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2013-04-24金香兰
金香兰
叶圣陶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应生活化。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枯燥深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思想品德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把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让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好的引入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的开始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唱响自信之歌》中,先给学生讲在小学时学习过的《长颈鹿和羊》的故事,再问《它们是自信的吗》,这样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
创设生活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摘取生活中的实例,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有些情境虽然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所以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熟悉却不知其意这个特点,尽量创设相近的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中,先让学生看生活中随地吐痰、不让路、不让座等不尊重他人的一些照片,之后问学生:你赞同他们的行为吗?照片中学生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旁边人的表情体现了一种什么心态?从几张照片中你得到的什么样的启示等问题,从中教师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知识点)《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启发学生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在课堂中学习的基础上,课后通过亲身实践,延伸与升华知识理解。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后作业生活化才能真正实现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教学。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中,留给学生:对某件事中自己父母的说法与态度是怎样的?做孝敬父母的一件事,问问父母那时的感受如何等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主动亲近父母,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加强彼此了解,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尽量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反过来,学生再把实践后的情感体验带入课堂教学的学习当中,这样以来能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