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孤鹰”——乔治•伯林

2013-04-12齐瓦哥

军事文摘 2013年5期

作为英联邦国家,加拿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紧随英国的步伐。在空中领域,加拿大有出产高素质战斗机飞行员的传统,如一战中协约国阵营的第二号、第六号空战王牌比利·毕晓普和雷蒙德·科利肖。二战时,亦有一位热爱飞行的年轻人继承他们的衣钵,那就是以31.5个战果位列二战加拿大空战王牌榜首的乔治·伯林。

投军无门的年轻人

1921年12月6日,伯林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凡尔登市(后并入蒙特利尔)呱呱坠地。在父亲—一位虔诚教徒的严格管教下,伯林展开了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旅程。

伯林严于律己,喜爱钻研,但却不太合群。求学时期,校方对他的评价是“团队合作精神欠佳”,同学们更觉得他孤僻冷傲,难于相处。而伯林对这一切无所谓,因为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个梦想上——飞行。课余时间里,他不是跑去自家附近的小机场观摩,就是自己动手制作飞机模型,指望模型卖点钱去报名上飞行课。

13岁时,伯林如愿进行了生平第一次飞行。16岁时,他中断高中学业,独自前往白求恩的故乡格雷文赫斯特闯世界。他进入一家航空运输公司谋职,并很快考取了商业飞行执照。当然,他的兴趣不在运货飞行,一个正在遭受入侵的东亚大国引起了他的强烈关注,那就是正在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

伯林准备取道美国前往中国,做一名在空中抗击侵华日军的志愿飞行员。如果这个美好愿望变为现实,那么一名“空中白求恩”很可能留名抗战史册,可惜死板的美国入境局不在乎伯林帮助异乡抵抗入侵的国际主义情怀,认定他是非法入境,将其驱逐回加拿大。

虽然没能成为“飞虎队”的成员,但伯林已将从军当成最高追求目标。回国后,他报名参加加拿大空军,不料却被拒绝。

投军无门的伯林,失落至极。无意中听说遭受苏联入侵的芬兰正急需志愿飞行员时,伯林立即把材料送到了蒙特利尔的芬兰外交官手中。伯林的档案令芬兰人非常满意,但芬兰规定未年满21岁者必须得到监护人的认可。对于儿子的要求,伯林的父亲爱惜地说了一个“NO”。

1940年春,英国皇家空军启动庞大的飞行员补充计划,伯林再度看到了希望。5月,他不辞而别登上一艘瑞典邮轮,直奔英国。

下船仅几小时,伯林就出现在最近的皇家空军兵站。负责登记的官员觉得伯林的条件非常理想,这让他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即便面临强敌压境的危险时刻,英国人仍然保持着做事一板一眼的风格,登记官员让伯林出具证明年龄适合参军的文件。结果又是一个NO!

抗命不遵的“菜鸟”

在接连投奔中国、加拿大、芬兰和英国空军未果后,伯林四国碰壁,但是执拗的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搭船回蒙特利尔设法搞到了年龄证明。9月,伯林再赴英伦,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列入英国空军的预备人员名单。

一年之后,伯林被分配到哈沃登的空军训练单位,开始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期间,他的天赋开始显现,教官、拥有27次空战胜利的王牌飞行员格林格·雷西评价伯林是“出色的飞行员,更是优秀的射手”。

训练结束后,伯林奉调前往403中队报到,这是英国空军的一个加拿大中队。对于信教的伯林来说,意义重大—他在1941年圣诞节首次驾驶“喷火”战斗机升空,执行了第一次战斗巡航。

四个月后,伯林转到41中队。在这个中队的前两次出击平平无奇,但第三次出击却一鸣惊人。1942年5月1日,法国加莱上空,飞在四机编队队尾位置上的伯林,以一个突然的机动动作攻击一架德国Fw190,令其在空中爆炸。

这是伯林的第一个战果,对飞行的多年热爱终于得到了回报,但这也是伯林第一次违反军纪,“团队合作精神欠佳”的定语将修饰他终生!

