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对教育的影响作用研究综述

2013-04-13王恒彦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尔曼资本家庭

王恒彦

(湖北工程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社会资本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领域广受注目的一个重要概念,布朗认为社会资本是从新经济社会学演化出来的一个最有影响的理论概念(布朗,2000年)。从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论渊源看,Portes和Sensenbrenner[1]认为,社会资本有四个传统:马克思和恩格斯“有限度的团结”概念,齐美尔“互惠交易”,迪尔凯姆和帕森斯“价值融合”观,韦伯“强制性信任”。从其学科背景看,则有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理论渊源[2]。在社会资本研究上,布迪厄有开创之功,他提出要重新重视社会资本并开始深入研究。而真正促进社会资本研究的,是美国学者格兰诺维特关于“弱关系”和“嵌入性”的研究[3-4]。以帕特南和科尔曼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学家在英语世界加强了社会资本研究,为这个概念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人学者林南关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研究以及在社会资本指标测量和模型建构上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5-6]。

如今,社会资本概念已经突破最初的社会学界限,向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渗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一般地,社会关系的密度和质量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基础,这是一种存在于家庭、乡邻和社区的资源纽带。但对如何定义社会资本,却有很多争论。Pelling和High[7]明确把社会资本概念的广泛使用归结为三位杰出的研究者(Bourdieu, Coleman和Putnam),但三人的社会资本定义却是互不统摄的,所关注层次和旨趣迥异。

本文主要关注社会资本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简要介绍国际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影响教育的实证研究状况。社区、乡邻和学校都可以成为社会资本转换的环境背景,是将人们集合起来的一种社会结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之间是有强相关的,而且这种相关性在多国比较研究中都存在,尤其是学生成就与强关系之间的联系更是明显[8]。但从已有研究看,由于对社会资本理解的不同,存在两个不同的研究理路:一是科尔曼式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一是采用布迪厄的社会资本阶级分析理路。在社会资本影响教育的实证研究中,这两种理路表现为科尔曼式的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布迪厄式强调社会结构(背景)的不同志趣取向。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人是怎么理解社会资本的,并分析其理论分歧中的逻辑。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不仅是动态的和创造性的,而且是一种结构性现象:“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9]这是最为精炼的理论分析,把社会资本指涉的社会关系和资源都包括进去了,但同时“把每一种类型的资本都化约为经济资本”,也是他的重大局限,具有典型唯物主义决定论色彩[10]。布迪厄的作品只是在1980年代才翻译成英文,其思想传播受到很大限制。科尔曼则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体,而是由具有两种特征的多种不同实体构成的:它们全部由社会结构的某个方面组成,它们促进了处在该结构内的个体的某些行动”[11]。科尔曼的定义强调其结构性质和公共品性质,但对概念本身仍然存在模糊,何为其拥有者,何为其来源,何为其本身,都不十分清楚。但科尔曼是在理论上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的第一位社会学家。他根据功能对社会资本进行定义,指出其并非一对一的实体,而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实体:它们都是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的,并能推进结构中个体的某些行为。社会资本表现为三种形式:由对社会环境的信任而来的义务和期望;其次,作为行动基础的社会结构的信息能力;第三,有效交易的规范。

对社会资本的不同理解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理路,并形成两类风格不同的实证研究范式。

一、科尔曼式的环境影响论: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科尔曼认为“家庭背景至少可分解为三个不同的成分: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社会资本的经典研究之一,运用科尔曼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者有很多,因为社会组织的不发育正是缺乏社会资本的个人所生活其中的社区的突出特征。

在社会资本与教育的相关性研究上,一般有几个侧重点,一是父母的身份地位本身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再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交流沟通对孩子成绩的影响,社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学生受教育程度对其本身社会化后果的影响等。这种教育结果包括如考试分数和等级,学习习惯,退学模式(dropout)和大学入学率等。有关研究综述可参看Dika和Singh(2002年)[12]。

