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中评价指标的研究
2013-04-13李丹
李 丹
(长春教育学院 信息技术部,长春130061)
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教师培训,我们要树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的理念。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正是克服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弊端的需要。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着独特的一些优势,但是这种培训模式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培训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目前,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教师学习效果的反馈大多通过参培教师在学习平台上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考核,诸如在讨论区发帖回帖的数量、完成的作业数量、测试、在线时长、共享资源数量等。然而由于网络教师培训的特殊性,培训者无法真正面对面监督参培教师,这种考核标准又误导了参培教师,因此出现了种种虚假学习的现象:主题帖有量无质,大量的“水帖”;抄袭作业、雷同作业;测试替答;挂线不学习;共享无效资源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如何通过合理的评价来反映参培教师的学习效果,将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能否取得实效性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评价的含义
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通过定期检查教育实践,及时提出改进策略,修正和增进机构的内部运作和教育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判断教育实践过程、结果、效率等,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过程,从而供决策者考虑合理的行动方案参考。评价一般有两大指标:成绩和价值(scriven,1991)。“成绩”是指在质量或业绩方面的评价;“价值”则是指重要性方面的评价[1]。
二、评价指标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培训,指导教师和参培教师之间的交互活动和反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参培教师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参与、分享、培训后的行为转变,是一种过程性学习。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平台上记录的客观数据所反映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培训效果,应以参培教师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协作学习贡献大小、意义建构的完成情况来衡量,注重评价的多纬度、个性化、发展性和过程性,关注参培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文主要侧重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方面的评价研究,据此,下面从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在岗实践两方面分析评价指标。
(一)在线学习参与度
在线学习参与度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它既可以评价参培教师学习参与情况,又是实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一环。
根据参培教师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在线活动的类型以及贡献和分享的不同水平,在线参与度又可以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度参与两个层面[2]。
1.表层参与——培训平台数据评价指标
培训平台数据的评价指标主要指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记录的客观数据进行评价。它所体现的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最基本的参与,是培训成功与否的基础,因为只有参培教师在网络上对课程进行浏览,才可能学习,才可能根据指导教师的组织、专家的指导进行深层次有效的学习。这方面的评价指标是以平台所记录的客观数据作为评价依据,比较容易把握,在总成绩中占30%。各网络培训平台记录的数据稍有不同,本文以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为例,平台记录数据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时长;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源次数;讨论区发帖回帖的数量;浏览课程公告栏、班级通知;完成作业及测试情况等。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在线学习时长和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源次数应相辅相成,每个模块需要完成的学时数要与浏览次数成正比,防止挂线现象,在总成绩中占10%;(2)讨论区发帖回帖的数量,每个模块超过3 个为合格,在总成绩中占10%;(3)浏览课程公告栏、班级通知,超过4 次为合格,在总成绩中占5%;(4)完成作业及测试情况,所有模块均完成为合格,在总成绩中占5%。
以上这些评价指标都是学习平台中记录的客观数据,属于定量的评价,只是提供了事实的依据,是一种事实的判断。由于它是由计算机进行记录,参培教师往往会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因此它具有不确定性和可骗性。这就要求整个过程必须有指导教师、管理团队全程监控指导,并不断地给学员进行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单纯追求数量的弊端。例如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要求每个模块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评价反馈,指导教师要关注各项学习指标的完成情况,将表层参与情况及时反馈给广大参培教师,同时还要关注学习的深度,推荐优秀的作业、帖子,对参培教师进行激励。
2.深层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指标
表层参与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统计获得相应的数据,但是这种在线参与度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如果仅凭这些反馈学习效果,就失去了培训的有效性和公信度,会抹杀参培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评价中,更重要的是参培教师学习的深层参与,在总成绩中占50%。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
(1)作业。作业完成质量如何,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规范,对于不同课程的作业评价可以制定具体的作业评价量规,在总成绩中占20%。根据相应的作业评价量规进行教师评价、参培教师自评与互评的多元化评价。(2)发帖回帖。在总成绩中占10%,主要包括参培教师回复他人的帖子,或者是自己发起新的话题请其他学员和专家讨论解决自己的疑惑。回复和发起话题的过程是建立交互的过程,也是进入深度交互的转折点。发帖回帖的数量不能说明参培教师已经达到了深度的参与,需要指导教师通过参培教师在线发帖的内容和质量来判断他们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转变以及发展,并可以判断参培教师在网络空间中的贡献和分享程度,所以这部分是深度参与评价指标的依据之一。(3)课前课后测试。测试题成绩在总成绩中占10%,由学习平台自动评分完成。(4)学习档案袋。在总成绩中占5%,它能记录参培教师整个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展示参培教师的个性。根据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学习过程,认识和行为的转变。(5)共享的资源。在总成绩中占5%,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升参培教师的科研能力,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等。评价的依据是上传共享的资源被其他学伴下载的次数。
以上的这些指标属于定性评价,主要侧重于激励,是一种价值判断。这部分的评价需要指导教师及班级管理员进行全程监督,及时评价反馈。
在培训前要公布在线学习参与度评价方法及相关评价量规,使参培教师了解评价依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参培教师参与学习,实行自我调控,起到行为引导作用。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评价指标既要重视学习参与,更要注重学习过程,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与提高参培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岗实践评价指标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评价并不是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学习后还要进行在岗实践评价,真正让参培教师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它在总成绩中占20%。
在岗实践的评价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
1.实践文本评价。培训结束前提交在岗实践行动计划、在岗实践后撰写相应反思总结提交到学习平台,由指导教师、专家进行评价。
2.教学行为实践评价指标。实践文本不能完全反映参培教师真正掌握了多少、能够应用多少,还要结合参培教师所在学校的参与,监督参培教师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改进工作,转变行为。例如,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培训后我们进行了长春市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实践,将课堂实录发布到培训平台上,引导参培教师进行学习与评价。
结语
通过对参培教师多维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才能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既要包括网络学习平台中记录的客观数据、指导教师对参与活动深层次的评价,也要包括参培教师在岗实践后的评价等。培训前要公开评价指标,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性,维护评价的公正性。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深化和完善,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1]姜瑞强.构建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2]李银玲,张超.教师远程培训中在线参与度的分析与计算[J].中国远程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