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探究

2013-04-13武晓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

施 洋,武晓燕,张 琳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探究

施 洋,武晓燕,张 琳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两方面,探讨科学、有效的课程设置和设计,通过对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的整合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后,较快地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各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校多年来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设计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推进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一)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充斥着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色彩,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翻译和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哑巴英语、聋子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社会上急需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大学的一、二年级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其为高一级的翻译、口译和听力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设计不仅要注重基础性,而且要体现出多样性,例如以输出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每次上课前教师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让其就某一主题或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又或者教师在课上利用情景再现,积极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掌握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再者开展第二课堂、排练英语短剧和组织各种英语演讲比赛,也能让学生在最佳学习状态下,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尤其需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英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即将专业英语(ESP)教学和通用英语(EGP)教学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和渗透力度,同时这也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明确的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教学活动内容。然而,全国“只有58%的高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2],与通用英语(EGP)相比,专业英语所占的教学学时相差甚远,这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施,势必导致专业英语学习的滞后。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设置课程时,一、二年级主要开设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而在高年级,则主要开设专业词汇教学、专业阅读、专业文章的英汉互译和专业英语应用文的写作等方向课程。

(三)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不同地区的人带着不同的文化进行交际,所涉及的方面既包括语言的沟通问题,还包括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地导入异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科学、有效的课程设置和设计不仅有利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实践技能,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这种知识中心模式集中于认知层面,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关注的中心,它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易于操作,因此在学校情境中较受欢迎。教师可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直接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但必须注意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以此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组织讨论

在跨文化教学中,讨论也是很有效的措施之一。在课堂上让学生比较中西两种文化在结构、寓意、内涵和表达等方面的异同,讨论某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现象,从而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使外语交流更加有效。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英语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根据教学内容、性质及特点,借助不同的画面(静态和动态)、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乐、声效等)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的形象化教学环境,使其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教学内容[3]。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以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播放经过精选或剪辑的一篇短文或一段反映英美现实生活的录像,然后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等相应的练习活动,以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为了保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近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提高A、B班分层次教学、网络化视听说的实验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应对三表扩招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地采用了统招、联办分体教学。我校大学外语部正下大力气改革与实践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现行如下:

(一)“2+1+1”和主辅修制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公共外语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我校大学外语部专门制定了“2+1+1”和主辅修制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此作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谓“2+1+1”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是指在两年四学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公共选修课、网上选修课等形式进行后两年四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其中“1+1”是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的英语学习课程,学校为他们开设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英语,例如石油英语、计算机英语和数控英语等,同时学校还开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互译技巧、应用文体写作等选修课程。另外,在2010级新生入校后,大学英语教学又有了新的举措,为了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方针,外国语学院大外部规定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达到英语学习的相应要求后,可以提前报考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并为率先通过四级的同学开设多门英语选修课,如英文电影赏析,大学英语五、六级,中级口语和中级听力等选修课,实现了大学英语主辅修相结合。通过“2+1+1”和主辅修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终身性,强化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内外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国际化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针对目前高校只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我校大外部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了大学英语课内外教学和语言实践教学活动,其培养模式主要可归结为两种方式:“到企业的走出去”模式和“引企入校的引进来”模式。“走出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真正顶岗实践中锻炼自己,从中发现自身不足,重构英语知识体系。“引进来”模式是指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此带动语言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体验、合作、实践、交流的语言学习机会。

三、结语

解析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大学外语课程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这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也需要进行新的改革和尝试。总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设计只有“因时因地”而制宜,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2007.

[2]张玲,胡金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现状调查[J].外语界,2001,(6):13 -18.

[3]吴洁.多媒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N].英语辅导报,2002,(38).

H319

A

1001-7836(2013)01-0164-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62

2012-06-1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设置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HGJXH B2110162)

施洋(1980-),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