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上,父母婚姻状况对孩子的影响最值得关注。一般地,假设父母会在孩子教育上彼此纠正、补充、支持和强化[13],所以双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比单亲家庭要好。单亲母亲家庭的孩子在入学率记录上更为糟糕,他们的考试成绩也平均比双亲家庭孩子的更低[14]。这一负面影响还会延续到孩子的成人生活,他们更容易退学、非婚生子以及面临更多的求职困难[15]。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以及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的学习也会有影响。Steinberg[16]报告说父母访问学校可以对孩子有正面作用,父母通过跟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接触可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从而更有利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影响。“家庭中使孩子获得成年人人力资本的社会资本依赖于家庭中成年人的经常在家和成年人对孩子的关注程度”(科尔曼,2000年/2005年)。Smith, Beaulieu和Seraphine[17]采用母亲就业、兄弟姐妹数量、父母的监督做法考察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入学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是存在正相关的。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并没有共识,从父母影响孩子的角度看,McNeal[18]发现社会资本只是在阻止孩子从高中辍学上与社会经济地位高低有关——父母的收入、教育和职业声望可有效制止孩子过早辍学。至于代际封闭性(即校内同龄人父母网络)的影响则更为复杂。Teachman, Paasch和Carver(1997年)发现父母的收入状况以及父母是否了解孩子的朋友的父母与孩子的学业是明确相关的,证明孩子在高中阶段的辍学率跟收入及代际沟通有关。通过对父母及其子女和社区的调查并关注他们之间的互动,Furstenberg和Hughes[19]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父母对孩子和社区的社会投资,发现社会资本确实可提高孩子从高中毕业并读大学的可能性。

另一个经典研究是探讨孩子的数学成绩与父母的关系,Muller[20]等人报告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认为父母的关心可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但Morgan和Sørense[21]却声称有关数学成绩的说法是虚假的。

由此,一般认为,父母在运用社会资本时应该最大限度地与孩子的成功联系起来。Hagan等讨论家庭搬迁对孩子的影响时注意到,由于失去了同龄人网络和信任会降低社区社会资本,从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Delgado-Gaitan[22]研究了6个墨西哥裔美国家庭,发现无论是家庭内部资源,如父母督促家庭作业,还是家庭外部资源,如与有协作关系的其他工人探讨孩子管理问题,都已经在学校的视野中了。Villanueva研究了一个拉丁裔的三代人,强调由于未受教育的祖父的“明智”给儿孙们提供了一个教训。

Goddard[23]在对小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资本的关系问题研究中增加了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学校层面社会资本对孩子成绩影响并不大,但社会资本水平高的学校,其学生通过州所组织的高水平数学和写作考试的比率更高。其他研究也早就发现,学校特色所塑造的社会人格(如教师的态度、学校的价值观)是学生日后成就差异的显著根源所在。社会资本对学校和社区的成功发展也是有作用的。Schneider[24]发现,教育政策在向强调父母和社区参与的方向转变,从而可更好构建社会资本。

以上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家庭及孩子所处社会环境对其受教育的成就是有影响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Sandefur和Lauman统计发现,很多采用科尔曼社会资本概念形式的研究者并没有“系统地分析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Astone和她的同事批评科尔曼的概念是社会交换理论的扩展。在他们看来,社会资本既可能是集体的,也可能是私人的,作为集体资源对学生学习可能有积极影响,但孩子的学习也受到社区的影响甚至社会繁荣的影响。在私人层面,社会资本会影响到职业流动或个人的健康和心理幸福(综述参见Baker, 2000年)[25]。

二、社会背景对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

就社会资本对教育的重要性而言,在探究其对家庭和学校的意义等方面,布迪厄的工作无疑杰出而重要。以他的研究为基础的其他引申研究也很多。布迪厄的社会资本概念构成了其庞大理论框架的一部分,可视为是一个人的一套有价值的关系。并且,他意识到了网络关系中各种关系价值是不一样的。具体到学校教育这一背景中,布迪厄认为这种关系对中产阶级是最有价值的。学校本质上是为中产阶级设置的,也对中产阶级作出了回报。

