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3-04-18杨雨婷
杨雨婷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一、微博的含义与特征
(一)微博的含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微博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平等,只要你注册成为微博用户,既可以作为作者发布自己的原创微博,随时随地记下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感悟,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生活琐事,只要一点发送就可以让关注者看见;同时,你也可以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生动有趣的新闻、图片、视频,还可以与喜欢的名人、组织交流对话。微博作为新型传播载体,它的用户群多为青年,尤其是好奇心强敢于接触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当前,微博已经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并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可以随意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受,向大众展示一个生动真实的自己,成为他们心灵成长史的见证。
(二)微博的特征
1.内容简短,吸引更多的用户
微博相比传统的博客而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短小精悍。传统的博客没有字数限制,通常作者都会用极其详尽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长篇大论很难吸引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并且对用户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无法很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去撰写篇幅长的博客,这就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的用户群。相反,微博的字数限制在140 字以内,用户可以在短短的几句话内精确明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需要去反复思量措辞和语言表达,有时甚至几个字、几个表情便可以形成一条微博。相比传统博客的繁冗复杂和循规蹈矩,微博显得更有亲和力、更加随意和个性化。正是这一特点,使其吸引了众多用户,并使博主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2.传播内容具有即时性
即时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微博恰好抓住了这一主线。如在前段时间召开的十八大期间,网友可以通过微博迅速快捷地了解到国家的最新政策和大会的进展,以及大会代表们的心理状况和意见见解,并通过转发、评论、私信等功能实现信息的流转和传播,这些信息不出几分钟便会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还有奥巴马总统连任成功、温州动车事件等等,微博都是最及时最直接地发布、更新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和媒介效应。
3.操作方式便捷多样
死亡组PSI≥130分和CURB≥3分所占比例、PCT-1、PCT-4、△PCT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1、15.430,t=5.623、26.894 和 19.625,P均<0.05)。死亡组△PCT为正值,表明PCT水平升高;生存组△PCT为负值,表明PCT水平下降。见表1。
微博用户不仅可以在电脑上通过web 页面访问微博,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通讯设备浏览wap 页面或者直接下载客户端登陆即时通讯软件,甚至还可以通过发短讯的方式来发表微博,更新自己的心情,随时随地地浏览最新资讯。
4.互动性强
人与人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交往的群体也是局限在同学、同事、邻居之间,然而,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化、单一的交往方式。大家可以通过关注的功能来了解更多人的生活,还可以通过查看“周边的人”和“周边的微博”来结交更多的朋友,微博的“评论”和“私信”功能更是为用户提供了对话和沟通交流的机会,扩大了大家的交往圈和眼界。作为微博主要用户群的大学生更加可以使用微博来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消除了面对面对话的紧张感和局促感,更加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参与。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教育者层面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他们采取主动的方式,“居高临下”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式教育,教育方式也通常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然而,微博的出现给予了教育者一个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被动的形式,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微博获得最新的、大家最感兴趣的信息,用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还可以直接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家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彼此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创设温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维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纽带;另一方面,微博的直观性和即时性也使得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成效很及时地表现出来,教育者可以通过整合微博内容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从而获得显著的教育成效。
2.受教育者层面
“通过对微博传播方式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际工具,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2]423通过微博,大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最新的资讯和时代热点,还可以发布自己的原创微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方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另一方面也发展了自己的交际圈和交往能力。当代的大学生多为90 后,他们接受最先进的教育和最开放的思想熏陶,他们个性鲜明、独立自主,他们渴望表达自我,并且对一切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微博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自己的声音,大声宣扬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并且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接触和交往与自己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的人群,甚至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或者团体组织,时时更新他们的最新信息,与他们对话和交流。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与老师平等地沟通交流、大家一起分享感兴趣的事物、平等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并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表的原创微博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在微博上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避免当面交谈的尴尬和隔阂感。这样,学生不仅多了一个最重视的倾听者,还可以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知识和情感的双丰收,增加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微博还具有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价值。2012年2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建立了自己的微博,一时间激起众多网友的兴趣和关注。最近召开的十八大期间,诸多十八大代表也通过微博更新每天的进展和网友一起分享,新华网更是建立了十八大代表微博群,只要@十八大代表,便可以直接通过微博与他们对话,捎上对国家的期待和祝福。正是微博这个如影随形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与政治不再相隔甚远,而是更方便快捷地参与进去并良好的融合,共同为国家的美好建设贡献力量。
3.教育环境层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局限在固定的地域空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固定的授课方式来讲课,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而学生在讲台下走神或是干脆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受教育者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厌倦和疲惫感,他们感觉不到新意和创新,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课堂氛围也是十分压抑和枯燥的。然而,微博却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网络上通过微博互动,无需面对面,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电脑、甚至平板电视,随时随地就可以沟通。短短的一百来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学、社会、生活多方面,老师和同学拥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寓教于乐,与同学们直接心灵对话,在聊天和互动中就完成了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也达到了身心的愉悦,氛围也是极其融洽和温馨的。
不仅如此,微博上的诸多新兴语言和体系也广为流传,比如“神马都是浮云”、“元芳你怎么看”、“江南style”等等网络用语都成为各自的语言体系,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适当说些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微博体”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优化了教育环境。
4.媒介要素层面
