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中多方协同及管理机制的构建
2013-04-20周克江
罗 琴,周克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20世纪初,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曾经指出:“大学必须向其所处的时代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正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1]”。在真实的顶岗实习环境中检验理论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巩固教育教学技能,是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师范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通职前与职后教育建立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在长达五年的顶岗实习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要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基地的各种管理机制,特别是多方协同管理机制。
一、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多方协同机制
顶岗实习所涉及的主要实体组织有:当地政府、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厅、财政厅、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等。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高师院校”,很可能是多个院校或研究机构。因为,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指出,要求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协同化的工作机制,才能有力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
在长期的顶岗实习实践研究中,我们总结了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2]。它是建立在高校角度上的操作流程,是基地建设内容的一部分。不难看出,在整个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多方协调的时机或事件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工作实施前期、在职教师脱产培训期间、基地建设与管理评估期间、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期间、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全程管理、基地建设合约制定与签署、基地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工作是:一是顶岗实习工作准备,二是基地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工作安排落实的时间主要依据工作的需要,建议按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时间提前一年操作。
图1 顶岗实习实施流程
在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并予以实施期间,首先,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协商,下拨经费到试点或实施顶岗实习的院校,并由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处室,将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在经费和时间上做出统一安排。其次,由院校与各地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统计需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支教的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有关通知到该区域中小学了解教师岗位缺编情况,采用自愿接受或申请方式,将岗位需求情况上报,通知院校。第三,院校组织专家组下到各地区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各中小学校的各种教学条件进行初步定点,并将合符条件的定点学校数量、名称报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四,院校拟定实习计划,对准备实习的学生进行选拔和集训,并按照各地区岗位需求情况进行混合编队(多专业混合),按一个实习学生承担教学任务的标准不低于正式教师工作量教务任务30%的标准进行队员人数确定。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院校顶岗实习的定点单位确定信息下达相关中小学校,中小学校接到通知后,开始拟定顶岗实习生培养计划、置换教师培训计划以及准备实习生来校后工作、生活等相关条件,直到实习队的到来,这是第一次协同。第二次协同是在顶岗实习工作开始之初,如果中小学校发现自己的岗位需求或实习队的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还可以通过带队教师直接与院校进行沟通和协商,增加人员或更换专业学员。第三次协同发生在顶岗实习该地区各个学校开展一次或几次之后,院校方根据基地建设遴选原则,进行基地建设学校定点协商,会同多方了解基地方需求,考察基地方的实际情况,拟定基地建设的主要项目和内容。这里需要强调说明一点的是,顶岗实习基地的选择优先在已经顶岗实习过的中小学校当中进行。
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是第四次进行多方协同和磋商。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顶岗实习工作全面开展的需求及基地的发展需求进行确定,比较容易。最难的是建设资金的到位。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教育厅与财政厅下拨到院校的顶岗实习资金,基本上只包括顶岗实习工作当中的运作必备资金。那么基地项目的建设项目资金从何而来呢?这个关键问题单凭任何一方,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制定一个基地建设投入资金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应该群策群力。教育厅下发有关师范生学费收费标准,院校方通过学费上的顶岗实习专项费用,并加大院校自有的实习经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当地政府解决一部分,最后由中小学校自筹一部分进行解决。
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机制构建
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过程当中,基于管理方面的机制是比较多的。在我们之前的相关研究内容当中已经有所论述。其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顶岗实习基地设备管理机制。即硬件建设过程中,属于多方共建共享的基础条件和设备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基地文档管理机制。即在建设过程当中产生的相关文档资料管理机制。包括学生实习所产生的相关材料、名师指导团队管理材料、实习教育教学情况、基地建设合同等等。
(3)顶岗实习基地财务管理机制。即多方协同投入的资金管理。
(4)基地管理应急事件处理机制。这主要是指在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异常或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比如:实习生安全责任事故、实习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引发的事件,需多个部门和多方主体进行协商处理的。
(5)顶岗实习岗位设计机制。它是顶岗实习基地中小学的一种岗位需求设计机制。当中小学被确定为某高师院校顶岗实习基地后,每学期向院校申请一定人数的顶岗实习学生的一种机制。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对在职在岗教师设计一种脱产进修和培训的方法,确定每学期哪些教师(包括人数、专业、姓名)在哪学期进行脱产进修或培训。这些人的岗位再加上实际缺少的教学力量(在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后,在基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小学可以考虑学校的规模发展设计,产生的教学力量需求,可以被计算在内),然后将这些岗位需求力量,进行课时需求折算。呈报给院校方的数据应该是:专业和周课时总数。院校方,根据专业和周课时总数,按一个实习学生承担教学任务的标准不低于正式教师工作量教务任务30%的标准(注:实践证明,顶岗实习学生的周课时数不能过大,必须留有足够多的冗余时间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折算出所需安排的学生人数。这样院校就可以得到某个基地的专业和实习生人数的准确岗位需求数据,便于进行统筹派发。
