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道德诚信的现状分析
2013-04-13王慧
王 慧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当前,“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高校的主力军。“矛盾综合体”是对“90后”大学生特点的描述,他们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创新、行为大胆、重于实践。但是也有相当大一部分“90后”大学生在诚信道德方面有所缺失,给高校诚信教育带来了困难与挑战。诚实守信是当今大学生应该遵守的必备的道德要求,因此本文就“90后”大学生道德诚信缺失原因进行分析,以探求出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对策。
1 “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道德品质。从总体情况看,目前,有一些“90后”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失范、违反道德操守。如,学生现在借书不还的现象较为普遍,偷窃、赌博、酗酒、说谎和其他的不当行为频繁发生。据统计,在上海近40所高校每年损失图书总额达二万余册,其中许多是很稀有的图书珍品。(2)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一些大学生把刻苦钻研、忠诚对待学业视为异常,把抄袭剽窃、伪造作弊作为正常,学习态度极不端正。(3)不还贷款、恶意拖欠学费和违反合同现象日益增多。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成功完成大学学业的优惠政策。然而,一些负有还款义务的大学生却恶意逃债,毕业后不主动及时还款,有些甚至开假贫困证明逃避还款。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90后”大学生缺乏道德诚信。诚信是公民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公民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面对现代社会的诱惑,必须提高“90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诚信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社会诚信水平。
2 “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理念与人才标准不合理
在当今中国社会,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目标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衡量一个学生的价值准则是“输与赢”,学校教育学生的统一方法则是“死记硬背”。许多学校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注重应试能力培养,似乎进入重点中学、大学才是最重要的,诚信教育只是额外的教育,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但思想道德素质却严重低下。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的教育重点放在专业教育、人才培训,而忽略学生的诚信教育。社会上这种教育理念导致“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滑坡,人文素养不足。
2.2 诚信缺失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较为普遍,见义忘利、不讲信用、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诚信道德失范现象较多。比如社会上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贪污腐败;学术领域的假文凭、假资证、假学术;日常生活中的假药、黑心棉、注水肉等。这些极为恶劣的社会现象给涉世未深的“90后”大学生纯洁的心灵造成了灰色影响。“90后”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探索阶段,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然而社会中灰色、消极、急功近利的负面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积极认知,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仿效认可心理。这种社会大环境是当今“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重要社会因素。
2.3 “90后”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淡薄
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下,“90后”大学生自身诚信道德意识薄弱是造成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原因。“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不善于为他人着想,从而形成一种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大多数“90后”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较弱,思想单纯,容易被社会大环境中的舍“义”取“利”等不诚信现象所迷惑,进而放弃诚实守信的美德。
3 解决“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诚信观念的培养
当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力度不够、结合不紧、协调不够、各行其是、互相推诿、互相抵触、效果不佳等不良状况,致使大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言行不一,缺乏诚信,没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基于这种情况,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体化。在理论上,努力形成一套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诚信教育新方法。如,制定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致性的目标,确定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各自应当侧重的内容,创造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多样化的形式,总结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三方结合的协调方法。
3.2 建立大学生诚信道德档案
大学生诚信道德档案主要包括: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表、学习诚信评价表、经济诚信评价表以及社会实践诚信评价表等等。建立诚信道德档案是为了更好地约束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将大学生诚信道德档案提供给社会用人单位,通过择优录用机制,以便联合起来约束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
3.3 发挥教职工的诚信道德榜样示范作用
拥有良好的诚实守信环境的校园是“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养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立足点。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优良道德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建立诚信道德环境能够对那些不诚信的行为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高校的教职工是“90后”大学生的教育和服务主体,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心灵导师,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发挥教职工诚信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这种真实的楷模和表率容易被学生所效仿。
教师作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应该也必须要在诚信方面成为大学生的楷模和表率。这就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优秀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诚信道德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去效仿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蕾.“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2]刘会,孙祥广.“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科学审视[J].世纪桥,2010,(3).
[3]姚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J].人民论坛,2009,(17).
[4]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
[5]欧志文,李崇爱.论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2).
[6]崔美花.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