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3-04-18包先康
包先康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视角,即人格发展的视角、文化的视角和社会结构的视角。社会化的三种不同视角为我们深刻领悟社会化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郑杭生先生在总结以上三个视角上给出了社会化相对广义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1]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化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型塑建设性的人格、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
社会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社会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容。但是,无论在那个时代、哪种文化中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都是社会化主要内容。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2]。“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培养符合政治系统需要的能够承担政治角色的‘政治人’,从而维持政治生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政治系统自身的不断创新”[3],“经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培养出来的政治人熟悉政治规范和政治文化”[3];因此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于: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传递政治文化和维持政治生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所谓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5]。道德社会化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认同道德规范、明晰道德关系、形成道德人格,道德社会化对于社会个体以及社会共同体来说,都是必需的。就个体而言,道德社会化是个人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在此过程中,“自我”得以确立,个人的品德得以形成和完善,道德规范得以内化,道德关系得以建构,实现从生物人向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就社会来说,“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会塑造成员的行为来达此目的”[6]142。即通过道德社会化,可以培养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成员,同时,民族的道德传统得以积累和传承,社会的道德秩序得以维续和发展。道德社会化的作用在于:构建健康的道德人格、使得道德传统得以积累和延续、维持社会的道德秩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而思想政治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当下主导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灌输;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7]。2004年8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意见》确立了政治社会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肯定了道德社会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对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的一次纠偏。因此,从社会化的视角来看,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政治社会化。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按照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说法,道德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社会成员接受“伦理学的邀请——做个好人”,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培养符合政治系统需要的能够承担政治角色的“政治人”;因此,从社会化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断地通过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培养“有道德的政治人”的过程。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是如何处理好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二、道德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政治社会化、轻道德社会化的倾向,从而造成德性教育的遮蔽,道德社会化的弱位,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重点在于德性教育的彰显。
(一)强化道德社会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十八大报告又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视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必须彰显道德社会化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原则。这里的“德育为先”并非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这里的“德育”是“大德育”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关于政治社会化与道德社会化的关系,早在2004年颁发的《意见》就做了明确的界定,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地位和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地位。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社会化的弱位,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地位。因为如果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座大厦,政治社会化就是大厦的骨架,它是主体和核心;道德社会化是大厦的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缺少这一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这座大厦就是空中楼阁。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而忽视其道德社会化的功能,培养出来的政治人,可能成为政治上的偏执狂,这样的政治狂人,有可能对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地位,通过道德社会化把社会成员培养成有道德的好人,在此基础上,通过政治社会化,使之成为有道德的政治人,这样才能保证政治清明、社会良好。
(二)借鉴道德社会化的理论,深化道德教育
长期以来,道德社会化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已取得一些颇有影响力的成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鉴这些成果,深化道德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塑造建设型的道德人格
关于什么是人格,由于人格形成的复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术界逐步形成一种共识:人格的形成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素质仅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所加入的社会生活,取决于个体经历的社会化进程”[8]。也就是说,人的德性或道德人格的形成并非完全是先天禀赋的结果,而是通过社会化化自身天性为德性的过程,进而获取做人资格的必要前提和途径,这一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通过道德社会化,可以型塑人的道德人格。中国哲学中的“化性起伪”、“天人合一”,西方哲学中的“德性与自我同一”、“德性寓于人生”等思想都是对道德社会化的强调[9]。
道德人格的重要特征:自主性和可塑性。如同黑格尔所说“道德的意志是他人所不能过问的”[10]。正是“这种自觉意识为我们的行为赋予了自主性,从此时起,公共良知要求所有真正的、完整的道德存在都具备这种自主性”[11]118。道德人格的自主性特征随时发挥着作用,但并不意味着道德人格不可塑造,道德规范在型塑人的道德人格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当我们试图反叛它(道德)时,我们对规范之必要性的记忆就被无情地唤醒。而当我们遵守它时,它又允许理性去支配那个约束我们的同样的规范,并借此把我们从这种屈从中解放出来,它规定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奉献给某种不同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使我们自己从属于这种东西。”[11]122
道德人格的可塑性特征以及道德规范塑造道德人格的意义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建设型的道德人格,必须要在全社会形成建设型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就像“许多具有限定性的边界的模具,我们必须用这些模具去框定我们的行为。我们不能通过从某些普遍原则中推导这些规范,在行动的那一时刻去建构这些规范;它们已然存在,已经被制定出来,它们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围绕着我们起作用”[11]28。道德规范本身具有的常规性和权威性的特征使得它“不只是一个习惯行为体系,而是一个命令体系”[11]33。它可以“确定行为、固定行为,消除个人随意性的因素”[11]29。它像一个模具,框定、限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似乎“限制了个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6]168。然而这正是道德社会化功能的发挥,每一个社会人都必须认同和接受这样的道德规范的框定和约束。正是这种框定和约束为构建人的道德人格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道德社会化在造就道德人格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格。过去,由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政治性,这样的教育在型塑“政治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左”的影响,所型塑的政治人格突出的表现为“革命性的”,而这种革命性的政治人格在特定的时期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其破坏性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人伦”和人际关系的破坏,从而造成全社会对革命的恐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度发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由过度强调政治社会化向政治社会化与道德社会化并重的转变,其中尤其要补一补道德社会化这一课。通过正确的道德社会化,型塑建设性的道德人格。把社会成员塑造成为一个具有正常道德人格的人,这正是道德社会化最核心的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建构建设型的道德关系
传统的道德社会化特别强调道德人格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关系对人的道德行为的影响,而事实上人的道德人格也主要是在道德关系中养成的,因为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的存在。道德作为对关系状态的一种选择,也只能在关系中存在,因此,一个人的道德不属于自己的一种美德,也不是一种高贵于他者的品质,而是在与他者的互动关系中,与他者的共生性存在中共同成就的一种关系。古人云:“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儒效》)“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渐者然也。”(《劝学》)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内尔·诺丁斯也特别强调道德教育内容要以关系为中心,她所创建的关怀伦理学,明确突出“关心理论以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12]。与之相应,道德教育也不再简单地把让人们形成一定的美德,特别是养成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作为目的,而是强调引导人们与自己周围世界中的一切生命建立起道德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将道德社会化的重点放在道德关系的建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道德关系才能“养成”一个人的美德;同样,只有建构了建设型的道德关系,才能“养成”建设型的人格。
三、小结
从社会化的视角看,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道德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虽然政治可以离开道德而存在,但离开了道德的政治不是好政治,因为任何政治必须以道德为依归,政治应该是有道德的政治,它不应该违反社会的普遍道德,否则,政治就会失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同样,离开了道德社会化的政治社会化不是好的社会化,它往往会培养出政治上的偏执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政治轻道德”的倾向,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社会化的弱位,进而导致了一些人道德人格的缺陷,由于道德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一个有道德人格缺陷的人,不可能有健全的政治人格。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一些人一方面在执行着上级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另一方面在做践踏民生的事。因为,前者他是以有人格缺陷的政治人出现的,完成上级下达的民生工程被他们理解为“政治任务”,后者他是以非道德的人出现的。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社会化与道德社会化的关系,改变道德社会化弱位的状况。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政治轻道德”倾向,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条化和形式化,进一步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3.
[2][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 体系、进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1.
[3]金太军.公共政策执行的梗阻与消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34.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2.
[6][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 第十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8]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1.
[9]匡促联.论道德的社会化与道德的现代化[J].学习与探索,2003,(3).
[10][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1.
[11][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Nel Noddings : A Sympathetic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