生行为训练及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创建书香校园、争做文明师生”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促进教研活动取得实效。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才有收获,才有发展,学校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实施教师教学的精细化管理,相信会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插上奋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