抛弃科尔曼的理论前提,从布迪厄的阶级分析视角出发,Stanton-Salazar和Dornbusch发现社会资本与社会地位是正相关联的。Loury(1977年)最早指出,在大城市中心区成长起来的后代难以获得超越其父辈的收入。更多研究也证明了,孩子的福利生活水平与社区整体收入水平是相关联的,一个乡邻社区中个体和家庭的关系总和构成孩子成长的重大背景,会深刻影响其发展成就。McCulloch和Joshi[26]运用“英国全国儿童发展研究”的调查进行的分析表明,家庭的贫困和孩子成长所在社区的权利被剥夺对孩子的认知测试水平是有显著影响的。在4-18岁的孩子中,家庭贫困普遍会对孩子成绩构成影响。其中,4-5岁的孩子认知成绩差则与社区的贫困相关,6-9岁孩子的性格也深受社区贫困的影响,虽然10-18岁孩子中,乡邻的普遍贫困似乎不重要,但其家庭的穷困却与学习成绩相关,而且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超过了社区贫困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证明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和阶级背景的影响力。

在美国,受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之间有强相关性,高中以前就离开学校的,相对于受过大学或职业教育的人来说,他们的社会信任水平要低3倍。在高中以前就离开学校的人群中,43%的人种族信任水平要比其他完成高中教育的低4倍。Lee和Brinton[27]对韩国的研究发现,制度性社会资本相比私人社会资本更利于大学毕业生找到好工作。Pong[28]发现,对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其整体社会资本可抵消其经历中的负面影响。Kerbow和Bernhardt[29]发现,在控制了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变量后,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后裔的父母对孩子的学校生活更关心并参与学校活动,这对于处境劣势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加强了Stanton-Salazar和Dornbusch的观点:少数民族和工人阶级的孩子在学校的成功更为依赖社会资本。Margo对美国1900年代入学率的研究发现,在绝对隔离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特征可解释入学率种族差异的44-77%[30]78,而其余的则可归因于黑人家长的低识字率和较低的职业地位[30]79。Horvat, Weininger和Lareau[31]运用民族人口统计资料重点研究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上社会-阶级差异。通过仔细辨别不同阶级的网络特征,他们探讨了家庭在面临出问题的学校环境时关系网络发挥作用的方式。相对于工人阶级和穷人父母,中产阶级的父母会倾向于集体反应,还会利用所掌握的各种信息、专业特长或权威等职业素质来质疑校方的判断。研究中没有发现种族差异,但证实了社会资本的资源中心观在不平等问题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Mehan及其同事们对圣地亚哥的一项“由个人决策而来的进步”(Advancement Via Individual Determination, AVID)打破常规努力的研究发现,把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安置在特殊班级,并提供额外支持服务(如帮助申请大学、参观校园及协商申请程序等),他们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提高成绩,获得成功的信心。指出,如果职能部门培养并激活社会和文化资本,那么学校就不仅仅是阶级文化的再生产者而是其转变者(也可参见:Moll, Amanti, Neff, et al, 1992年)。Valenzuela对得克萨斯州高中拉美移民学生的研究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发现,相对于美国出生的同龄人,这些学生的社会资本水平相对更高,但并没有发生脱离学校正规教育的事情。

社会资本自布迪厄重新强调其价值并深入研究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从而在多方面得到扩展应用并出现了很多实证研究成果。这里只是在对社会资本与教育的关系研究上作一简要回顾,从已有研究看,在理清社会资本对教育的影响上,实证研究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例证。但同时,应该看到,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会把社会资本的测量与摄取社会资本混淆起来,试图把社会资本与个人或集体的某些结果连接起来的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Furstenberg[32]提出,社会资本绝对不是个人的财产。在家庭社会资本研究中应该关注几个议题:(1)家庭如何生产和积累社会资本;(2)基于家庭的资本怎么管理和配置;(3)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4)社会资本对作为集体的家庭及其个体成员福利的结果问题。沿着Furstenberg的思路进一步延伸,在社会资本与教育的关系上,研究者无疑更应该注重社会资本在家庭层面的生产和积累机制以及其对孩子教育上的作用机制问题。目前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恰恰说明,在社会资本的研究上,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路拓展和方法更新。

[参 考 文 献]

[1] Portes A,Sensenbrenner J. Embeddedness and Im-migration: Notes o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Ac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3, 98(6): 1320-1350.

