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与英语听说课的融合

2013-04-16龚晨枫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语音大赛

龚晨枫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浙江杭州 310000)

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决定举办 “全国首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迄今,这项比赛已经成功举办八届。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连续举办,在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但从历次的比赛中也暴露出了若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更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英语听说课的现状

1、英语听说课所存在的弊端

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且须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在目前的英语听说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培养和锻炼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情景对话,学生还没有掌握足以胜任不断变换的场合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语言能力”①。比如,在口语大赛中的提问环节就严重表现出大部分参赛选手的知识面极为狭窄,甚至对于该如何与提问的外籍教师进行打招呼都变得生硬。许多学生只专心于本专业的学习完全忽略了社会、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不了解时事,不看报纸,不阅读杂志,不懂得评价当今的社会热点焦点,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多数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英语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他们拼命寻求理解的标准型和答案的唯一性,从而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致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

2、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的听说课堂常见的情景是:听——学生听;说——老师说;读——老师读书本或者辅助教学工具,如磁带、光盘等;写——老师黑板写,学生做笔记;译——讲授不明了的时候,老师翻译出来,学生接受“母语”的讲解。实际上,这就是一种 “唯书”和“唯师” 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听和说这两个环节,“交流”的方式基本被忽略,最多就是任务型的教学,老师布置一个话题,学生与学生进行讨论,事实上,学生在被动地进行交流,知识被植入学生的脑海里,达不到利用英语的思维去进行语言的组织,大脑无法积极、主动地调动起来。

3、母语的影响无处不在

在现行的英语听说课堂,出现的大多数依然是中国老师,不可避免地会时不时穿插两句母语,久而久之,学生在使用英语时难免不会采用惯常的中文思维模式。比如,在台上演讲的演讲者通常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多使用“I”“We”“Us” 等人称,以取得与听众的情感接触;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台上,往往会延续他们平时一贯的交际思维和讲话方式,通篇采用“You”来作为称呼语,无形中把自己与听众隔离开来。

二、“大赛课程相结合”的口语教学策略

每一届学生刚跨入大学之初,其英语口语是具有可塑性的,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完全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以2010年9月举行的浙江省第七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为例,比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每位选手在15分钟以内准备一篇图表描述,陈述时间为3分钟;第二部分是就一个主题评委与选手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时间也是3分钟。两部分内容都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展现和凸显比赛选手的英语水平,脱颖而出者与功败垂成者之间的差异不仅直接体现了选手英语学习基础,也间接反映了他们平时接受的英语课堂教学。那么,学生们怎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应当从转变和改进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从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实施全面的口语教学策略。

1、夯实语言基础

首当其冲地,必须从纠正语音语调开始。语音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著名教授吴冰曾说过,“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只有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自己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②” 要把英语学好,就必须从语音入手。语音教学是通过句子,把英语语音中的所有现象,包括音素、拼读、重音、省音、节奏、弱读、停顿、声调、连读和语调等统一起来进行的学习活动。

其次,应当教授学生生词处理技巧。在图表描述环节,通常会出现很多专有名词,比如,oral medicine,aquaculture等比较生僻难懂的词汇;很多选手在遇到这些词汇是往往不知所措,加上评委“故意地”一问,常常不懂如何应答,自然败下阵来。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处理生词和积累词汇的能力。

第三,训练多种表达方式。评价一个学习者或者选手对英语文字的驾驭能力,可从其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来判断。比如一个简单的开场白,“这幅图表表明了……”多数选手会选择使用 “the picture shows……”, “the graph displays……”,比较优秀的选手则会选择 “as is shown by the two charts above……”,“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hart significantly that……”等等;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学生的功底。

2、学习异国文化

首先是了解语言背景,中文与英文毕竟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以中文为母语,想要学好英文,必须了解其一定的背景知识,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the first person to try tomato”,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为什么是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汉语中有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同一种人吗?不了解相关的语言背景,初见这样的句子,必定会难倒不少学生。因此,即便是在听说课堂,我们也可以选择语言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引入课堂,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的背景知识。其次,“注重模仿地道的用语。英语口语水平不仅体现为对课堂要求掌握的基本文字的驾驭,还体现为在熟稔语言背景知识前提下对异国地道用语的了解,比如英语中俚语、俗语等地道表达方式的使用”③。

3、培养心理素质

无论何种语言,都是一项交流工具,语言的目的也是用于沟通和交流;我国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练成了“哑巴英语”。很多选手在台下侃侃而谈,从容淡定,一旦上到讲台,战战兢兢,磕磕巴巴,甚至拿纸的手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足见心理素质的重要。因此,在学习者初学初练时,教师就要教导,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畏“口出狂言”,不耻下问,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赛场上自由发挥,做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在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比赛中的第二个环节,面对外教的提问,选手的回答不是按部就班,按章背诵,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突发性,更能体现出选手的应变思维能力”④。

三、“大赛课程相结合”的口语教学实施

1、增加语音知识的传授

在一年级的英语听说课中,可以单独设立每周2学时作为语音课,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向标准英语靠拢。教学安排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英语语音课由一位或者几位教师专门授课,单独开设,每周两学时,以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语音;第二种是将语音课与现行的英语听说课合二为一,也就是上述的在听说课中开辟出2学时作为语音课,这样有利于课程的整体性,学生的目标也会比较明确;第三种是由精读课老师兼带语音学理论课程,让学生首先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这样可以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规律。

2、增加阅读内容

大赛要求图表描述,参赛者抽取一幅表现某一情景的图画、图表、广告等,根据给出的说明进行口头陈述,现场描述和情景交流:参赛者抽取一幅表现某一情景的图画、广告等,根据给出的说明进行口头陈述,然后由一位主试官根据参赛者抽取的内容和刚才的陈述进行一对一的现场交谈;这些内容纷繁芜杂,范围很广,要求学生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的教材时,除了选取实用的阅读教材外,我们还有适当补充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英语电影、英文歌曲等多种资料,自编讲义,将丰富多彩的内容带进课堂。

3、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实际上,用英语表达的过程就是进行汉译英的翻译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错误,我们应当尽力避免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以求语言的准确性”⑤。此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开展学习。

4、开设各专业后续课程

英语听说课作为一门基础的专业课,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相应地开设比如商务英语、文秘英语、英美文化等课程加以辅佐,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之后,也能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技巧去描述、讲述、讲解、演讲所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5、进行涉外礼仪培训

在公共场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比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交际与表演的竞争。因此,课堂教学中掌握交际礼仪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一个人从里到外表现出来的风度并不是一天两天训练出来的,必须通过日常生活的灌输,多次模拟训练,举手投足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修养。

6、进行演讲技巧培训

根据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英语演讲教学模式就是在授课中引入演讲这一手段,旨在帮助学生纠正语音,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通过听讲和课堂演练,学习或掌握以下7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⑥:(1)英语音际关系的处理方法;(2)英语演讲的基本知识;(3)英语演讲者的基本素质;(4)英语演讲的基本训练方法;(6)告知解说类演讲、说理劝导类演讲、特殊场合类演讲的谋篇规则,尤其是英语演讲的开场白技巧和收尾技巧;(7)著名英语演讲的分析和欣赏方法。

四、结言

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要求融于英语听说课堂,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贯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目的;另一方面,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要求融于英语听说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利于促进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利于构建 “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利于构建新的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和理念;利于导向英语口语考试考核方式的转变;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注释:

①Goffman E.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Garden City,New York:Doubleday,1959,144-145.

②Hofstede G.Cultures and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New York:McGraw Hill,1997,215.

③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④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⑤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⑥黄和斌等著.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语音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