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苜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3-04-13仲崇岳郭晓卓
文 / 仲崇岳 郭晓卓
(1 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2 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
1 东营市概况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交汇城市。土地总面积8 053 平方公里,人口184 万,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垦利、利津、广饶三县。2011年全市GDP总值达到2 676.4 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27 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为72.93 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58.34 亿元。
2 东营市苜蓿生产现状
目前全市苜蓿留床面积为8.2 万亩,其中3 000 亩以上连片种植的面积达6.9 万亩。春季调茬全市预留苜蓿种植面积6.3 万亩,秋季3 000 亩以上大片种植苜蓿的面积可突破10 万亩。
3 东营市发展苜蓿产业的优势
3.1 土地优势巨大
全市人均土地面积为6.7 亩,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2.7 倍;国有土地连片面积大,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济南军区生产基地的土地总面积153 万亩,其中耕地45 万亩;全市农用地564.2 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88 万亩,另有尚未利用土地资源471 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排灌设施配套,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苜蓿。
3.2 技术优势成熟
东营市从1997年开始,就大面积发展苜蓿种植。2000年,横店草业公司等外来龙头企业的进入,有力地拉动了东营市苜蓿产业的发展。2001年,东营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苜蓿草产品质量标准》和《无公害苜蓿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2004年东营市苜蓿种植面积突破30 万亩,平均亩产干草达到1.2 吨,被誉为华东“人造大草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营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种植户都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与管理经验。
3.3 奶牛生产优势突出
目前全市奶牛存栏7 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8 万头,年产生鲜奶22 万吨,实现产值7.5 亿元。全市奶业的主要优势:一是规模化程度高。已经建成的万头奶牛场2 处,正在建设的2 处,千头以上规模奶牛场11 处,100 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养殖占奶牛总存栏量的95%。二是生产管理设备先进。现有2 个万头牧场安装使用了大型牧场智能化管理系统,7 个规模牧场安装了“阿菲金”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21 个规模牧场安装了奶牛发情自动监测系统,15 个规模牧场使用了TMR饲喂系统,机械化挤奶厅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三是生产水平高。平均单产水平为10 吨 / 年的奶牛养殖场有3 家,平均单产为7.5 吨 / 年的规模奶牛场有22 家,全市奶牛平均单产为6.3 吨 / 年,居全省首位。
3.4 地域区位优势明显
东营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结合部,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的枢纽位置,具有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有利于苜蓿的流通与运输。
4 促进苜蓿生产开展的工作
4.1 加强宣传发动
在东营电视台制作《第一访谈》苜蓿发展专题,打出“发展苜蓿生产,建设生态畜牧”宣传标语;在《东营日报》刊登苜蓿播种技术问答专题;在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制作系列苜蓿生产专题报道;分县区举办10 期培训班,组织奶牛养殖企业、牧草种植加工企业、种植户等1 200 人参加了培训,营造了苜蓿种植的浓厚氛围。
4.2 强化政策推动
积极宣传国家扶持苜蓿产业发展的重点,引导规模奶牛场实行订单种植,澳亚、大地万头牛场已完成苜蓿生产订单5.1 万亩。吸引当地从事地产、运输等行业的其它社会资本流入苜蓿产业。
4.3 开展技术服务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选地块、调种子,全方位搞好技术指导,已完成苜蓿种植3 万亩。
5 今后发展目标及措施
借助国家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大力推进苜蓿生产,发展草畜配套,重点打造10 万亩高产苜蓿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区。到2015年全市奶牛存栏将达到12 万头,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0 万亩;到2020年,全市奶牛存栏稳定在20 万头,全市苜蓿种植面积达到30 万亩;建设黄河三角洲人工大草原,争取将东营市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具体措施如下:
一、支持规模奶牛场建设自属基地。支持像大地、澳亚等有条件的大型奶牛场发展优质苜蓿高产片区,实现直接供给。
二、鼓励草业公司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引导草业龙头企业,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苜蓿产业化水平,提高商品草转化率,努力把苜蓿产业发展成为规模效益型、旅游观光型、生产循环型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