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榛子生产发展现状的探讨
2013-04-18王伟姚飞
王伟,姚飞
(1.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保护局,辽宁 丹东 118500;2.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榛子是我国北方利用最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也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最好的林种之一,榛子产业的良好发展对农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榛树的主要种类和用途
我国有榛树资源8种和平榛与欧洲榛的种间杂交种共9种榛树资源,但作为经济林的榛树主要有:原产我国的平榛和杂交榛子,杂交榛子是我国目前唯一大规模栽培利用的大果型榛树栽培种。
榛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用途广泛。榛子果仁营养丰富,含脂肪57.1%~69.8%,含蛋白质14.1%~18%,含碳水化合物6.5%~9.3%,水分含量4.1%~5.8%;榛仁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以及Ca、P、K、Fe等矿物质元素,是人们喜爱的干果食品,榛仁还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可制成多种多样的巧克力、糕点、冰淇淋等;还可制成榛子粉、榛子乳、榛子酱等高级营养品,是健康益寿的佳品。榛树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具有投入少,易管理,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同时榛子坚果耐贮藏运输,可以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种植,发展榛子产业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 我国榛树栽培历史和现状
辽宁省的榛子栽培业已经起步,主要以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榛子新品种为主,现栽培面积尚不足0.4万hm2。在抚顺、铁岭等地野生榛子的垦复也在逐步兴起。
我国曾在20世纪70—90年代初有小量榛子出口,但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榛子产品质量的下降及国内需求量的增加,榛子的出口量几乎为0,我国由榛子的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2.1 野生榛树资源的利用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以生产应用为目的的榛树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平榛野生资源的垦复在辽宁的东部、北部地区得到广泛利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辽宁省野生榛树资源的利用虽居国内领先水平,但总体上仍停留在野生榛树资源的采集和利用上,高效的栽培利用依然没有实现,主要表现为坚果品质差、单位面积产量低等问题。
辽宁省现有垦复利用的平榛资源约为10万hm2,其中6.7万hm2分布在铁岭地区,年坚果采集量约为2万t。
2.2 我国大果榛子(杂交榛子)研究的历史与园艺化栽培的兴起
为克服平榛果个小、果壳厚、出仁率低、产量不高和欧洲榛适应性差等问题,以选育大果、丰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榛子人工栽培新品种为目标,1979年起,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开展了大规模的平榛与欧洲榛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工作,1999起陆续选育出以“达维”、“辽榛3号”为代表的杂交榛子新品种11个。目前,在辽宁省中北部地区已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经济林首选树种,栽培面积达0.4万hm2。与此同时,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新疆、云南等地纷纷引种试栽。到2010年末全国栽培总面积约为0.7万hm2。杂交榛子栽培发展迅速,并已经实现园艺化栽培。
2.3 辽宁省榛树栽培发展的趋势
我国榛子发展的趋势为由野生榛树资源的采集逐步走上平榛资源的高效益和杂交榛子的集约化、园艺化栽培。
3 辽宁省榛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榛树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我国其他经济林树种相比,由于起步晚、生产者的认知差等问题,榛树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主要表现为:
3.1 对干果类经济林重视不够
过去辽宁省经济林发展重视水果生产,对干果生产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对榛树的科学研究、推广重视不够,技术力量薄弱等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榛树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传统的认知,生产上普遍错误地认为榛树等经济林生产可以粗放经营。技术管理水平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3.2 生产上良种化程度不够
苗木市场混乱、炒苗现象严重。2008年全省杂交榛子苗木产量约200万株,其中20%为优良品种苗木,30%为未鉴定品系苗木,50%为无法区分的混合苗木,大多苗木经营者过度、夸大榛子栽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苗木品种混杂对经济林的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一是由于市场苗木需求量大,在苗木的生产和销售上出现大量的伪劣苗木。二是有些地区为了实现经济林营造指标,采用不适合于当地气候、土壤特性的经济林品种,为经济林的稳定发展留下隐患。品种单一。榛子育种研究的前期目标定位主要为大果、抗寒、丰产等,缺乏适于传统炒食利用方式的中小果形、皮薄、果仁饱满的炒食品种;基本没有加工型品种。
3.3 在坚果产品加工方面技术落后
存在加工品种少、档次低、加工技术落后的问题,坚果利用方式单一等问题。目前榛子的坚果仅作为炒食用,坚果市场过剩的危机和提高坚果产品附加值的需要时刻存在。
4 辽宁省榛树产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榛子等干坚果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上干果果品的价格逐步上升,榛果价格已上涨到60~100元·kg-1,栽培榛子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4.1 加强榛树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与区划
平榛是我国榛属植物中野生资源量最大的一个种,通过近年来的垦复、栽植,辽宁省平榛资源得到良好利用,总面积约达10万hm2,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铁岭、抚顺、本溪等地区,丹东、辽阳、鞍山等也有分布,以上地区榛树野生资源合理利用将是榛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榛树产业发展的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根据辽宁省的自然地理条件、现有各地榛树生产发展状况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以下区划:
抚顺、本溪、辽阳等是杂交榛子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应在前期基础之上,扩大规模,3~5年内形成1万~1.3万hm2的规模化产业基地。辽西干旱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和葫芦岛部分地区)应慎重选择园地,适当发展杂交榛子产业。铁岭、抚顺、本溪等平榛资源丰富地区应在前期基础上,加大平榛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上下工夫,力争榛树坚果总产量翻一番。
4.2 榛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措施
4.2.1 加强苗木市场的引导和管理 依照《种苗法》加强苗木市场的管理力度;加大投入,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苗木生产企业;加强宣传,使苗木购买者了解良种的重要性。
4.2.2 加快生产示范园建设 地方和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资金扶持力度,在全省榛子适宜产区建立榛子生产示范园基地,力争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个。
4.2.3 合理区划栽培区域 在较为寒冷的地区(沈阳以北)严格控制使用非抗寒品种、品系;限制在干旱地区(尤其是春季干旱且风大、没有灌溉条件地区)盲目发展;加大研究力度,开展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培育新品种。
4.2.4 开展坚果加工技术研究 研制坚果的不同利用方式(例如:榛子油的提取;榛子巧克力、糖果加工技术的引进等);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培育加工适应性强的榛子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