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教学研讨中永恒的主题

2013-04-13韩竹海

化学教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速率化学教材

韩竹海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33)

不久前,我在高二选修班开设了《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的组内公开课。 学生在化学2 中已经接触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原先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宽和延伸。 回顾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合理适度的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采用“教学活动前置”的模式。 预习提纲的精心设计是关键,学生可用于化学预习的时间少(20 分钟),所以,预习的内容不要太多,难度不要太大,要保证学生愿意去做,去思考,甚至愿意多花些时间预习得更充分点。 下面是我为本节课设计的预习提纲:

[预习反馈]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1.化学反应速率:衡量化学反应进行______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或______来表示。

3.数学表达式:υ(A)=______。 其中Δc 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或生成物___的变化,Δt 表示_________变化。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请注意: ①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这一段时间内反应的______,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______;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其化学反应速率值都取______;③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不谈物质的量浓度,因此,一般不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④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

例如:2SO2+O2⇌2SO3,在1min 内的时间里,当SO2的浓度减少0.5mol·L-1时。试求:υ(SO2)、υ(SO3)、υ(O2)。

题后小结:

I.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相同,但表示的意义是______,即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______的速率。 比较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一般要以______的速率作为标准来比较且单位要相同。

II.反应:aA(g)+bB(g)⇌cC(g)+dD(g)

则有:υ(A):υ(B):υ(C):υ(D) =_________。

由于学生头脑中有了知识储备,有不能自我解决的疑惑,所以,有迫切进入课堂进行“互动释疑”的欲望,课堂变成了学堂,成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本节课我精选了4 道例题和5 道当堂检测题让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暴露了知识漏洞、思维缺陷、书写错误等等。 学生课前的问题在课上得到解决,课后才有时间为下一节课的任务做准备。

课后,本组的各位老师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议,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结合张家港市高中化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学到的理论,我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 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课题的引入

学生在专题一的学习中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我出示了一块手机电池, 其工作原理就是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这是实实在在的化学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 专题二继续以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快慢包括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影响因素,本节课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从宏观层面对前面所学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 结合课程标准,我把课题改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是人为规定的,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关键是规范、熟练的进行相关计算,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中应变措施

活动前置教学法的重心是学生的预习, 当天,高二学生没有进行课间跑,我临时要求学生提前进入教室9 点开始安静自习,花10 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反馈》版块。 对学生服从临时安排的行为我进行了集体表扬, 同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利用好边角料的时间,弥补化学学习时间的不足。学生在化学2 上已经接触过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 又有了课前的预习,所以,引入课题后,我即刻请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一道例题, 检测学生头脑中原先知识的残存量及预习的效果。通过课堂巡视,发现了学生在求算某一化学反应中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时, 有的根据表达式逐个计算,有的先求算出其中的一个,再根据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换算,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学生在板演中出现了Δt 写成t、单位书写错误等,通过纠正错误, 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3. 课堂互动,问题驱动

思考1:对于同一反应2SO2+O2⇌2SO3,I.υ(SO2)=1 mol/(L·min)、II.υ (SO3)=1/60 mol/(L·s)、III.υ (O2)=0.5 mol/(L·min)。 试比较三种情形下该反应的快慢。

思考2:aA(g)+bB(g)⇌cC(g)+dD(g),A、B、C、D 均为非固体、非纯液体,试证明υ(A)∶υ(B)∶υ(C)∶υ(D) =a∶b∶c∶d

思考才能锻炼思维, 好的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 好的问题是贴近学生“最佳发展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是现成的,要在了解学生,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策划。 上述两个思考题就是我依据上述原则自主设计的。

4. 精选精编,精练精讲

学生在课堂上完整的练习了4 道题目, 其中有3道选择题,1 道填空题,预先准备的题目有3 道没有完成。 就目前的化学学习现状,学生课堂上的练习是最有效的,课后的练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质量也无从谈起。 所以,课上尽量封住教师的嘴巴,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更多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也不要过多的追求训练量,在有限的训练量的前提下,先要保证练习的有效性。

5. 设计板书,整理归纳

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 教师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要求学生作业工整,书写清楚,及时小结,化零为整,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从板书做起,给学生提供示范,作出表率。

二、不足之处

在课后的研讨中, 同仁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短板”,认清了自身的不足。

1. 书写的规范性

化学反应速率的符号用小写的υ 表示,而且是斜体,我对学生不规范的书写没有及时指正。

2. 多媒体的使用

学生的课堂作业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被展示的作业越多,被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同时,部分好的作业也能得到展示的机会,被展示的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本节课,我过多的依赖黑板,频繁地在黑板上写和擦,给人手忙脚乱的感觉。

3. 教学语言的组织和教学环节的衔接

激励性的话语使用不多,学生的正能量没有得到更大的释放。

4. 典型题目的选讲

关于图像题的解决是考试的热点,也是学生的易错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相应的练习,本节课,完全可以节省时间,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5. 关注细节,关注过程

三段式的解题格式是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暴露出什么错误呢? 课堂上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其他需要改进的还有降低起点, 减少课堂容量、以问题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彩色粉笔的使用等。

三、教学中的困惑

1. 教材的使用

教材(苏教版)上采用探究式的方式组织了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学习活动,教师课前准备起来比较麻烦,课堂组织活动的耗时也较长。 应该承认,按照教材的安排组织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肯定好,但操作的困难很多,所以,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跟教材完全不同,那么教材到底应该如何使用?

2. 化学实验的进行

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化学反应,而本节课学生除了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和计算外,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 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化学实验为载体! 化学实验的“缺席”实在是遗憾,如何保证实验到位?

3.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通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来调动,如果只是靠老师的“忽悠”,这样低层次的积极性的持久性到底有多长呢?

猜你喜欢

速率化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速度和速率有什么不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