原来,四机编队的队尾是专门留给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菜鸟飞行员的,如果没有长机的指令,菜鸟是不能擅自脱队展开攻击的。因此,当伯林归队后,不但没有因为首开记录得到肯定,反而被中队长狠狠教训了一顿。

糟糕的是,在伯林的人生字典中,似乎没有“遵纪”这个词。因为仅仅两天之后,他就故伎重施:再次离开四机编队的队尾位置,并打下一架敌机!中队长暴跳如雷,队友们也纷纷对他加以指责。在这种情况下,伯林惟一能做的,便是离开。

马耳它上空的“孤鹰”

6月7日,伯林离开41中队,登上英国皇家海军“鹰”号航母,赴地中海战略据点马耳它战场。两天后,他驾驶一架全新的“喷火”MkV型战斗机从“鹰”号航母甲板起飞,飞往战火中的马耳它。

马耳它是个迥异于英国的地方,这里完全被沙尘、燥热、无休无止的空袭包围。在占据数量优势的德意志空军的持续打击下,马耳它的守卫者物资短缺、身心疲惫、伤亡相继,对于英国空军的飞行员们来说,这里如同一个被诅咒的地方。

和那些表情阴郁的战友不同,伯林觉得马耳它是非常适合他的地方。确实是这样,在这里飞机和飞行员总是不够用,编队和纪律远不如在英国国内那样严格,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奋战。在这个舞台上,伯林这只加拿大“孤鹰”展开了双翅。

当然,烦心事少不了。由于听闻伯林在英国的做派,几个中队都不愿接收他,249中队的斯坦利·格兰特少校经过和伯林一番交谈后,决定“收留”他。伯林被分配到卢卡斯上尉的小队里,卢卡斯认为伯林是“一个不寻常的年轻人,只要给他一架飞机,他马上就会投向蓝天”。在和伯林一同出击了几次后,卢卡斯认可伯林“有着快速反应的天赋和令人称奇的好眼力”。

不过上岛近一个月,伯林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机会。有一次,他宣称击落了1架德国飞机,时间是6月12日上午,但因为没有佐证,这个战果最终未被确认。

7月6日,他终于开张了。当天,伯林和另外7架友机前去拦截一个意大利机群,飞在6500米高度的英国飞机占有高度优势,随即背向太阳发起了攻击。伯林极为勇猛,几乎是把自己的飞机重重地掷向敌机,他先是打中1架轰炸机,然后紧紧咬住1架战斗机,直到在1500米高度上将其击落。返回机场后,地勤发现伯林的“喷火”已满是弹洞,他换了一架飞机继续出击,结果又把自己掷向一个德国机群,成功打下了1架Bf109。

加上此前在英国的2个战果,伯林在7月6日一举使自己跻身王牌飞行员的行列。但是他的表现也受到了队友的斥责。原来,伯林丝毫不考虑编队的共同进退,如独行侠一般,惹得队友愤愤道,“以后你不如一个人去迎战好了!”

勇猛善战的“怪人”

至于伯林,从不在乎是否能取得战友的配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次出击归来后,他从不和人交流,也不去酒吧放松,而是把战斗经过详细记录下来,并且就当日的双方技战术进行反复研究。

伯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空战水平。此外,他对飞机机械尤其是武器的兴趣日益浓厚,和地勤人员相处的时间远多于和队友在一起的时间。所有这些,加上素来不抽烟也不喝酒的生活习惯,令所有飞行员都对他敬而远之。在两次任务的间隙,他从不像别人那样想办法放松,而是抓紧时间检查飞机上的武器和设备;在座舱中等待出击指令时,他从不像别人那样抱怨连篇,而是在烈日的暴晒下安静如常,满心期待着升空的那一刻。于是,大家为他送上了一个绰号:“怪人”。

虽然“ 怪人”在马耳它不受欢迎,但他在空中的表现无人能及。7月11日,伯林打下Bf109和“马基”MC.202战斗机各1架;12日,击落3架MC.202;23日,打下1架“雷吉纳”Re.2001战斗机。

“怪人”最成功的一天,是7月27日。面对大举来犯的敌机,伯林仿佛上足了发条,不仅一举击落2架意大利最好的战斗机MC.202,还把2架德军的Bf109打了下来,其中之一是由JG53联队的王牌飞行员卡尔-海因茨·普鲁驾驶的。

在短短的时间里,伯林已经有15个战果。这一战绩不仅令他获得少尉军衔,正式成为一名军官,还被授予“优异飞行勋章”,授勋辞称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过人的技巧”。

伯林的勇气确实非凡。在一次战斗中,他独自在9000米高空巡航,当发现一群敌机后毫不犹豫地冲了下去,随后将“喷火”的性能发挥到极限,以剧烈的机动摆脱敌机,令追击的敌人误以为他失速下坠了!这次以少敌众的交锋令他膝盖中弹,军医取出弹片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归队再次参战!

