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软实力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

2013-04-18程玉敏

关键词:国际交流实力孔子

程玉敏

(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福建福州 350108)

文化软实力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

程玉敏

(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福建福州 350108)

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着眼点,阐述文化软实力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论内涵,以及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在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分析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从而探讨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文化软实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提升,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高校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开展了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活动,但是,目前对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特别是从国家文化交流的大战略角度审视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成果更为缺乏,本文试就此做些探讨。

一、对文化软实力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认识

(一)对文化软实力的分析与理解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1]它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体现出来。文化软实力则由文化向心力、文化创意力和文化传播力3个核心要素构成,前两种要素——向心力和创意力强调修炼内功,后一种要素——传播力讲求借助外力。[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科技文化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因此,民族复兴是方向,文化指引方向,文化提供谋略,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我国高校发展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剖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教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其内容主要有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互补、援助等。阿萨·S·诺尔斯(Asa S.Knowles)在《国际高等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国际教育交流,广义地说,就是跨越国界的为了某一教育目的的人员互动,特别是怀着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学者和专家的互动。”[5]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含多样化和具体化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高校真正地融入全球化的布局当中,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与外国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增强国家文化向心力的重要渠道

文化向心力包括共有的祖先、宗教、语言文字、历史、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共同体成员遵守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在交往中不断加深文化认同感。国家文化向心力可以激发全国国民奋发向上的群体主动性,为了实现文化价值和共同的中国梦而凝聚在一起,是促成文化共同体成员聚合与协作的粘结剂,是促进文化软实力形成必不可少的能力要素。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缺少广泛的认同感,传承也出现了不少困难,很多年轻学子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兴趣,实质上对于文化来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让更多的高校师生深刻地感受本国文化的深刻魅力和对国外的吸引力,也从外到内促进他们更多地认同我国的文化,自觉地维护我国文化的荣誉,积极地学习和传承我国的文化,构筑共同的文化心态,扩张文化软实力的外部张力。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强化国家文化创意力的重要阵地

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通常被认为要由新技术来推动,是少数精英所拥有的特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认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在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文化创意力就是在吸收各种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将优秀的创意吸纳到本国传统文化之中。高校把求新作为己任,文化繁荣靠的是思想,靠的是人的思维活力和知识创新力。高校的繁荣与否取决于大学是否能够为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提供独特的学术环境。开放型的学术环境能够吸纳、整合并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

(三)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强化国家文化传播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软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魅力,同时文化传播力也是文化软实力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文化只有传播出去了,才具有软实力。美国学者萨不尔邙认为,“文化是传播的同义词,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构、同质。”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高校承担了大部分留学生的培养、学生输出和孔子学院的创办工作。近年来,人才交流层次不断提高,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面向全球实施“千人计划”等人才战略的主要交互平台,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学者加盟我国大学;中国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围绕资源、能源、环境和生态等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拓展合作和交流渠道,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仅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且使更多的国际友人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体验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和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益。

三、文化软实力语境下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

(一)以文化资源开发为起点,增强中国文化的聚合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四大功能。学习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几乎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文化资源,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的大学,也肩负着促进文化资源开发的重任,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要主动融入文化资源开发的大局中。具体来说,一是要邀请更多国外文化研究和开发方面的专家来国内开展研究,创立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开发经验,促使他们与校内、校外的文化资源开发团队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合作。例如,福州大学特聘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教授 (Kristofer Schipper)。他早年师从国际汉学大师康德谟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1962年获得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法国高等研究院中国宗教史讲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特聘中国历史讲座教授。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福州大学特聘教授。施舟人教授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倾注了全部心血。他花费了25年的时间为中国文化基因“测序”,把《大明正统道德经》的1483种书籍进行编目、分类、考证,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巨著《道藏通考》,被誉为21世纪国际汉学界的一大盛事。他和夫人袁冰凌教授到福州大学以后,建立“西观藏书楼”(世界文明研究中心),收集了各类珍贵的文献典籍五万多册,在开展汉学研究的同时,为福州大学师生开设专题讲座,和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在汉学研究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他和香港的饶宗颐先生、北大的汤一介先生被媒体誉为当今亚洲三大汉学宗师。2008年5月12日,施舟人教授在厦门参加了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他说:“我是一名传递中国文化的火炬手,让中国文化之火在全世界传播。”2008年,施舟人教授被教育部下属的孔子学院总部聘为特聘专家,主持“五经”翻译项目,负责召集世界各地著名专家、学者将《诗》、《书》、《礼》、《易》、《春秋》等中国典籍翻译成各国文字,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二是要积极选派专家以及相关人才到国外去学习文化资源开发的经验。发达国家对于文化资源开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机制。而中国目前各行各业也都致力于文化开发,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等问题却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法。高校应该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公派留学项目和各类国家专项,选派更多的专门人才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文化资源开发经验,回国后或在高校教研文化资源开发,或是转到国内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线,这对于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资源开发水平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高校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三是要积极利用自身的国际交流网络,为地方与国外文化资源开发机构牵线搭桥。当前各地都掀起了文化资源开发的热潮,但是如何使民族和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更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却面临了不少方向的缺失,高校特别一些高水平大学与国外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较紧密的联系,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应该主动与所在地的政府以及有关机构联络,努力创造一个国外与地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担当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以建设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为载体,提升国家文化创造力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它是国家传统文化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原始动力。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力的培养基地之一,应该充分发挥优势,以建设多元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为载体,提高文化创造力。

