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东地区生态体育旅游研究

2013-04-13郭永良卢春宏

关键词:丹东旅游资源

郭永良 卢春宏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鸭绿江畔,黄海岸边,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下辖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及振兴、元宝、振安三个城区和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行政区划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2006年,被列入辽宁沿海“五点一线”重点发展区域。丹东沿海、沿边、沿江,生态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辽宁省园林城市[1]。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已经成为“建设体育强市,打造健康丹东”的一个载体和品牌,成为打造“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一张靓丽的名片。旅游与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在丹东地区得到新的发展,在丹东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报告中提出的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必要,生态视角下丹东体育旅游的发展也学者研究的课题。

1 生态体育旅游的内涵

研究生态体育旅游,首先要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加以阐释。体育旅游,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大体认为它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它必须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借助体育资源展开,它是旅游的一个分支,为旅游产业创造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生态体育旅游则定义为:“以生态学为指导,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以保护生态和文化为原则,在体育旅游中增进健康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2]而有的学者认为:生态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参与各种健身体育活动的形式进行旅游,这种旅游的突出特点是保护环境、无环境污染,公害排放量微小,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可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形式”[3]。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在闲暇之余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交流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可获得健身效益,既能实现生态效益又能实现社会效益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生态体育旅游具有以大自然为主体,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敏感,又能促进和保护体育旅游的深层次内涵。

2 丹东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2.1 资源优势

丹东地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东北区域合作的中心区域,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沈丹、丹大、丹通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资源,是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重要保障,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而来。丹东属温带亚湿润季风性气候,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中国宜居的十座小城。2006年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成为“建设体育强市,打造健康丹东”的一个载体和品牌,到目前为止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上万人参加的体育赛事,成为打造“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发展丹东地区体育旅游的宣传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开发生态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经济发展

丹东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主要以经济贸易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韩朝贸易是丹东的主要商业通道,主要以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口岸和工业园区为主。丹东作为全国旅游城市,旅游产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很大,2012年旅游收入279.6亿元,2013年预计收入335.5亿元[4]。与此同时,丹东加大城区、县区经济建设,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扩大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2011年万达集团投资80亿元在丹东开建丹东万达广场。丹东的开放、开发坚实有力,经济腾飞指日可待。经济的发展是开发生态体育旅游的基础保障,丹东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开发区位生态体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时间保障

体育旅游活动的发生必须有闲暇时间的保障,闲暇时间越多,发生旅游的机率越大。因此,只有当人们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时,才能进行旅游,而闲暇时间越多,运动与休闲这种形式的体育旅游对大众的需求越高。可以说,闲暇时间是人们进行生态体育旅游的时间保障。

2.4 政策支持

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是丹东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建设“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人居佳地是丹东的战略定位。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导向,而好的政策导向为发展丹东的生态体育旅游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3 影响丹东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

3.1 生态体育旅游开发不均衡

丹东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不均衡,沿江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远远超过沿海和沿边的开发力度。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从2006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成为“建设体育强市,打造健康丹东”的一个载体和品牌。在举办赛事的过程中,鸭绿江公园、珍珠公园、虎山长城等旅游景区得到了深度的开发和利用,到目前为止,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上万人参加的体育赛事,成为打造“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一张靓丽的名片。此外每年一度的河口桃花节吸引国外游客登山赏花的同时,进行钓鱼、皮划艇挑战赛等多项水上赛事。由此可见,丹东沿江生态体育开发的力度很大,发展的态势十分可观。但相比较而言,沿海、沿边生态体育的开发相对较慢,比如凤凰山、天华山、天桥沟、五龙山等地的山岳风光和森林生态景观,大鹿岛、樟岛的海岛风情,大梨树、满家寨的民俗生态体验,马家岗的生态采摘等有着极为可贵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3.2 没有研发生态体育旅游的团队和机构

丹东地区沿海、沿边、沿江,是全国最大的满族聚居地,独特的山水资源与满族的民俗、民风文化水乳交融,形成丹东地区特色鲜明的生态资源。对于这些生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有专业的建设团队和独立的政府职能部门,这样才能做统一的规划和长期的管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保护和管理上有序地进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利益最大化。但目前还缺乏这样专业团队,政府中也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导致对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研发和管理不够,存在着盲目性。

3.3 市场导向性差,特色不明显,缺乏开发的深度

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就是要让体育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让旅游者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合的体育活动,锻炼旅游者的身体,陶冶旅游者的情操,使旅游者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唤醒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人——体育——环境的生态体育效果,使生态体育旅游更具吸引力、更有挑战性。而目前,丹东地区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大都停留在大众型的旅游活动层面,没有鲜明的主题,特色不明显。这样的旅游活动是不能满足深层次的内心体验的,这会降低旅游地的吸引力,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5]。

4 丹东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科学制定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

在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在开发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不能盲目地、破坏性地开发,注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适合体育项目的特点相融合,制定科学开发和管理的规划体系。

4.2 强化旅游管理,健全法制体系

目前丹东地区各旅游景区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各景区景点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建立一套独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总体部署,分级管理,各旅游景区、景点负责的管理体系。把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纳入到法律法规体系中去,依法实行科学管理。

4.3 突出品牌效应,制定科学市场营销体系

生态体育旅游,一定要以原生态为出发点,突出绿色环保、生态健身和保护环境的品牌效应,大力开发生态体育旅游产品,比如登山、漂流、森林探险、生态采摘等。在宣传和推广生态体育旅游产品时,要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体系,把宣传、推广和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生态体育旅游产业不断推进发展。

由此可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必须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原生态性,人文环境的原始性,民族体育的传统性,突出地域特色,创立自有品牌,制定科学策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体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应该是多元化的,不是单一的经济目标,而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吸纳多方的意见,从人、体育、自然等多个层面制定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对策,保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郑辽吉.丹东生态旅游发展模式[J].国土与资源研究,2003,12(3):60~61.

[2]刘少英.西部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生态战略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5,(6):35~36.

[3]马卫东.沿海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优势及路径[J].中国商贸,2011,(3):172.

[4]丹东市“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丹东新闻网,http://dd.nen.com.cn.,2012-12.

[5]卢春宏.时尚生态体育旅游区开发及其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32~34.

猜你喜欢

丹东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