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浅显比对
2013-04-12梁宝龙王楠
梁宝龙 王楠
【摘 要】圆明园代表了中国海纳百川而得造园技艺的最高水平,而承德避暑山庄有幸传承了中国皇家园林的遗志、精神。
【关键词】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相同;不同;影响
1.圆明园——永远的自豪、永远的痛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简单意为任何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圆明园本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後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2.避暑山庄——皇家别墅
避暑山庄面积560公顷,是北海的7倍,颐和园的2倍,仅次于凡尔赛宫(670公顷)。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方告结束,历时80余年,内有景点72个,康熙建景36个,皆为四字景,如:烟波致爽、芝径云堤等,乾隆建景36个,皆为三字,如畅远台、水心榭等。全园四大景区:宫殿区、湖洲区、平原区和山岳区。
园林的特色有四:缩仿名景、借景八庙、功能完备、江南手法。在康乾六下江南之后,回宫仿建多处江南名景,如小金山(仿镇江金山寺)、芝径云堤(苏堤)、永佑寺舍利塔(南京报恩寺塔)、文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文津阁(宁波天一阁)、烟雨楼(嘉兴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周围的山区,建有八座寺院,作为园内的借景,它们是: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运庙、普陀宗乘庙、须弥福寿之庙、珠像寺、广缘寺等。山庄功能完备,俨然一个城市,有街市,有住宅,有园林,有办公室。康熙一年中一半时间流连于此。在湖洲区,大量使用江南园林手法。
3.相同点——皇家的特权,用奢华的方式追求“小资”
不必仔细比对,我们便会发现其实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的造园模式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对江南文人山水园的模仿。其手法如此露骨,以致让我觉得近乎疯狂。其实诸君帝王们的此般心态,不难理解。身处深宫大院,却“心怀天下”……他们不能满足仅仅是荣华富贵,天下是他们的,所以天下所有的为人所享受的都理所应当为他们所用,江南园林极强的游赏特性自然会被帝王们爱慕和推崇。当然,站在君王们的角度想想,所谓深宫,高墙幽幽,满目的富丽堂皇难免让人心思腻到不行。此时,江南山水园的那种恬淡、悠闲之情对于这些王孙来说便成了调剂“肠胃”的佳茗。
4.不同点——别墅与偏宫
从性质上来讲,圆明园算是一个偏宫,甚至一度皇帝长年累月的呆在那里,几成正宫。而承德避暑山庄,虽然皇帝也经常过去度个长假,可是究其地理位置以及在王孙们心中的心里位置,它的充其量到最后也只能算是个别墅。基于这样的地位上的差别,圆明园的造园风格、档次上明显更奢华。应该说圆明园是中国鼎盛国力的体现,是清朝封建贵族对奢华追求的最高形式表现。这些在对西方为数众多建筑形式、风格的模仿甚至照搬上有着很好的例证。因为这些要借助的巨大人力、财力,而其耗费确实让人有点难以想象。因为这种用途上的不同,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无论在形制、风格还是功能布局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后世的些许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皇家园林离我们很远,对我们早已没有了“皇家”的后世没有多少影响了。可是影响了就是影响了,这是无法否认更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人对黄色、红色的几近吹捧的崇尚就是皇家园林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鲜明体现。而富贵人家的门、门垛、看门兽的求“大”也正是中国人对皇家风格的一种近乎粗俗的追捧。言简意赅、简单直接,追求的就是大幅大贵的淳朴寓意。而这些与自恃清高的江南园林形成了两股“完全不同”的潮流、风格。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