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到雅安:“卫星速度”这样炼成
2013-04-21王楠楠,陈楠枰,汪玚
从汶川到雅安:“卫星速度”这样炼成
通信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确保灾区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救灾工作指挥、协调、组织的重要保障。
汶川——2008年5月12日晚,四大电信运营商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汶川通讯已全部中断。
就在固话、手机处于瘫痪之时,汶川县委书记用海事卫星设备往外打通了第一个电话,他使用的是当地林业部门为森林防火配备的海事卫星电话。地震发生的前两年,国家林业局牵头,各省林业部门都配备了海事卫星设备,有的还配了应急通信车。在这次地震中,派上了用场。
据了解,海事卫星由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运营,总部设在伦敦。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代表中国国务院,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签字加入了这个组织,是国内唯一经过授权的海事卫星运营机构。
5月13日,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分两批为灾区提供海事卫星设备,用于指挥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早晨5点30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将20台便携式海事卫星设备直接送往机场交给国家应急办赴灾区人员,并派出技术人员随专机赴灾区,现场随时为救灾通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此外,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还为交通、卫生、公安、电力、部队等救援队伍及媒体提供了30台海事卫星通信设备,并紧急开通一批海事卫星SIM卡,满足救灾通信的需要。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运行及客服部门实行双岗值班,加强对灾区通信情况的监测,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和通信畅通。
但是,如果大量的海事卫星设备集结在灾区,集中往后方传图像、打电话的话,原有的信道就会非常紧张。据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工程中心主任沈兵透露,地震发生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紧急联络沟通,得到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支持,为中国震区增加2倍卫星信道资源,大大提高了海事卫星设备在震区的通信能力。
目前,海事卫星电话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全方位卫星移动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通信手段,海事卫星电话为应急而生,在急难险重领域特别是常规通信手段受到破坏时,海事卫星不受气候、地域的影响,能够为人们迅速搭建起“应急指挥部”、“新闻第一线”,满足人们高速数据传输、图像和话音的需求,用于指挥抗灾,对外顺畅批露灾情。
雅安——“4.20”四川雅安地震灾害应急抢险任务,是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第二次投入大型抢险救灾的使用。
针对灾区部分地区通信中断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就近调集了3辆应急通信指挥车紧急赶赴现场,为灾区抗震救灾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与此同时,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接到交通运输部启动公路应急处置机制的通知后,迅速将两台海事卫星手持机送到即将前往救灾现场的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手中,并派驻技术人员进入地震灾区,确保对灾区救援提供及时的通信保障。当晚19:10左右,宝兴县县委书记通过当地运营商空投的两部海事卫星电话,打出了第一个电话,汇报灾情及伤亡情况,请求支援。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搜狐网等媒体也在地震当天向公众发布了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应急保通的新闻情况。
除了应急通信外,海事卫星还可为记者在地震灾区进行报道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为了满足特殊环境下的新闻报道需求,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研制了“CT500便携卫星应急通讯箱”。这种卫星通讯器材,不仅满足电话通讯,还可实现视频实时传输,相当于新闻报道现场直播。
雅安通讯恢复比汶川地震时提前20多天
可以说,海事卫星的作用最初体现在汶川大地震中。
但是由于当时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对海事卫星设备的配备不到位,中国交通通讯信息中心临时调集的大批设备,在向灾区运送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强震导致交通受阻,且受天气的影响,航空运输也存在障碍。
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汶川抗震救灾的经验,汶川地震后国家各级政府对应急通信保障空前重视,国家建立起了应急通信指挥平台。从国务院开始,各级都建立了应急保障体系,促使应急通信车可以直接开到救灾第一线,以最快响应速度参与到救灾工作中,保障前方通讯的畅通。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就是国务院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级政府、各个行业都完善了应急通信保障的储备,保障制度及机制的准备程度,皆比汶川地震时期大大增强。这种局面最直接的体现是,确保雅安地震救灾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就在雅安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马上启动应急机制,人员、装备、系统第一时间组织投放,四川省配备的应急通信保障车直接开赴一线,而周边其他省市应急通信保障车则都处于待命状态。
一个数字更能说明: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中国交通通讯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用了3天时间为灾区恢复通讯,而汶川地震时,则在前线忙活了一个月。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实战西藏“1.18雪灾”
今年1月18日,西藏阿里地区连降暴雪,气温降至零下35度,路面积雪达到2米厚,大面积交通瘫痪。西藏省交通运输厅接到省政府通知,调配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随抗灾保障车队投入日喀则、阿里地区的现场抗灾保通工作,实现了现场与拉萨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畅通。
在为期九天的保障任务中,自18日17时接到西藏交通运输厅有关平台应急通信保障的申请,即进行通信资源保障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通信链路监控,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了暴雪灾害道路疏通中的通信及指挥畅达。
1月27日,西藏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人员与车辆安全返回拉萨,圆满完成“1.18雪灾”应急处置任务。
以战代练,天鹰5号就近抵达芦山
“针对灾区部分地区通信中断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就近调集3辆应急通信指挥车紧急赶赴现场,为灾区抗震救灾提供应急通信保障。”雅安地震当天,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的应急保通消息即被传播出去。
“4.20”四川雅安地震灾害应急抢险任务已经是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第二次投入大型抢险救灾的使用,随着全国各省平台建设工作的完成和投入运行,天鹰5号作为先期投入使用的应急响应力量,在此次应急保通任务中发挥了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辅助决策等关键作用。
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项目是部规划司2008年批复的首个全国性信息化建设项目,凝聚了交通运输部各级领导的心血和智慧。项目代建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在部公路局的领导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造、统一维护”的建设原则,做好“建、管、养、用”等各项工作,力争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原计划于今年5月12日启动的“天鹰—2013”渝滇川藏交通应急通信跨区(西南区)指挥协同演练活动,在灾情突然来临时,将演练工作直接转为应急实战,在部公路局、路网中心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天鹰5号自20日上午8点27分接警,到21日中午12点到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在灾区和北京、四川的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了一条“信息绿色通道”,保证了抢险指令的上传下达。同时,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进行通信资源和技术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