(6)实习生基地培养机制。实习生来到基地报到前,基地管理部门需要根据顶岗实习的特点和要求,把顶岗的实习生作为基地全职教师来看待,但又有所区别。培养计划应该是全面的培养计划,包括中小学的各个学科,外加班主任工作以及团队工作。侧重培养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初步上岗的实习,应该先见习1到2周,班主任工作可以先行开展起来。计划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团队分配、教学督导、班主任工作能力测评等等。
(7)名师指导团队管理机制。基地名师工作室是由其成员领头的指导教师团队,管理机制包括:分工指导实习生、教学督导安排、团队超工作量奖励办法、团队教学研究活动等。
(8)置换教师培训机制。本机制是指被顶岗实习生所替换下来的在职教师的培训措施。该机制是在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同时,对基地全体在职教师进行计划性的轮训活动。主要包括:当前在职教师的知能结构、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知能结构、每个在职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培训计划等,在对基地正常教学影响系数最小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批次的置换培训教师数,并初步产生顶岗实习的预计岗位需求量。然后与顶岗实习院校共同协商,结合上级教育部门每年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确认培训的人员与模式,选取最佳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要求等等。
(9)实习生日常管理机制。实习生日常管理机制,是由基地与院校方共同制定的。在实践过程当中,有由基地负责管理的,也有由院校方带队老师负责管理的。因为教学是由基地进行安排和制定计划的,所以由基地管理教育教学,由带队老师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习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
(10)实习生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主要是指通过半年或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评估实习生的教育水平、教学水平,对教学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常采用的方式是对实习生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测评为教育水平。通过公开课或赛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技能的考核,由专家组集中考核和评价。实习生教学教育质量评估,则是对顶岗实习基地正常教学所带来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通常的方式就是通过对中小学生期末的考试成绩,或平时测验与表现进行分析,重点在于给出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量和质的分析,以及给出基地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系数。
(11)基地建设与管理评估机制。即对基地建设的各个项目,以及基地管理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其评估结果将作为后期建设的依据。相反,亦可以作为院校方与基地方撤消基地建设合约的重要依据。
(12)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中小学发展影响评估机制。此项机制,其目的在于考证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是不是对中小学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相反,也可以评定其负面影响,同时其结果也是撤消合约或继续加大基地建设力度的重要依据。
三、机制运作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带队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在诸多校外基地研究的论文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实习带队老师的专业化问题值得普遍关注。这个问题常常容易被领导和院校方忽视。其一,院校教师一般生活在大城市,不愿意长时间下到农村或乡镇来带实习,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即使院校方使用了很多激励措施,也无法“赶”下来,大多是分配任务,所以带队老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很成问题。其二,院校还未形成专业的顶岗实习带队教师队伍。“顶岗实习”虽然是一种短期的异地教学行为,但它较其它的教学环节更为重要。一是对前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阅,二是学生教育生涯的开始,所以带队老师的专业化建设问题同样十分重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队伍的专职化。就我省顶岗实习来说,要求“一年不断线”,每学期都有顶岗实习。因此可以根据每年的招生计划,对顶岗实习工作有一个前瞻性的实施规划,确定每一期的实习人数,从而可以确定其带队教师的基本规模。二是队伍的专业化。带队老师必须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所研究,且从事其学科教学论教学的教师。三是年龄结构合理。因为在基地,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及实习队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是带队教师的主要工作,需要有较多的学生工作经验和社会生活阅历。
(二)“产、学、研”一体化问题
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求“产学研”一体化。产,当然是指顶岗实习生的培养;学,是指基地置换教师的培训教学、顶岗实习生的教学;研,则是指在基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通常在基地建设中比较重视的是“产”和“学”,但“研”的问题一直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一,科研管理部门对实践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结题把关,要求有实践成果;其二,高师院校要积极动员教师下到中小学了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并形成一定的工作机制,要求部分教师必须具有到基础教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经历;其三,院校方组织若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组,制定研究目标,规划研究内容,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三)顶岗实习效果反馈机制问题
顶岗实习效果反馈机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单独将其归建在基地管理机制当中。这是因为,在相关的管理机制当中,已经涵盖了其基本内容。比如:实习生日常管理机制、协同工作机制、基地建设与管理评估机制、顶岗实习生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评估机制等。该机制关系到多方工作的协同与交互,也是顶岗实习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最主要的内容是要求建立基地学校、教师指导团队、学生、家长、实习生、院校方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之间互动机制,最佳模式是基于一种数字化的平台互动,比如顶岗实习专题网站建设等。
综上所述,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既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又是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既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3]。高师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切实建立集时代性、稳定性、长期性、有效性于一体的多方位协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基地的功能,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教师。
[1]蔡淑珍.论高师教育实习基地的机制化建设[J].职教与成教,2009(2):127.
[2]周克江.高师院校顶岗实习实施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版,2011(2).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