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广紫薯1号”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2013-04-18谢灿煌
谢灿煌
(福建省永定县良种场 364100)
广紫薯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利用广95-1与广88-70杂交后代选育出的紫甘薯新品种,该品种2010年引入永定县种植,经过2年的试种,平均每667m2鲜薯产量1860kg,产量一般,但由于紫甘薯富含花青素,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市场畅销,售价高,每公斤售价3~5元,每667 m2产值达5000多元,种植经济效益高。现就其特征特性和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2011年进行广紫薯1号与金山57对比试验,每667m2插3700株,全生育期143 d。收获时进行测产,每667m2鲜薯产量1860kg,比金山57减产14.6%。2012年在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种植,每667m2鲜薯产量2550kg。
1.2 主要性状
株型中蔓、半直立,蔓长115~155 cm,单株分枝数7~15条,成叶浅复缺刻形,成叶、叶柄均为绿色,顶叶绿紫色,叶脉紫色,茎绿带紫色,蔓较粗;单株结薯2~4个,薯块纺锤形,表面较光滑美观,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花色。蒸煮食味香甜,适口性好。
2 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苗
永定县地处南亚热带,年无霜期平均305d,平均终霜日为2月5日,霜期较短。为了提早栽植、提早上市,可在1月上、中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便于管理的田块种植,挑选无病虫害、大小适中、表皮较光滑的薯块作为种薯。在排种前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种7~10min进行消毒。薯块间隔3 cm,做到上齐下不齐,排好种薯后盖上2~3 cm混合适量土杂肥的畦土,进行小拱棚育苗。
当薯苗长20~30cm、有6~8片完整叶时,选择晴天在土壤肥沃、未种过甘薯的苗圃快速繁殖,以便育出无病健壮苗。
2.2 精细整地,合理密植
采用单垄种植,起垄时每667m2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防治地下害虫。要做到垄形肥胖、垄沟深窄、垄面平、垄心耕透无硬心。起垄时土壤宁干勿湿,一般垄距90cm、垄高25~30cm,株距20cm,单行种植,每667m2种植3700株。
采用水平浅插法栽培。薯苗一般3~4节,入土2节。将薯苗水平浅栽,薯块差异较小,中等薯块较多,商品性好。
2.3 合理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采取施足基肥、早施提苗肥、重施夹边肥、补施壮尾肥的原则,做到前期攻头促旺苗,中期控苗不徒长,后期保尾防早衰。基肥每667 m2施农家土杂肥2000kg、尿素8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硫酸镁5kg、硼砂1.5kg,在垄中间开沟施。在施足基肥基础上,早施提苗肥。薯苗栽植后5~7 d,每667m2用尿素4kg、硫酸钾5kg用水稀释后逐株浇施。夹边肥在薯苗栽植后25~30 d每667 m2施尿素5kg、硫酸钾10kg,在垄腰开沟,将肥料施在沟内,施后覆土还原。在栽后90 d左右、土壤普遍开裂时,每667 m2用尿素4~5kg、硫酸钾3kg对水1000kg,于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逐株沿裂缝浇灌,施后盖土,确保后期不脱肥,并可减轻小象虫危害。后期视植株长势,偏弱早衰的,每667 m2用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0.2kg对水50~75kg均匀喷洒。
2.4 化控抑旺
广紫薯1号薯蔓较长,若薯田肥水过猛、氮素过多,易形成茎叶旺长,影响块根膨大。试验证明,甘薯茎叶喷洒多效唑可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提高产量。一般栽后50 d左右第1次喷洒多效唑,每667 m2用多效唑50~100 g对水50~75kg均匀喷洒,每隔10~15 d喷1次,喷2~3次即可。
2.5 病虫害防治
广紫薯1号病虫害主要有黑斑病、蔓割病、小象虫、斜纹夜蛾、叶甲等,除采用稻—薯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外,应及时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