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表现及病理基础
2013-04-13王德阳夏从羊冯晓强
王德阳,夏从羊,冯晓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影像科,江苏 无锡214151)
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 o ma,RO)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良性实质性肿瘤,国内外文献已有陆续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收集了近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齐全的8例RO,对其CT征象、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影像科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RO中,男5例,女3例;年龄52~78岁,平均62.5岁。6例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仅感腰区不适,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8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芝Aqulion-4 CT机,全肾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对比剂用欧乃派克(Omnipaque),用量1.5 ml/kg体质量。采用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速率3 ml/s,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35~45 s行皮质期扫描,70~90 s行实质期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00 mAs,层厚3 mm,床进15 mm或12 mm,螺距1.5或1.0,扫描范围包括全肾。
1.3 病理标本 对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切开,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成4~5 u m厚,HE染色,常规显微镜观察。
2 结果
2.1 CT表现 平扫7个病灶为等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内见低密度影,经病理证实为瘢痕组织。皮质期所有病灶均强化,3个病灶强化程度高于肾皮质,5个低于肾皮质,5个内可见不规则的无强化区,2个内见类似“车辐状”血管影。实质期所有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肾实质,6个病灶强化明显减低,皮质扫描中,5个病灶中的无强化区,在实质期中呈延时强化改变,病理证实为瘢痕组织。8个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改变(见图1~6)。
2.2 病理与CT表现对照 大体标本观察:肿瘤与正常肾组织界限清楚,部分有包膜,切面呈棕黄或淡黄色,质地均匀,呈细颗粒状,无明显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亦无肾外脂肪和静脉侵犯。2例见假包膜影,5例有中央瘢痕组织,2例内见粗大血管影。CT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特征,边缘清晰,有包膜,部分可见假包膜,肿块密度均匀,为等密度,与病理检查中无明显坏死、囊变和钙化相符。中央瘢痕组织CT表现为中心瘢痕,2例内见粗大血管影,似“车辐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实性片状排列,胞质内充满强嗜酸性颗粒,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分布均匀,部分含小核仁(见图7)。
3 讨论
Oncocyto ma于1932年由Jaff e提出,最早被用于描述发生在唾液腺的一种良性肿瘤,同时也发生于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脏、肾上腺和胰腺等多部位。1942年Zipple首次报道1例RO。直到1976年Klein等报道13例后,RO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逐渐得到公认[1]。现已证实[2],RO 由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发生,故此瘤多位于靠近肾包膜的皮质部,且有较完整的包膜,为邻近的肾实质组织受挤压而成。通常无临床症状,发病率低,大多为偶然发现[3],约占肾肿瘤的3.2%~7.0%。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男性多见。
3.1 RO的病理特点 RO明确诊断必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其特点如下:①肿瘤大小不等,大体标本呈棕红色、棕黄色或棕褐色,无出血坏死,部分肿瘤中心可见星型瘢痕,包膜通常不清晰,仅有部分肿瘤内可见完整包膜。②该瘤超微结构特点为大量形态一致、分化好、胞浆内富含嗜酸性颗粒的细胞组成。细胞内富含大而圆的线粒体,嵴多,而其他细胞器和脂质则相对减少。③免疫组化示CK8/CK18(+)、Vi(-)、Hale胶体铁染色(-),据此与肾嫌色细胞癌、颗粒性肾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等相鉴别。
3.2 RO的CT表现 CT平扫显示RO大多为单发,约6.0%为多发,5.0%为双侧性发生,具有良性肿瘤一般特征,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部分可见中央低密度,密度较均匀,边缘较清,一般体积较小,多位于靠近肾包膜的皮质部,且有较完整的包膜。
增强扫描各期都有其特点,皮质期能够更好地地显示腺瘤的内部结构,表现为明显均质强化的类分叶状结构围绕中心无明显强化区,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无强化区具有延时强化的特征,在肾实质期因为延时强化而显示不清。本组5例有上述表现,反映了其大体病理表现,中心无强化区代表了肿瘤内的瘢痕组织。在实质期,本组8例呈均质性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实质,大体标本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另外,在肾皮质期2例病灶内见类似“车辐状”强化血管影。文献[4]报道“车辐征”出现于25%~50%的RO的血管造影内,中心瘢痕和“车辐征”出现高度提示RO的诊断[5。