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和与人交往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打开微博就能够迅速了解到近期国家大事、新闻热点、民生状况,甚至名人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社会的关心和认识。同时,微博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建立微博,相互成为跟随者,可以共享成功的实践经验、研讨存在的问题。”[3]145微博还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老师和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可以发布原创微博,教授自己的教学内容,针对时事进行探讨研究,供大学生们浏览和阅读,也可以阐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主张,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有效地发挥疏通和教育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消极影响
1.微博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易引发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内容多元化是微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微博发布的低技术门槛,受众范围广泛,且主题包罗万象等特点,使其可以瞬间形成数以万计的微博信息。海量的微博信息容易导致信息“泛滥成灾”,加上对微博的监管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手段,微博面临着成为各类信息的“垃圾场”的危机。”[4]114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所接受的外部信息来源渠道进行监管,他们会选择积极健康的正面信息输送给学生,过滤掉不健康的信息,保持信息的纯净。然而网络环境是开放的,在微博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内容,其中不乏消极的、黄色的、暴力的、虚假的信息等等,甚至还包括着西方敌对势力主导的网络言论和意识形态、奢侈放纵的生活态度和拜金主义,这些内容很容易就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动摇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自制力弱,很难在接触海量的信息时将其从脑海中过滤,辨别出真伪善恶,他们一旦被有心的人和言论利用,则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网络的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
微博用户的申请程序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结交自己的朋友圈,认识志同道合的人群,他们彼此吐露心事,即使有难言之隐也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而不用担心被看穿,这种言论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得他们很容易沉溺在微博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忽视了实际存在的现实世界。他们在现实中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不是身边的同学老师,而是向网络上的“朋友”寻求慰藉,他们沉迷于微博应用宁愿足不出户,只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长此以往,他们与现实世界相隔离,越来越少言寡语、情感萎缩,最终导致人格的缺陷和实际生活能力不足。
3.微博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导致高校课堂监管的困难
“微博”的即时发送分享功能,为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课堂的监管带来了困难。“由于大学生自控能力不足而又推崇平等自由式的交流方式,与规范严谨的课堂教学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随时用手机登录微博以获取最新最酷的资讯和随时随地发布身边的新鲜事更具吸引力,从而影响学习成绩。”[5]118久而久之,必然会严重破坏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最终无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造成思想的混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三、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交流平台
随着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校应该思考和研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并积极探讨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使其良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高校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微博,通过这个账号直接与同学对话,倾听来自同学的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并潜移默化地渗入主流文化和正面舆论思想,将微博与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和教育良好接轨,形成一个循环协调的整体。同时,高校还可以分设多个不同类别的微博,例如根据院系开设微博、社团微博、服务型微博、星座微博、考研微博、学生会微博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微博都会吸引不同的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理念
1.积极树立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树立网络资源共享意识,充分看到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运用,善于应用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的高度自由化使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教育者的灌输,而是积极主动地猎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探索人生道路上心态的困惑、理想的迷惘、感情的失落、精神的求索等政治问题和思想疑虑”[6]15-17。因此,教育工作者把握大学生依赖网络积极主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主动了解微博,努力融入到和大学生在微博平台上的互动交流,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7],“实现主体的复归”,加强在微博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并且对微博信息进行整合和过滤,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在更高程度上发挥利用微博开展教育活动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微博的互动性特点,使用网络语言和分享、私信等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让学生在简单愉悦的交谈气氛中主动剖析自己的疑惑和近况,寻找思想教育的突破口,达到教育目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分享和转发非原创微博时,要监管这些信息来源,选择最新最深刻最容易引起大学生共鸣的热点话题,摒弃激进、腐朽、落后等容易引发同学们堕落的消极信息,发布积极向上的微博,并及时发起热烈讨论,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最后,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微博作为大学生发泄和倾诉的平台的作用,看到学生发布偏激消极或者愤懑不平的微博内容时不能感到慌乱和紧张,更不能批评和数落学生,应尝试从侧面询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选择合适恰当的方式关心和安慰学生,留给他们自我调适的空间和时间,轻松地对待大学生的微博内容。
3.树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学生平等交往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仅仅把教育者看做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客体,采取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缺少应有的交往和互动。而在主体间性理论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拥有共同的客体——教育资料,通过教育资料达到统一。在微博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是平等的,他们同为教育主体,而微博上的信息内容是其共同的教育客体,他们平等地发布、共享、转发微博,并且可以通过评论和私信功能与对方对话,主动探讨研究学术问题,交换心事,只有这样,彼此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了解对方真实想法并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为思想政治教育铺开光明平坦的道路;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时代接轨,富有生命力。将主体间性这种教学理念与微博良好结合,可以共同利用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是一个大学生之间彼此交流的工具,也是学生和老师加强联系和彼此了解关心的新兴途径。高校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将微博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优化教育手段和教学理念,拓展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高效性[8]。
[1]http: //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2]张筱荣.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J].河北农业大学报,2011,13(4):423.
[3]杨晓峰.“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27 (6):145.
[4]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114.
[5]郭静虹.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18.
[6]邓如平,等.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5-17.
[7]段建斌,邵晓秋.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存在[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2,(6):84-85.
[8]李思雨.关于利用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4):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