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污水处理运行技术改革的探讨

2013-04-16吴金齐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计量泵余氯二氧化氯

吴金齐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坐落在江南古城常州市中心。经过9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一所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学术水平较高,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的污水处理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2006年医院投资80万元人民币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更新。为了响应国家及医院节能减排的号召,同时为了节省污水处理运行开支,降低污水站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在结合多年的污水运行经验和数据统计后,拟现对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提出以下技术提议。

1 格栅拦截提高效率的技术改进

1.1 现状及存在问题 医院污水[1]由污水管网收集汇总后由污水站总进水口进入污水站格栅池,现格栅池内设置栅隙为10 mm的机械格栅。由于在高峰期污水水量特别大,进入格栅井的污水对机械格栅的冲击负荷很大,且因机械格栅的间隙较大而无法很好的起到截留污染物的作用,造成负二层积水池漂浮物残渣较多,清理极其困难。机械格栅间为地埋式的长期在地面以下封闭,不透气,湿度极大,对电机等部件的腐蚀很严重。

1.2 技改措施 在污水进入格栅水池之前增加一个沉泥除渣池,容积约为200 m3-300 m3。池内设置污泥斗便于清理,同时在出水口安装清除残渣网罩二道(一是便于网罩更换,二是替代中格栅的拦截)。污水先期进入沉泥除渣池,能静止沉淀约1小时后,能把污水中颗粒杂质污泥进行沉淀,清除残渣、使混浊的污水提升水质变清,为后续设备处理污水节省成本开支。同时沉泥除渣也起到缓冲污水对机械格栅的冲击负荷。机械格栅的栅隙由原来的10 mm,改为5 mm,增加拦截量,降低后续污水处理的负荷,节省运营成本开支。

2 调节水池内污泥清除的技术改进

2.1 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我院污水处理工艺占地少,污水调节水池设置在负二层,深度为10米,通风条件差,污泥沉积较多而清除极其困难,费用很高。

2.2 技改措施 首先,在格栅池前设置沉泥除渣池,降低进入调节水池的污泥量,去除大量的大颗粒易沉淀的泥沙。其次,增加一套曝气污泥搅拌系统,即在潜水污水提升泵吸水口(即水泵底部)附近安装曝气管,增加1台小鼓风机进行曝气。定时1小时启动15分钟进行曝气搅拌,防止泥沙长期淤积后堵塞水泵及管路,同时一定量的曝气还有助于降低污水的污染指标,提升污水水质,可以降低后续设备负荷和药剂投加量,减少运行的费用。

3 回流污泥泵设备技术改进

3.1 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斜管沉淀池内(污泥泵装置处)有余氯气味回流,原因是斜管沉淀池与余氯消毒接触池进水口相通,导致气味回流,严重腐蚀污泥泵导杆、铁链,安装不到半年,水面以上部位全部腐烂脱落,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和前处理存在的积水池垃圾问题,泥泵堵塞,维修困难。

3.2 技改措施 首先做好停止3-4小时正常运行准备工作,届时把斜管沉淀池积水抽干,所有工作严格遵照污水处理下池内工作制度执行。尽量不下池内工作,确保安全性。第一时间切断污泥泵电源,尽快把堵塞的两台泵取上来。其次清理垃圾,改装原污泥泵的导杆、铁链,直接更换PVC增强塑料管,用油拧活结连接泥泵成一体方便拆装。导杆、铁链更换粗尼龙绳加以固定,节省成本,方便泥泵的维修。

4 加药设备的技术改进和日常保养

4.1 原料溶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从原料溶配设备开始,如氯酸钠绞盘溶配槽,絮凝剂溶配绞盘槽及盐酸槽;在设备运行时必须注意,因原料内含有杂质,所以出料口必须加网罩网筛,否则容易堵塞计量泵进料管的单向阀和出口多功能背压阀,造成计量泵出料不均匀,甚至不出料,导致发生器效率直线下滑,直接影响处理效果,不仅增加原料和运行开支,还增加了维修的开支。所以,原料溶配槽运行操作时应按规定定时清洗,加固固定滤网,最好将溶槽和储槽分开,中间另外加一道滤网,确保杂质不会进入计量泵。如此可以保证管路通畅不堵塞计量泵,同时可以减少清洗次数,使得设备运行不中断,从而达到污水处理效果。

