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公交企业智能调度模式研究

2013-04-16李延东马镇秋

交通运输研究 2013年24期
关键词:路队调度员公交

李延东,马镇秋

(1.青岛海信网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山市中山通智能卡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公交企业日常营运生产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对公交企业原有调度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影响。从早期对车辆的不可视调度到可视调度,从企业管理的粗犷管理到精细管理,从运营效率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以人工管理为主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人工为辅的革命性的改观和变化。这些改观和变化都向公交企业的参与者、经营者、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公交企业选择何种管理和调度模式才能与现代企业及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应用相适应。

特别是对于那些公交运营车辆1 000部左右、车辆主要以场站停靠为主、零星夜间路边停放为辅的中小规模的公交企业,对调度模式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1 调度管理模式选择的关键点和难点

目前,无论何种规模的城市公交企业,其所采用的调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一是现场调度为主的模式;二是以现场调度为主、调度中心为辅的模式;三是以调度中心为主的模式。

经过对上述三种调度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后发现,三种模式的关键点和难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调度中心是否有权直接调度车辆

若调度中心有权直接调度指挥车辆,势必会打破原有总公司、分公司、路队、线路的逐级管理流程和模式。这种变化要求公交企业各个层次的参与者、经营者、管理者都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来适应此变化,例如,取消路队现场调度指挥公交车辆的职责后,路队如何得到其所属线路的车辆实时运营情况和运营数据。

1.2 线路上是否配置调度员

若配置调度员,就沿用了原有的调度模式,由调度员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来对车辆进行指挥调度,对车辆非正常情况(车辆故障、换车、换人、车载设备故障等)进行处理、信息记录。

若不配置调度员,就需要应对好以下情况:a)原有调度员的工作如何安排;b)对车辆非正常情况由谁来处理;c)处理后的信息如何记录;d)初期一段时间内会不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经常发生在公交企业日常营运生产的情况是,驾驶员启动车辆发车时,发现车辆故障无法正常参与运营,此时常规的处理方法就是尽快换车或调整班次以确保准点发车。然而当线路上不配置调度员时,如何才能确认车辆不能正常发车情况是否真实,如何换车或调整班次以及如何调度指挥修理人员查验和修理故障,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选择适合本企业规模的调度模式

根据从事各地公交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建设经验,中小规模的公交企业较为适合采用调度中心集中调度为主的调度管理模式。但是,公交企业在实施推进所选择的集中调度模式过程中,建议采用适应、改善、提高策略来逐步推进调度模式的转变和应用。

首先,原有调度模式并不适合立即转移到集中调度模式上来。原来采用的是单边(或双边)调度模式,公交线路的两端要配有调度人员。路队管理者、驾驶员、调度员因长期工作已经基本上适应这种工作模式。现在要突然取消调度员,驾驶员、路队管理者肯定不会立即适应。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混乱的局面:原来的工作没人做了,出现问题如何来处理。

其次,各级管理者、决策者,对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还需要一个认识、了解、掌握和应用的过程。 “急转弯”或者“急刹车”这种转变都会对公交企业的正常营运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三步走的策略和方法。

2.1 第一步“适应”

配置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要适应目前现有的管理调度模式,只是把原有的人工工作转移到计算机调度上来,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a)让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一线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熟悉、掌握的过程,公交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可能有的人连计算机都没接触过,无法操作计算机及使用调度软件;

b)提高员工对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营运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让一线的工作人员真正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c)稳定现有的组织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营运生产流程,原有的工作和负责范围维持不变,仅要求各个岗位的某些工作必须要转移到计算机上来。

这个阶段估计要持续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摸索,系统参与人员对计算机、调度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大家会对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对一下步的改善和提高做好充分心里准备和基础知识储备。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也留出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结合本地公交企业实际情况的一个优化、完善的缓冲阶段。另外,还可对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所需配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组织准备工作。

2.2 第二步“改善”

所谓改善,就是在前期系统参与人员对计算机、调度系统有一定认识、掌握的基础上,优化公交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机构、优化各组织管理职能。优化的基本方针是要有利于集中调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

在公交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机构上,增加总公司“调度中心”的组织结构设置。但调度中心此阶段的职责是对所有线路和公交车辆进行监控和数据统计分析,暂不直接干预现场调度人员的工作,只是起到协助、指导的作用。

在人员组织结构上,此步骤最为重要的是现场调度员的工作直接归总公司的调度中心来管理(未来现有现场调度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要集中到调度中心)。

这个阶段时间可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来过渡。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各个机构的职能,以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运营需求。

2.3 第三步“提高”

所谓提高就是真正取消现场调度人员,总公司的调度中心除了具备“改善”阶段的监控和数据统计分析职能外,增加直接调度线路车辆的职能,从而最终实现集中调度模式。当然调度中心的调度人员可以是来自原有现场调度人员。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不仅能够实现满足中小规模公交企业选择调度模式的终极目标(调度中心集中调度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公交企业在管理调度模式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对于上面提到车辆突发故障的例子,当采用集中调度模式后就可以按照如下流程处理:

a)在车辆发车点配置智能设备(如发车屏、交互式设备等),智能设备可以提供当天备用车辆的信息,当驾驶员上班、每次回到终点时,可以随时获取、查看备用车辆信息;

b)当驾驶员发现车辆无法正常发车时,立即通过发车点的智能设备与调度中心进行信息交互。

交互完成后根据调度中心调度指令进行操作(如让下一班车替换本次班车发车、启动发车点的备用车辆等),调度中心自动调整本班车次的驾驶员信息(为下步考核、统计提供基础)。同时调度中心会自动生成车辆故障信息,生成后的信息进入到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车辆报修流程(借助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第一时间向维修主管发送车辆故障信息,维修主管获得维修请求信息后,派维修人员去现场检修;维修人员把检修的结果和可能需要的维修时间向维修主管汇报,同时借助网络向调度中心提供实时处理信息)。最后,调度中心根据车辆维修可能完成时间等情况,重新调整该线路当天后继的配车计划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配置计划。

另外,在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会为每个路队的管理部门配置路队级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路队借助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与总公司的调度中心时时相连,路队管理者就能够获取所管理线路车辆实时运行信息及其车次完成情况、早晚点情况、违规情况等。

当然,上述流程的实现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如要有一套稳定可靠的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不间断的供电网络、适合的物理工作环境以及成熟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为后盾来保障。

综上所述,适合中小规模公交企业采用的调度中心集中调度模式实施的核心落脚点是:总公司调度中心直接负责车辆指挥调度——“调”,其他部门(如总公司其他职能机构、分公司、路队、线路等)负责车辆的管理——“管”。

3 结语

总之,中小规模公交企业无论选用何种调度模式来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公交企业日常营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核心是公交企业自身要具备相对比较规范的管理流程、清晰的考核制度以及领导长期执行力。上述这些是决定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公交企业选择调度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其所选择的调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路队调度员公交
宁波公交推动路队现场管理精细化的“工作清单”
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注意什么?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路队”一道亮丽的风景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路队牌又忘了
等公交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作业能力适应性测评体系研究
德调度员玩手机造成火车相撞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兴小学:为保学生安全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