[2] Portes A.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J]. Review of Sociology, 1998(24):1-24.

[3] 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0-1380.

[4]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 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5] Lin N,Ensel W M,Vaughn J C. Soci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 of Ties: Structural Factors in Occu-pational Attainment[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1, 46(4):393-405.

[6] Lin N , Fu Y -c, Hsung R. The Position Genera-to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Investigations of Social Capital[G]∥Lin N,CooKK,Burt R S.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 Ad-line De Gruyter, 2001:57-84.

[7] Pelling M,High C. Understanding Adaptation:What can Social Capital Offer Assessments of A- daptive Capacity?[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5, 15(4): 308-319.

[8] Bryk A S,Schneider B.Trust in Schools: A Cored Resource for Improvement [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002.

[9] Bourdieu P.The Forms of Capital[M]∥Richardson J.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6:241-258.

[10] 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3(4):23-35.

[11] Coleman J.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302.

[12] Dika S L,Singh K.Applications of Social Capital in Educational Literature: A Critical Synthe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2(72): 31-60.

[13] Edwards R. Present and Absent in Troubling Ways: Family and Social Capital Debates[J]. So-ciological Review, 2004(52):1-21.

[14] McLanahan S,Sandefur G. Growing up with a Single Parent: What Hurts and What Helps[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44.

[15] McLanahan S,Bumpass L.Intergenerational Conse-quences of Family Disrup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94):130-152.

[16] Steinberg L D.Beyond the Classroom: Why SchoolReform has Failed and What Parents Need to do [M].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17] Smith M H,Beaulieu L J,Seraphine A.Social Ca-pital, Place of Residence, and College Attendance[J].Rural Sociology,1995, 60(3):363-380.

[18] McNeal R B.Parental Involvement as Social Ca-pital: Differential Effectiveness on Science Achieve-ment, Truancy, and Dropping out[J]. Social Forces, 1999(78): 117-144.

[19] Furstenberg F F,Hughes M E.Social Capital an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mong At-risk Youth[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5(57):580-592.

[20] Muller C.Parental Ties to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M]∥Peter W Cookson Jr,Barbara Schneider.Transforming Schools.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1995:57-79.

[21] Morgen S L, Sørensen A B.Parental Networks, Social Closur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A Test of Coleman’ s Social Capital Explanation of SchoolEffect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9(64): 661-681.

[22] Delgado-Gaitan C.School Matters in the Mexican-American Home: Socializing Children to Educatio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2(29): 485-513.

[23] Goddard R D. Relational Networks, Social Trust,and Norms: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on Stu-dents’ Chances of Academic Success[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003, 25(1): 59-74.

[24] Schneider B. School, Parent,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vests in So-cial Capital[M]∥K M Borman, P W Cookson A R Sadovnik, J Z Spade.Implementing Educational Refor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Policy.Norwood,NJ: Ablex, 1996: 193-213.

[25] Baker W E. Achieving Success through Social Ca-pital: Tapping the Hidden Resources in Your Per-sonal and Business Network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000.

[26] McCulloch A, Joshi H E. Neighbourhood and Family Influences on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Chil-dren in the British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1(53):579-591.

[27] Lee S, Brinton M C. Elite Educ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The Case of South Korea[J].Sociology of Education,1996(69): 177-192.

[28] Pong S. The School Compositional Effect of Single Parenthood on 10th-grade Achievement.[J].So-ciology of Education,1998(71): 24-43.

[29] Kerbow B L, Bernhardt A. Parental Unintervent-ion in the School: The Context of Minority Involve-ment[M]∥B Schneider, J S Coleman.Parents,Their Children, and Schools.San Francisco, CA:Westview Press, 1993:115-146.

[30] Margo R A. Race and Schooling in the South,1880-1950[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31] Horvat E, Weininger E, Lareau A.Form SocialTies to Social Capital: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s and Parent Network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3, 40(2):319-351.

[32] Furstenberg F F. Banking on Families: How Fa-milies Generate and Distribute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5, 67(4):809-821.

猜你喜欢

科尔曼资本家庭
家庭“煮”夫
资本策局变
苏炳添60米又跑出亚洲纪录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
第一资本观
恋练有词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