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征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实践与体会

2013-04-16曹玲玲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仪征市中医院卫生院

曹玲玲

近年来,仪征市把加快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繁荣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全市中医药事业呈现健康勃勃生机,2012年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 基本情况

2011年底,仪征市辖9个镇、2个办事处,面积857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5亿元。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26所,其中二级综合性医院2所、中医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80个,个体诊所37个(其中中医个体诊所2个),其他医疗机构95个。实有床位1 690张,其中中医床位225张,每千人拥有中医床位0.4张。全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232人,占总专业技术人员10.3%,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79人,全国名中医、江苏省名中医各1名。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为178.7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66.8万人次,占37.4%。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高度重视 落实保障 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1.1 科学规划发展。仪征市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仪征市“十一五”、“十二五” 中医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每个发展阶段仪征市中医事业发展的目标、指标以及保障措施。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完善城乡中医服务网络,加快中医人才培养。在推进新医改工作中,将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列入改革重点任务之一,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2.1.2 落实组织保障。从2009年起,每年将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各乡镇、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任务。配强中医药工作管理人才,将市中医院院长提拔为市卫生局副局长,负责全市中医药管理和指导工作;卫生局机关设立中医管理科,市中医院成立基层中医指导科,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中医科,配备中医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全市中医药工作的协调、管理和指导。

2.1.3 完善经费保障。一是加大中医药事业的专项投入。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分别为4 779万元、4 888万元、5 834万元,其中中医药事业经费分别为322万元、341万元、394万元。二是保障中医药重点工程建设。将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在帮助争取国资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补助经费300万元,并给予财政贷款贴息。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每建成1个市财政补助25万元。三是给予政策倾斜及扶持。在人才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医应急能力建设、设备购置、医疗科研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特别是通过政府融资、贴息贷款等方式,筹资1.2亿元为全市医疗机构更新添置了一批诊疗设备。

2.1.4 提升医疗保障。将市中医院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将上级规定的中成药品种以及中药饮片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仪征市已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至村,在实施工作中,积极落实中医倾斜政策,规定中药饮片在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中统一按100%比例报销,参合农民在市内定点机构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的,在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中,住院起付线下调100元,补偿比例上调10个百分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累计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8 000万元,其中中医药服务为群众减轻2 000万元以上。

2.2 夯实基础 完善网络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2.2.1 加快市中医院建设,发挥龙头作用。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门急诊综合楼、急诊医技楼、影像及内窥镜楼,改建病房楼,全院门急诊、医技检查、住院用房连为一体,同时绿化院内环境,全院就诊条件、就诊环境大幅改善。二是加大设备投入。累计投入2 600多万元,添置、更新医疗设备55台套。目前,全院共有中医诊疗设备46种、140多台套。实施中国农村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建成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三是重视文化建设。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着力突出中医文化元素,强化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2.2 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提升枢纽功能。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30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和60种以上中成药,能开展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覆盖率达100%。2010年争取国资500多万元,改造了10家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了19种康复、理疗设备。2011年对全市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6家乡镇卫生院创建成为扬州市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3 加快村卫生室建设,筑牢网底功能。所有村卫生室均设置了中医诊疗室,配备了TDP神灯、电针仪、针灸针等中医诊疗设备,中成药品种达50种以上。2011年结合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对全市村卫生室进行重新规划设置,3年新建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80个,同时全面实施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激励、规范管理,加快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效能。

2.3 以人为本 培育队伍 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3.1 强化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名医培养。仪征市中医儿科专家孙浩,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市中医院为其成立学术继承工作室,确定2名同志为其学术继承人。返聘省名中医专家、扬州名老中医专家回院指导,聘请江苏省中医院7名教授为指导老师,为11名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作指导,确定2名同志为省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二是加强技术培养。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组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先后派出40多名中医类别的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提高基层单位中医诊疗水平。三是鼓励人员进修深造。组织西医人员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学中”临床研究生课程班项目,25人被录取。开展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课程班,65名中医人员接受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期两年的研究生课程教育。

2.3.2 抓好人才引进。市中医院坚持“中医为主,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近3年引进的临床医师中,67%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目前,全院15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21%,本科以上学历占8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64%。市人民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支以硕士研究生为骨干的中医人才队伍,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09年至2011年,仪征市招聘中医药专业毕业生28人,其中本科以上18人,13人进乡镇卫生院工作。

2.3.3 重现专科建设。市中医院的脾胃科和针灸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确认为“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中医眼科申报扬州市重点中医专科,同时还培育了中医肛肠、骨伤、妇产、推拿、儿科等一批专科特色群。“臣”字门儿科中医术、顾氏内科中医术两项传统医药被列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镇村中医专科建设,大仪镇卫生院中医科拥有业务用房200平方米,配备了中药熏蒸机、牵引床、康复理疗等设备,2011年诊治病人1.6万人次,业务收入100余万元。

2.4 改革创新 突出特色 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2.4.1 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市中医院作为省中医“治未病”重点试点单位,以体质辩证门诊为平台,开展冬病夏防、冬令膏方、冬令进补、饮食调补、心理咨询、内病外治等工作,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药调理,并指导社区居民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活动。

2.4.2 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在市中医院设立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制定推广方案,建立师资队伍,编印《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2009年以来,举办了16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参培人员4 000多人次。加大对民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行为的引导,帮助部分祖传中医技术的诊所改进诊疗条件,完善规章制度,使新集镇张氏牛角山外科、大仪镇王氏内科等知名中医品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4.3 积极开展临床科研。主动接受知名医学院校的科研指导,市中医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注重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中医院肛肠科成功开展首例痔上粘膜环切术,脾胃科开展PH测试,内科引入PICC技术等。“蛭星元龙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入选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专项研究课题;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区域医教研中心优势,完成了“针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等多个中医课题。

2.4.4 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治未病进社区义诊咨询、养生保健讲堂等活动,编发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引导群众开展自我保健。近3年来,累计开设中医药科普宣传专栏5 000多期,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专项活动36次,有6万多人次接受了中医药咨询和科普知识宣传,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3 体会

3.1 政府主导是关键 胡锦涛曾强调,医药卫生事业是重大民生问题,因此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仪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中医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绩,就在于能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明确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扶持配套政策,探索建立促进中医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措施,推动了中医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2 完善体系是基础 多年来,仪征市一直注重中医药工作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在大力加强公立医院中医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引导民营医院加大中医药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同时,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和中医工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实施了一批机构和专病专科等建设项目,为推动中医事业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3 队伍建设是核心 仪征市把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创新思路,完善“三个一批”(师承一批、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抓好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4 科学管理是抓手 市政府将中医药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任务,与相关单位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相关部门对照创建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医疗机构建立内部自查机制,对照标准,逐步检查整改,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市卫生局将中医药服务工作纳入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各镇卫生院考核方案,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度校验、管理人员岗位考核和收入分配挂钩,确保创建工作序时推进。

3.5 继承创新是动力 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推进仪征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充分遵循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一方面,充分挖掘整理仪征市传统中医药服务中的经验秘方,把中医药已有的特色优势继承下来,不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在中西医结合和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中药研发,努力推动仪征市的中医药工作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仪征市中医院卫生院
仪征市开展农村沼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仪征市新城镇开展侨情调查和侨法宣传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研得“深入”,教得“浅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