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物联网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2013-04-12方晓平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4期
关键词:联网个性化物理

方晓平

【摘 要】随着物联网向未来互联网的演进,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必将产生更大的飞跃和发展。本文对物联网的含义及特征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环境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

1.物联网的定义及特征

1.1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简单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之义。这里的“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泛指存在于物理/真实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中的任何“对象”(Objects)或实体(Entities),以及与物理或数字对象(实体)相连接的事件(Events)。这里所说的“对象”不仅指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中的各种物品,如道路、桥梁、汽车、楼房、各种生活日用品,以及山川、河流、树木、各种飞禽走兽等,还包括万物之长的“人”。所有的“物”都能以某种方式(如分配标识代码、名字、地址等)被识别。因此,从语义层面上看,物联网就是指一种基于标准通信协议的全球范围内互联各种对象的网络,其中每个对象都具有唯一的标识,可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1.2特征

尽管目前人们对物联网的定义尚未统一,但从本质上看,物联网的特征主要可概括成以下7个方面。

(1)互联网特征。物联网是架设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传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世界上万事万物连接成一个可互联互通的网络,从而实现对所有物体(包括人)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物联网环境下,任何人和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理论上都可以通过任何路径、任何网络和任何服务实现互联和通信。因此,互联网特征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2)无所不在性(Ubiquitous/Pervasive)。物联网主要是利用普适网络和普适计算,以及下一代网络等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所谓“普适”,即无所不在、普遍存在的意思。物联网连接的是真实世界中的所有物品,小至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大至电网大坝等人造物品,乃至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甚至万物之长的人,都被纳入到物联网之中,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与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网络。因此,无所不在性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3)融合物理与虚拟世界的特征。物联网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真实物体中,并通过与计算机互联网连接以及运行特定的程序,达到对物品的远程控制或者物与物之间的直接通信。物联网中三大核心技术———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近距离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的结合,使过去完全分割的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将原先割裂的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了两个世界中信息的双向流动和融合(即交换和共享)。因此,融合物理与虚拟世界的特征也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2.物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2.1更完全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本质就是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以任何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任何资源与服务。而物联网是信息领域的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与物理系统中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融合。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是一种局限于图书馆虚拟资源和虚拟环境的个性化服务,那么,物联网的到来就可以将这种虚拟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向图书馆实体资源和现实环境延伸和拓展,从而实现覆盖虚拟和现实环境的、更加全面、彻底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在物联网环境下,可以构建一个整合各种资源与服务、虚实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

2.2更深入的智能化

物联网是一个充满智能化的网络。RFID、无线传感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等大量智能技术的运用,使物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呈现出鲜明的智能性。例如,RFID智能电子标签能将文献基本信息与用户档案信息结合在一起,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RFID电子标签的记录,获知用户的阅读偏好以及用户利用文献情况的统计信息,从而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向用户提供个人文献定制服务;或者根据用户利用文献情况的统计分析,实现用户阅读习惯跟踪、知识结构咨询等智能化服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将RFID电子标签嵌入或装备到馆内所有物理馆藏、以及读者或工作人员的借书证等之中,从而实现对图书馆所有物理对象,包括馆藏文献、服务场所、读者、馆员的智能查找、定位、追踪、管理等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将RFID与SIM卡相结合,向用户提供基于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手机借阅、手机查询、手机定制等移动个性化智能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想要的资源与服务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2.3更加人性化

同个性化服务类似,人性化服务也是一种“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物联网的特点,使其可以支持和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个性化服务。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物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大的选择性,如自助服务与人工服务的选择、Email服务与手机服务的选择、RFID电子标签及其使用模式的选择,等等。②物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方便而高效的服务。例如,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24小时无人借还书服务;而且,该系统无需打开图书扉页逐本扫描条码,就可以同时借还多本图书。因此,它的推出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并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图书流通效率。③物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例如,就定制服务而言,在物联网平台上就提供有多种灵活的定制服务方式供用户选择,如RSS订阅、3G定制、手机定制、PDA/PPC(一种掌上电脑)定制、Email定制、移动Email定制等。

除此之外,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服务相比,物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还具有更加扁平化、更强的交互性,以及更注重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特点。

3.物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3.1虚拟个性化服务

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虚拟个性化服务又分为8个部分:①个性化定制服务;②个性化推送服务;③个性化检索服务;④个性化收藏服务;⑤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⑥个性化知识管理服务;⑦个人历史信息管理服务;⑧个人账户管理服务。

3.2实体个性化服务

与虚拟个性化服务相对的是实体个性化服务。实体个性化服务涵盖了图书馆真实环境中的个性化服务,它包括6个组成部分:①一卡通管理服务;②智能识别服务;③智能定位服务;④智能导读服务;⑤自助服务;⑥电话服务。

在当今信息社会急剧变化的浪潮中,共同性的扩大和差异性的张扬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当今新型服务模式的主流。因此,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效益和水平,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共识和普遍选择。而物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则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物联网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服务观念和理念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邵莉娟,叶宏信.物联网:影响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J].图书与情报,2010(2):90-92,110.

猜你喜欢

联网个性化物理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身联网”等五则
留言板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