4.2 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技术维护与保养 污水处理设备配二氧化氯[2]发生器两台,一用一备。发生器运行工作中要关注(氯酸钠)加温桶的温控(尤其冬天运行使用需特别关注),水位是否正常,如有不足首先解决。其次发生器内的反应釜因长期满负荷运行,运行时间越长产生的结晶杂质越多,必然导致反应效果越差。要想达到规定的效率无非就是加大投料剂量,这样造成了原料成本的浪费,加快设备的磨损,所以每台发生器正常满负荷运行后建议定期、定时、定方法清洗发生器反应釜。原则上,满负荷运行1周后清洗1次(清洗前必须关闭进料阀门后清洗),时间30-40分钟(冬天可能需要时间多一点),达到排污流畅为止。顺序为:先清洗、后排污、再清洗、再进水、再启动,设备同时1备1用,保证处理效果。

4.3 发生器计量泵的技术维护 计量泵运行1-2月应用清水清洗计量泵管路,能恢复计量泵的准确投加量。根据磨损与腐蚀情况定期做出料检测(即每分钟盐酸与氯酸钠计量的出料),定期校准,根据结果调整冲程与频率,使其保持正常比例混合反应,如果发现计量泵声音变小,进料管有气泡,余氯反映下滑或发出异样声音时,首先需检检查原料阀门是否畅通,其次检查原料进管死角是否有杂质堵塞,阀门、接头是否松紧,是否有气泡。最后关注多功能阀出料情况及多功能阀是否有腐蚀、磨损。如非上述几点原因导致,就证明计量泵膜片破损应立即维修或更换。另外,如发现故障停机后应首先用清水清洗氯酸钠、盐酸计量泵及反应釜,确保安全后等待修理。关键是保护设备不易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5 节约加药成本的技术改进

5.1 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医院污水是生活用水和化粪池污水混合一体,根据正常达标运行余氯状况分析,每天各个时间段的水质各不相同。早晨至上午10:30的水质污水比较混浊。因我院病员陪客人员多,生活用水化粪池用水用量大,水质比较混浊,水质较复杂,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消毒剂[3]投加量很大。上午11:00以后,尤其下午3:00以后,污水水质情况比较好,原因是下午病员、陪客洗澡用水多,粪水水质较好,消毒剂投加量可减小。为了节省药剂投加成本同时确保余氯达标,现在污水站工作人员的操作一是观察在线仪变化;二是通过人工检测余氯情况作适当调整用料剂量,余氯控制在10 mg/L左右,确保接触消毒1小时后达标排放。

5.2 技改措施 采用实时配投,将两台二氧化氯发生器按照上午下午消毒剂用量分别设置好。同时调整控制程序,每天在规定的时段内自动开启相对应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出水余氯的达标,同时可以大大节省药剂的投加量。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测余氯在线仪表,确保余氯达标。

6 结论

一是污水处理中前处理,特别是格栅拦截等方面特别重要,控制得当可以大大降低后续处理负荷,节省运行成本。主要要考虑前处理工艺中污水中污染物的拦截和泥沙的沉淀,以及水流的冲击负荷不能太大。二是可以采用污泥曝气搅拌系统,减少前处理工艺段里泥沙的沉积,降低维护和清理工作,同时也确保设备不容易被堵塞,对设备进行了维护。三是二氧化氯发生器和其它加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原料溶液中杂质的拦截工作极其重要,是维护加药计量泵,确保加药量的首要因素。四是采取实时配投的方法,降低污水药剂投加成本,又确保污水出水余氯,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1 王文忠.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1:84 -85.

2 吴晓文.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分析与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3):138 -139.

3 封永建,高文征.西宁市部分医院污水处理效果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76 -78.

猜你喜欢

计量泵余氯二氧化氯
涤纶纺丝计量泵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实验室液体准确输送的秘密—计量泵
供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室液体准确输送的秘密—计量泵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液压隔膜计量泵故障解析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的制备
余氯检测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