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制造业优势依旧

2013-04-24徐沪初

IT经理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差距竞争力角度

徐沪初

美国制造业衰弱的话题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从未间断过,乐观者和悲观者的论调针锋相对。乐观者认为随着美元贬值和中美间工资差距的逐渐缩小,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恢复;悲观者则断言,相对于中国等经济体,美国在许多制造业领域已经永久丧失了竞争优势。根据博斯公司与密歇根大学陶博全球运营学院共同针对200位制造业主管及专家开展的调查显示,尽管美国在二战后的制造业优势有所下降,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仍高于多数人的预期。

美国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在某些非高端的或者我们称为一般制造业当中,表面上看美国好像丧失了优势,那是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制造业的巅峰之后,美国经济经历了几个大的变化,特别是逐步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变,以 2000年左右的网络经济为代表,使得美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实际上是把非实体经济的结果和弊端突出和放大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来讨论美国制造业的衰退确实有些偏颇。

长期以来大家都喜欢将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进行比较,我个人认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依然很明显,表现在技术、成本和需求三个方面。

从技术角度来看,实际上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的技术一直遥遥领先,而且中国与之差距甚远。体现在行业上,不管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还是汽车和新能源都是如此。以汽车行业为例,从汽车的设计到研发再到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制造,美国的技术能力都是遥遥领先于中国。由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薄弱,很多美国制造商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技术带到中国,这导致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只能从事低端的生产和组装工作,在技术方面并不能得到太大的提升。所以从技术角度讲,美国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从成本角度,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这背后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沿海地区,上升的程度非常快。另外随着汇率的变化,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还比较坚挺,这意味着汇率方面带来的成本差距在缩小。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2011年奥巴马政府联合英特尔、IBM、惠普、谷歌等公司共同推动Startup America(启动美国)计划,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在税收、人才、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来扶持中小企业,提升它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使得这些美国企业的运作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导致成本差距实际上在缩小。

从需求的角度,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和提高对消费者的快速响应,就需要美国的很多产品能够真正地在本土生产,这使得销售周期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供应链风险的问题,如何控制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怎样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供应链管理,风险不在有效控制范围之内,就可能产生很多风险。这使得美国企业必须保证供应链风险的最小化,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一部分企业可能会考虑回流到美国本土。

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出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考虑,在美国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市场要素当然占主导,但政治要素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小觑,奥巴马提出重振制造业就是更多地从政治角度出发。那么从经济上,到底能够达到何种程度,这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一个是市场需求,另一个是成本竞争力,这两点将是决定美国制造业是否能够继续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猜你喜欢

差距竞争力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角度不同
人啊
日本竞争力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