3.3 鉴别诊断 RO较易误诊,本组8例中6例误诊为肾癌,1例误诊为肾错构瘤,应与其相鉴别:①肾癌。RO瘤体直径小于5.0 c m,密度一般均匀,不会出现坏死、囊变、出血、钙化[6]。肾癌瘤体直径大于8.0 c m,可见中央坏死、钙化或星状瘢痕形成。肾细胞癌瘤体直径小于5.0 c m易出现坏死、囊变、出血等表现。增强扫描后肾细胞癌表现为均匀中等至较明显的肾实质强化,而肿块周围清楚,中心区无强化[7],与RO的“快进快出”实质期强化程度低于皮质期不同。虽然较大的肾嫌色细胞癌也可见中心瘢痕和“车辐状”血管[8],但肾嫌色细胞癌在皮质期的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而且部分患者在皮质期强化不明显,可出现坏死、出血等改变,表现为非均质强化,这与RO在皮质期明显均质强化不同。鉴别困难者可行CT或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②肾错构瘤。平扫脂肪成分的存在是肾错构瘤的CT特征之一,RO不含脂肪成分。虽然肌瘤型和血管型肾错构瘤脂肪成分少,不易识别,可采用薄层扫描,必要时多角度重建测量其CT值以发现细微的脂肪组织[9]。增强扫描后错构瘤均匀、持续强化,病灶中心可出现坏死区或中心血管影[10],与RO“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实质期强化程度低于皮质期及中心无坏死或“车辐状”血管不同。
综上所述,病灶密度均匀、肾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均质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特别是病灶出现中心瘢痕和“车辐状”血管为RO的特征性CT表现,对该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手术[11-13]。
图1 ~3 男,65岁,左肾中极嗜酸细胞瘤图1 CT平扫示左肾等密度病灶,密度均匀图2 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肾皮质图3 肾实质期,强化程度轻度增加,低于肾实质,内可见粗大“车辐状”血管影 图4~6男,68岁,左肾巨大嗜酸细胞瘤 图4 CT平扫示左肾巨大略高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内见低密度影 图5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未见明显强化 图6 肾实质期,强化程度轻度增加,低于肾实质,中心见低密度的中心瘢痕影 图7 病理切片示嗜酸细胞瘤由特征性嗜酸性细胞构成结节状结构,核呈圆形、大小较一致,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HE×200)
[1]黄皓 .肾嗜酸细胞腺瘤诊治分析(附26例报告)[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1,3(3):143-144;147.
[2]钟莹,俞汉蒙 .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32(9):54-56.
[3]Haifler M,Copel L,Sandbank J,et al.Renal oncocytoma--are there sufficient grounds to consider sueveillance f ollowing prenephrectomy histologic diagnosis[J].Urol Oncol,2012,30:362-368.
[4]王祖飞,纪建松,苏金亮,等 .肾嗜酸细胞腺瘤CT及 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1,26(9):974-977.
[5]李青海,侯君,严福华,等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97-99.
[6]Amano E,Kurokuwa Y,Naruo S,et al.A case of renal oncocytoma with cystic cystic f or mation[J].Nipp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1999,90:49-52.
[7]Ki m JK,Ki m TK,Ahn HJ,et al.Differentiation of subtypes of renal cell carcino ma on helical CT scans[J].AJR,2002,178:1499.
[8]Kondo T,Nakazawa H,Sakai F,et al.Spoke-wheel-like enhancement as an i mportant i maging finding of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g studies[J].Int J Urol,2004,11:817-824.
[9]郭燕,刘明娟,黄兆民,等 .乏脂肪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0):1 101-1 103.
[10]郭启勇 .实用放射学[M].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5-967.
[11]易亚辉,李刚,周建胜,等 .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59-61.
[12]刁强,郑玲,梁泉.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87-90.
[13]Ro mis L,Cindolo L,Patar d JJ,et al.Frequency,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evol ution of renal oncocyto mas:multicentric experience fro m a Eur opean database[J].Eur Ur ol,2004,4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