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主题活动中幼儿探究式学习方式初探

2013-04-22丁文梅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当家的乱花钱统计表

丁文梅

活动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特别爱买零食吃,而且特别爱攀比,说我爸有钱,我叫我爸买什么买什么……我妈更多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数学主题活动《今天我当家》。

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环境,通过模拟购物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货架、水果、蔬菜、食品、生活用品等物上面都贴上相应的价格、记号笔、每个家庭一个钱袋(装有5元、2元、1元的,共10元钱)、爸爸、妈妈、孩子角色吊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成立三口之家(出示吊牌,介绍规则)提问: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家都有些什么人?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成立一个小家庭。

1.分配角色(利用一、二、三区分家庭,同样数字牌按大小分别表示不同角色)

2.每个家庭分配10元钱(各种搭配的钱:10;5+5;5+2+2+1)

二、游戏:今天我当家

提问:“谁当家?”以家庭为单位,外出购物,选购自己家庭需要的物品。(孩子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

三、出示统计表:家庭收支统计表,介绍统计表

1.作好记录:买了些什么?用了多少钱(目的是让幼儿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2.每个家庭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所花的钱,教师进行记录统计。提问:还有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计算花费的,请幼儿书写剩下多少钱。(从统计情况来看,有的家庭节余3元钱,有的家庭节余2元钱,有的家庭节余1元钱,有的家庭没有节余)

四、收电费。了解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

1.出示电费单,贴在统计表上,请幼儿比较电费多少。

2.请孩子付电费,不交电费就得断电,请幼儿想一想断电了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很黑,很害怕,不能看电视,不能做饭…….)

3.提问:那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没钱交电费?(幼儿回答:买东西太多;乱花钱;没打算好……)

继续提问:除了交电费,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事需要用到钱呢?那么我们平时该怎样用钱呢?(让孩子深刻体验到乱花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节约的重要性。)

小结:少买零食,卖废品,节约用电。要学习节约,当好家。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小鬼当家》。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游戏环境,通过模拟购物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结合《纲要》和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的数学感知和体验需要生活化、情景化的背景。因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与教师给他们的那些问题相比,这样的问题往往更容易被幼儿理解与解决。同时,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我以家庭为单位,给每个家庭10元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他们到超市去购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我又引导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填写收支统计表,目的是让幼儿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从统计情况来看,有的家庭节余3元钱,有的家庭节余2元钱,有的家庭节余1元钱,有的家庭没有节余。这时我又向幼儿发出互动信息——付电费,我把每个家庭这个月应付的电费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出来,然后去付电费,结果大部分家庭都没钱交电费了,不交电费就得断电,请幼儿想一想断电了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很黑,很害怕,不能看电视,不能做饭…….)那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没钱交电费?幼儿纷纷回答:买东西太多;乱花钱;没打算好……我继续提问:出了交电费,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事需要用到钱呢?那么我们平时该怎样用钱呢?让孩子深刻体验到乱花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节约的重要性。付电费这一环节,触及到了幼儿的灵魂,使幼儿在问题中、矛盾中自己教育自己,这种植根于内心的教育,易内化为可贵的节约品质,是终身受益的教育。

猜你喜欢

当家的乱花钱统计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过堂
过堂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臭弹
神奇的统计表
各有不足
感叹男女
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