一是鼓励合作交流主体多元化。继续鼓励高校内担负重要科研工作的教学与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创造,支持更多的校内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与创造体系中,形成校内三元式的合作交流主体。

二是支持境外学生区域多元化。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等移民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由海外教育学院或其他外事机构牵头,教务处、招生办、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相关学院等一起参与的境外学生文化研究中心,汇集更多留学生参与到文化创造中,激发年轻学子的文化创造热情和灵感,让他们从自身国家的眼光来创造更多适合于本国推广的中国文化产品。

三是推动合作交流层次多元化。实现合作交流层次的多元化,即“校-院 -学科”结构,以校级合作与交流为基础,鼓励和推进学院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文化创造力研究资源共享和优化。把实质性的文化创造力研究项目落实到高校内的学科和专业。此外,扩大国际文化创造力的合作与交流范围,涵盖国际学术交流、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类型。

(三)以提升孔子学院办学水平为媒介,增强国家文化传播力

国家文化传播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高校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更是承担了大量国家文化传播的任务。孔子学院是高校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传播文化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当前高校要着力提升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健全孔子学院的教学和组织体系,要以《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文件为指导,建立健全教学和管理人力资源体系、国际汉语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汉语考试服务体系等,促进孔子学院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将孔子学院打造成强大的对外文化传播堡垒。例如,应该针对目前孔子学院较为缺乏权威教师和教材等问题,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任教,应将孔子学院教材的编写纳入相关高校重要的科研课题。二是把孔子学院的学科领域拓展到哲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孔子学院传播领域主要涉及中国的语言文字、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行为思维、道德修养等等。然而,从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看,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把中国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等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精华和当代科学的重大探索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和研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6]三是要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当前应该突破以往短期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的办学模式,与外国合作方共同推进学分制,形成完整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与学历挂钩的课程值得借鉴,这部分学生的招生经日本文部科学省批准,使用大学招生名额。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一年,成绩合格的第二年可转入合作校中国同济大学面向留学生的汉语专业或樱美林大学中文等专业二年级,在孔子学院修得的学分可转为大学学分。[7]四是要从追求数量转向质量。目前,我国在全球已建立数百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而各高校也纷纷申请和到外国去创办孔子学院,但是,必须从维护国际教育声誉的角度,加强对孔子学院的整合和品牌创建工作,力图在外国培育一批与当地紧密结合,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国文化学府。

总之,高校是文明的载体和发展的动力,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文化软实力也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新的航标。在文化软实力的指引下,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必然会迈上新的台阶。

注释:

[1]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2页。

[2]张振鹏、马宗国:《文化软实力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8期。

[3]唐踔:《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现实的思考》,《理论学习》2011年第4期。

[4]徐维:《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奠基石》,《金融时报》2013年8月16日。

[5]董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思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郭秋梅、卢勇:《孔子学院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7]聂映玉:《孔子学院概述》,《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

[责任编辑:余 言]

G647

A

1002-3321(2013)06-0105-04

2013-09-25

程玉敏,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福州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实力孔子
孔子的一生
软实力致胜
孔子的一生
实力抢镜
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