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思路——促进四川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思考
2013-04-18白鹏远
白鹏远
(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四川 成都610016)
纺织业是我国的主要传统产业。调查显示,我国的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1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2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3位。四川是中国古代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一直以来纺织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省纺织工业规模居西部第1,列全国各省市第10位。但在新形势下四川纺织服装业如何保持优势地位,把握和创造新的契机加快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个人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值得关注。
1 新机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我省纺织服装行业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生产总值而论,全国需保持年均7.2%以上的增速就可实现这一目标,而四川由于基数较低,必须保持年均10.2%以上的增速,才能在2020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省的重点产业之一,未来仍将处于加速发展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装的改善型需求会大幅增加,将为纺织服装行业带来巨大的内需市场。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1年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3亿多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相当于欧洲+澳洲+非洲+北美洲+中美洲的人口总数。四川的人口比德国都要多,省内又拥有西部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成都市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服装最时尚的中心城市之一。如果国内市场能充分激活,纺织服装业仍是朝阳产业。目前纺织行业内销市场规模占到整个规模的80%左右,关键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提升,设计的理念能更加符合多样性和人性化的要求。
(2)新一轮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我省纺织服装行业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产业转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向,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间和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总体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具有劳动力和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向此转移的势头加速。这其中有很多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纺织服装企业。2009年我们在泸县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研,发现大多数返乡创业农民都来自以上两个地区,而且他们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也回引一大批经过工业文化熏陶、技术熟练的劳动力。他们回乡创办的企业中相当部分就是纺织服装业。在2008年以来的新一轮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中,为西部尤其是我省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技术、人力、国际市场等支撑,为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既是客观经济规律,也是政府等积极推动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依赖于政府等“有形的手”推动区域经济的密切合作。近年来四川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贸活动,不断提高西博会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区市的合作,加速了区域行业和产业的组合发展。特别是2009年6月,四川与新疆签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交流的框架协议》;今年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加强川疆合作、拓展西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合作的具体方案。对纺织服装业而言,如果新疆的优质棉花和皮毛与我省的技术优势、市场相结合,必将产生产业加速发展的效应。
(3)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我省纺织服装行业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物流对纺织服装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我省抓住机遇,大力改善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里程超过6 000km,跃居全国前列,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83 000km,跃居全国第1位。新开工建设重大铁路项目23个,建成5个。全省民航通航机场达11个,双流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第4。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望超过6 350km,打通18条进出川大通道,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长江和嘉陵江两大港口群。突出南向,重点建设川滇、川黔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形成连接泛亚太铁路的对外开放捷径;扩大北向,重点建设川陕、川甘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加强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联系;加强东向,重点建设川渝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运航道,形成通江达海的大通道。这为我省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产业发展在货畅其流、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 新挑战
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当前我省纺织服装行业除面临创新设计能力不足、出口价格优势逐步削弱、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匮乏等挑战外,还面临3个方面新的挑战。
(1)第3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成果大多为欧美经济体占有。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于1980年正式提出“第三次浪潮”概念,并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详细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作者提出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变化与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注意与研究。2012年6月,杰里米·里夫金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互联网+新能源”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观点是创新发展模式和途径,创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发生革命性变化。作者认为,19世纪第1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20世纪第2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21世纪第3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目前第3次工业革命有锐不可挡之势。美国2009年12月颁布《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中,详细罗列了计划追加的资金额度、应用方向和使用方式,重心是发展新能源、生物产业和宽带战略。英国2009年6月颁布《构筑英国未来》,提出要着手建设“明天的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等,确保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确立目标,至2020年绿色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目前正在试验能源互联网。我国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事实上,第3次工业革命在一些技术领域的突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体现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而目前这些技术成果大多为发达经济体所占有,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抢占技术革命制高点带来了严峻挑战,纺织服装业也不例外。
(2)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归,低端制造业向我国周边国家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制造业持续多年的加速发展,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工厂”。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冲击,美、德、英等国都纷纷提出了制造业回归,并逐步占据了高端制造业的空间;一直以来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因为用工成本等因素逐步向印度、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转移。我们面临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双重压力。
(3)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动向,日韩等经济不景气,而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又逐步放缓。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到纺织服装行业市场的开拓,而且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3 新思路
地球是圆的,一切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人、任何产业只要能够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趋势,就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有人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我认为很有道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推进我省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市场和新产品上下功夫。我们处在多元社会、个性化时代,应当瞄准新的市场和市场新的需求,做好细分的工作,主要是细分市场、细分产品,满足多样性需求。这其中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政府、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都应当搞好服务,还应该在机制上多一些探索。比如,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如何做到“老有所衣”,穿出中国老年人的风采。
(2)在品牌塑造和营销上下功夫。纺织服装承载的是文化。品牌一定要有文化内涵,体现历史传承,坚持走民族品牌之路,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的纺织服装的文化底蕴,懂得东方民族身体语言,符合东方民族审美情趣。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就越有生命力。特别是四川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纺织服装文化源远流长,要把这种特色突出好、提升好。
(3)在绿色环保上下功夫。“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纺织服装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是可持续的必然要求。这其中有很多技术创新的内容,应当在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上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