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谷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重点县建设情况及经验

2013-04-12曹修森张鑫张震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4期

曹修森 张鑫 张震

【摘 要】本文总结了阳谷县农业小麦产业项目的建设情况及经验,以及在缺乏必要的工程经验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坚持创新,努力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使农业项目发挥了效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阳谷县;现代农业项目;有效管理机制;建设情况及经验

1.项目区概况

阳谷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县。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15个乡镇,总人口80.4万,其中农业人口67.7万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0年阳谷县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县以来,把项目县建设作为农业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科学系统规划,严格规范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共投资2575万元,其中,中央、省各投资700万元,县财政投资789万元,农民筹资和筹劳折价386万元,建成泵站23座,铺设低压管道211.8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250座,项目优良率达100%。

2010年度阳谷县小麦产业重点县项目区 位于阳谷县张秋镇,涉及24个行政村,3万人口。当地灌溉难度大,成本高,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成了当地群众多年的愿望和祈盼。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珍惜机遇、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将项目区建“自来水”,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和欢迎。成了”田成方阳谷县水务局帮助用水者协会制定了规章制度,配备了水管员,为使协会能够熟悉掌握灌溉工程设施操作维护和水费计量技术,举办培训班4期,并在各分会设立了水价、水量、水费公开栏,定期公示,让群众真正受益。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沟渠路林桥涵闸电泵管带”相配套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完成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5.58公顷,改善灌溉面积0.81万公顷,扩大除涝面积623.56公顷,改善除涝面积0.85万公顷,每年增加粮食产量2.125万t,年节能1231.35万kW.h,年节地29.7公顷,节水2869万立方米,节工35.53万个工日,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同时,为加强工程管理,项目完成后,及时把工程交付用水户协会负责运行管护,全部落实了管护主体,规范了管理程序。在阳谷水利建设史上,首次实现了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单项建设向整体推进,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转变。项目的建成使2202.56公顷农田全部用上“自来水”,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和欢迎。

2.主要做法及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项目实施中,阳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水利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局、国土局和项目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项目建设期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调度会和现场会,把项目建设切实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办公,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县水务局作为项目法人,成立了现场建设指挥部,局长亲临一线指挥,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让农民群众充分理解支持项目县建设,在所有受益村庄进行项目情况公示、粉刷宣传标语,聘请受益村群众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监督,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项目县建设情况,为项目县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2严格执行“四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标准

严格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中,阳谷县立足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单位选择关、工程质量监督关、工程单元验收关“四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了倒排工期、重点督办和定期检查措施。山东省聊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对工期、质量进行了全程监理,在选材用料施工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对达不到优良标准的10余处建筑物责令拆除重建,确保工程质量作为实施项目建设的主体,县水务局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一是阳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项目法人,并抽调精干力量,积极组织协调施工、设计、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系,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二是县政府采购中心、县水务局委托招标公司对工程实工和监理进行了公开招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开标、评标、定标,经综合评审,选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与供货单位均签订了合同,确保工程质量,以及管材、管件供货及时,保证工期。四是监理公司成立了由技术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组成的项目管理部,对工程进行了全过程监理。

2.3强化资金管理,保障项目建设目标顺利进行

2010年,阳谷县政府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20%专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为做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在县财政局设立财政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同事,以小农水建设项目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和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等涉水资金集中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还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在减负办、水务局和镇政府等单位的监督下,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组织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的资金投入格局。

2.4强化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从项目立项之处,便坚持建管并种的原则,项目区所在的乡镇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协会组建上,以用水小组为单位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并制订了协会工作章程和协会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同时,4个泵站配备专职机手,负责泵站的开启和运行管理以及用水户水量核定。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了移交手续,发放产权移交证书,工程产权归农民用水者协会所有。协会负责工程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各项工作分工明确到人,形成了覆盖全部管网系统的管理网络,有效解决了工程管理主体问题,提高了工程运行质量,实现了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转变。

同时,积极推行水价改革。通过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水务局、镇协会会同物价部门,编制了水价改革方案,供水价格按补偿生产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及税金。农民用水者协会一票到户,水费专项用于项目区的工程运行与管理。水费征收和管理定期进行公示、规范使用,从而促进协会管理工作纳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阳谷县水务局帮助用水者协会制定了规章制度,配备了水管员,为使协会能够熟悉掌握灌溉工程设施操作维护和水费计量技术,举办培训班4期,并在各分会设立了水价、水量、水费公开栏,定期公示,让群众真正受益。

2.5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建设氛围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网络、标语、报纸等形式,大力宣传小农水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宣传工程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努力营造关心项目建设、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项目区各村全部制作了公示牌,对项目建设内容、效益和投资酬劳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先后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宣传发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立项前,群众就建设内容、实施方案积极提建议、出良策。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同时进行质量进度的二次监督,实现了受益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支持”的转变。

3.结语

2010年在阳谷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重点县建设项目,虽然工程建设还是项目管理都缺乏必要的经验,但是该项目优良率达到100%,说明县领导和水务局的领导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表现了水利职工的高技术水准,不仅为后来的其他乡镇的此类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更是为其他县此类项目建设做出了榜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他县的此类项目的建设有了前车之鉴,也不必去摸着石头过河,盲目的去搞了,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尽管如此,此项目建设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项目批复时间晚,施工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二是资金整合难,效益难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细化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整合部门职责,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定期进行交流,以促进此类项目的有效、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