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手抓安全 一手抓生产 推进我国奶业向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合作化发展——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暨奶业工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13-04-13

中国乳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乳品奶业存栏

2012年我国奶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国牛奶产量达3 744万吨,同比增长2.3%;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升,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5%,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超过87%;奶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国100 家主要乳品企业共有自建牧场240 多个;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全年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2.1万批次,三聚氰胺检测值全部符合国家管理限量值规定。我国奶业经过几年来的整顿和振兴,正在逐步摆脱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严重影响,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基础格局已初步形成。然而,产业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鲜乳收购价格协调机制的建立,良种补贴政策的调整,优质粗饲料不足,环境保护,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奶牛养殖业的金融服务,生鲜乳运输车的监管,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资金短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不合格生鲜乳的处理,“奶吧”的发展与管理,科学饮奶知识的宣传与消费信心的提振等。

为全面总结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和奶业生产工作,部署2013年重点任务,2013年4月10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在陕西西安召开了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暨奶业工作研讨会。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副司长杨振海、副巡视员王俊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锋、马莹、邓荣臻,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杨黎旭,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主任王加启等领导,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奶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质检机构负责人12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王智才作了重要讲话;河南省畜牧兽医局、陕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业厅、国家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参会代表就奶业生产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会议在如何把握当前奶业形势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奶业发展的措施方面取得了共识。

“四个并存”凸显当前我国奶业形势

会议认为,我国奶业经过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几年的整顿和振兴,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并存”。

一是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和乳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并存。畜牧部门已连续4 年开展生鲜乳专项治理,通过重点抽查、省间互查等方式,不断强化对奶站的监管。2012年,全国共出动2.2 万名检查人员,对全国1.3 万个奶站进行了检查,限期整改100 多家,取缔20 家,查处了一批非法收购营运的“黑窝点”。同时,还大力推进奶站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奶站的设施设备、卫生条件、检测手段等明显改善。

2012年已是农业部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的第4 年。从监测结果看,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我国共有41 家监测单位,对30 个监测省份(除西藏、港、澳、台外)开展了19 次监测工作,通过飞行抽检、异地抽检、交叉抽检和隐患排查等方式,对20 630批次的生鲜乳样品进行了包括菌落总数、脂肪、蛋白质、β-内酰胺酶、冰点、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黄曲霉毒素M1、铅等13 项指标在内的违禁添加物指标、安全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了现场检查。结果显示,生鲜乳的违禁添加物及安全指标合格率稳步提升,其中三聚氰胺得到全面控制,检测值全部符合国家管理限量值规定;β-内酰胺酶得到有效遏制;未检出革皮水解物、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比2008年以前大幅提高。同时,生鲜乳收购、运输更加规范。

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与各省(市、自治区)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相关。国家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强化技术培训、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提高检测技术支撑能力;通过严格抽样程序、严格检验程序、严格数据上报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针对近年来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突发的问题,中心总结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建立了应急预案制度和应急科研攻关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国家级专业质检中心的技术优势,做到第一时间快速应对。2013年1月,新西兰婴儿奶粉双氰胺事件发生后,中心工作人员连续两天两夜完成了方法的建立,及时对10 批次生鲜乳、56 批次市售原装新西兰奶粉和标称新西兰原料的国产奶粉进行了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上报。广东省农业厅开展了“三打两建”行动生鲜乳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厅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围绕生鲜乳质量安全,认真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工作。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628 人次,共检查生鲜乳收购站47个(检查率100%)、奶牛养殖场678 个,共抽取生鲜乳样品676 个,检测1 531 个指标。在完成国家要求监测的指标外,广东省还针对南方地区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配套增检了生鲜乳中β类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林可胺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指标。所检样品全部合格。另外,为进一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广东还首次对生鲜乳中的污染物和农药残留进行了专项监测,率先在全国实现对生鲜乳六大类质量安全指标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乳品质量安全事件仍多发频发。2008年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自不必多说,2011年底之后又陆续发生了“黄曲霉毒素”、“皮革奶”、“碱水奶”、“早产奶”、“高龄奶牛激素奶”等事件。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连已赢得国内消费者高度信任的国外品牌奶粉也不断被曝出现问题,如美赞臣、雅培、惠氏的“香兰素”事件;新西兰奶粉的“双氰胺”事件;美素奶粉的掺假事件等。这些均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二是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推进和散户加快退出并存。近年来,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升。从全国整体水平看,2012年,我国100 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35%,比2008年时提高了15.5 个百分点。从各省的情况看,也都积极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标准化规模养场的发展。除原本规模化养殖程度就很高的北京、天津、上海外,各省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升。河南省在“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的扶持下,截至2012年底,新建扩建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96 个。同时,选拔了23 家畜群结构合理,存栏200 头,年平均单产7 吨,实施品种登记两年以上的奶牛场组织申报高产奶牛示范场,对获得省级高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的企业授牌并优先项目扶持;还选择了10 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存栏1 000 头,年单产水平7 吨,系谱档案完备,技术人才队伍较强的规模奶牛养殖场,对每个场每年补助15 万元,以创建奶牛核心育种场。陕西省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积极推行奶业标准化生产。陕西制定了奶牛、奶山羊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标准,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建设为载体,积极扶持千头奶牛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探索总结出了适合当前陕西省奶牛业发展的“千阳模式”。目前,陕西已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3 个,新建标准化千头奶牛场13 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52 个。宁夏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全区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个,其中万头奶牛场2 个,创建国家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42个;山西全省千头以上奶牛养殖户和存栏量分别比2011年提高64.28%和57.95%;河北已在全省范围内彻底消灭了散养奶牛,存栏奶牛5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率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100%,300 头以上的规模养率达到了96%;到2012年末,黑龙江存栏300 头以上的奶牛场(小区)存栏奶牛共计64 万头,占存栏总量的23.7%;内蒙古自治区存栏50 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率为63.7%,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49.5个百分点,100 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存栏比重达到37.3%,提前1 年实现全国奶业发展规模确定的35%的基本目标;重庆20 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了55%,50 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占全市存栏总量的34%,5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48 个,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6 个,在建2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2 个。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作讲话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杨黎旭致辞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主持会议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主任王加启通报2012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情况

与此同时,散户退出的速度在加快。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奶农养殖技术缺乏,养殖条件和环境差,管理粗放,经常把奶牛当肉牛养,奶牛单产低,患病率增加;二是我国奶业利益联系不紧密,奶农、奶站和乳品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没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形成“两张皮”,奶价往往由乳品企业说了算,奶农没有话语权,企业经常找各种借口压级压价,甚至拒收,加上进口奶粉打压,造成生鲜乳收购价格长期偏低,随着饲料、水、电、劳动力等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奶牛养殖比较效益有所下降,散户退出加快。黑龙江省7 个县,35 个乡,105 户奶农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2月,每千克生鲜乳的生产成本是2.94 元,比2012年上涨了0.10 元/千克,奶牛养殖的利润也由每头泌乳牛3 000~4 000 元/年(高的可以达到5 000 元/年),下降到1 000~2 000 元/年。而如果在哈尔滨打工,每人每天的工资可以达到200~300 元;再加上肉牛价格较高,一头淘汰牛可以卖到近10 000 元,所以很多散户开始转型,放弃养奶牛。新疆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不仅散户快速退出,有些规模场也在整体退出。

三是乳品产量持续增长和进口快速增加并存。近年来,我国生鲜乳的产量和乳制品产量不断提高。从全国情况看,2012年,我国牛奶产量为3 744 万吨,同比增加了2.3%。从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看,2012年,各地生鲜乳产量多数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北方省份多在3%~10%,如陕西、河南、宁夏、新疆分别为3.7%、3.25%、8.2%和5.1%;南方省份增长幅度高于北方,如湖北省和广东省分别为35%和14.8%。与生鲜乳产量增长相适应的是乳品产量的增长。2012年,我国乳制品总产量为2 545 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40.6%。国内乳和乳制品产量的增长对于奶业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令人担忧的是,进口乳制品特别是进口奶粉数量剧增。2012年,我国共进口奶粉66.9 万吨,进口量接近国内奶粉产量的一半。一些游客还到我国香港、澳门和国外抢购奶粉,致使香港出台奶粉限购令。这一方面折射出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低迷,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强大需求。

四是国内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和外来疫病压力加大并存。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奶牛疫病发病率高于往年,疫病防控压力加大。

河南省畜牧局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高永革作经验介绍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辉农作经验介绍

山西省农业厅饲料奶站管理办公室主任冯京民作经验介绍

国家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姜毓君作经验介绍

“二十四字方针”和“五化”明确奶业发展方向

奶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奶业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行业的要求,更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归根结底还是民生问题。此次会上,王智才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奶业、开创我国奶业发展工作新局面的二十四字方针以及“五化”要求。

“二十字方针”是指“加快规模养殖,推进结构调整,加强科学管理,重振消费信心”;“五化”是指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生产,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国奶业向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合作化方向发展。要实现我国奶业的“五化”,必须着力推进五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扩大优质奶源基地。这是保供给、保安全和增效益的根本途径。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了22 亿元,对3 000 多个奶牛养殖场(小区)进行了改扩建,带动了全国奶牛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每年新增800 多个存栏3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2013年,项目资金有望从5 亿元增加到10 亿元。王智才要求各地要切实做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要结合中央项目,积极争取本地财政资金,探索对存栏50~300 头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支持。

二是加快改良奶牛品种,提高奶业生产水平。适当发展乳肉兼用品种是今后我国奶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德系西门塔尔牛、瑞士褐牛、挪威红牛等生产性能较好的兼用品种。2013年,农业部畜牧业司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中,增加了5.5 万头西门塔尔牛的冻精补贴。王智才希望各地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强化乳蛋白、乳脂肪等九大指标的数据收集、分析,指导奶牛场“测奶科学养牛”。

三是加强奶站监管和实施生鲜乳监测计划,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重点工作有三项:加强奶站监管,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坚决打击各种违法添加行为;妥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做到及时发现,果断行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四是大力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从源头上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已建成50 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已经为30万头高产泌乳牛提供了优质苜蓿。2013年6月,畜牧业司将在辽宁召开全国高产优质苜蓿生产现场会,学习观摩、交流经验,以带动全国苜蓿产业和奶业的发展。

五是加强技术推广培训和宣传,努力提振消费信心。王智才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针对配种、饲料调制、防病、挤奶等关键环节,大范围开展务实管用的技术培训;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重点宣传奶牛科学养殖、奶站清理整顿和标准化建设、奶源基地建设、乳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好做法,同时防止和压制不实炒作,共同营造奶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乳品奶业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