俗话说得好,好汉只怕病来磨。虽然在空中骁勇异常,但是在恶劣的食物条件、极度疲劳和暑热天流行病的共同作用下,伯林被一场大病打倒了。由于是军官,又是显赫的空战英雄,他被安排在一座建于山顶的野战医院里疗养。虽然暂时无法继续飞行,但这个医院的位置恰好可以俯瞰饱受攻击的机场,对伯林也算是一个安慰。

口无遮拦的王牌

伯林在8月归队。8日,在击落1架Bf109后,座机被多架敌机同时击中,他冷静地驾机迫降到机场附近。幸运的是,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迫降,每一次都平安无事。五天后,他又打下了1架Ju88轰炸机,9月的成绩则是击落2架Bf109。10月以后,伯林继续开张,相继在功劳簿上增添了4架Bf109和1架Ju88。

10月14日,一场激烈的空战来临。面对一个多达60架的敌机群,岛上的两个“喷火”中队升空迎战,伯林相继打下1架轰炸机和2架战斗机,但自己的机尾很快被JG27联队的一架Bf109打中,在胸部和腿部都负伤的情况下,伯林努力爬出座舱跳伞,再一次大难不死。

跳伞后的伯林入院两周,使得报纸和广播记者有机会采访他。根据伯林的自述,他只在确定有把握时才会开火,理想的攻击距离是220米左右;他的空战过程是用出众

的视力捕捉目标,在脑海里计算,然后迅捷实施;在他看来,飞行和击杀可以一气呵成。

虽然公众逐步了解了他的事迹,但伯林的人际关系依旧很糟糕。在马耳它流传着一个说法:每次当伯林取得胜利时,他的僚机总是被敌人击落。因此局面渐渐发展到,没有人愿意和这只“孤鹰”比翼而飞。

所幸另有一桩差事等着伯林,让他免于“单飞”的尴尬:他奉命以战争英雄的形象返回祖国加拿大,动员家乡父老认购战争债券。伯林以27次空战胜利的记录离开马耳它,这令他成为英军在马耳它争夺战期间的头号王牌。而离开马耳它的过程,伯林又经历了一次大难不死。乘坐的B-24轰炸机在直布罗陀附近的水域坠落,伯林成为机上仅有的三名生还者之一。

衣锦还乡的伯林受到了热烈欢迎,加拿大总理出面接见了他,他在此行中晋升中尉,并结识了妻子黛安娜·威塔尔。不过,在国内发表的多场演说,却令这位王牌的形象大打折扣。

讲述战斗细节时,他毫不掩饰自己在杀戮中获得的快感,令很多人不快。如他曾仔细讲述一次和意大利飞行员的交手,“一发子弹正中他的头部,头颅几乎被打爆,血肉喷溅整个座舱。这是令人难忘的景象,白色的机身衬着鲜红的血。我不得不说,当你把敌人脑门打爆时,确实有一种成就感。”

一次,面对大礼堂里整齐端坐的加拿大空军人员,伯林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马耳它一位战友的坠机经历。在讲到这名英国人如何在坠毁的“喷火”式中被猛烈烧灼时,伯林变得情绪高涨,难以自抑,听众怀疑自己在听一名德国人发表演说。许多加拿大飞行员对此感到难以忍受,纷纷起身离场。

在伯林所有的讲话中,最过分的当属一个回答。当被记者问及,如果有朝一日被敌人俘虏他会怎么做时,伯林回答道:“那么我就选择为德国人飞!”

孤独离开的叛逆

伯林回到英国后,皇家空军不再打算再派他上前线—尽管他不断强烈要求前往一线中队报到,但每次请求都被打了回来。英国人安排他去位于萨顿布里奇的空军射击学校担任教官。他在那里的人缘也很差,在6月8日的一次模拟对抗飞行中,伯林的座机居然遭到“意外”的实弹射击,他及时跳伞才躲过一劫。

1943年9月,伯林不得不离开英国皇家空军,转而成为加拿大空军的一员,重新回到他最初效命的中队,那个只允许加拿大人服役的403中队。这个中队也不打算为他安排过多的出击任务,主要是让他教授年轻人射击。

不过一逮着机会,伯林就会驾机出击,在法国上空寻找战斗机会,在几次行动中击落了数架德军战斗机。和此前的多次战斗如出一辙,他总是擅自脱离编队,“将战友们置于危险的境地”。

此后伯林升为上尉,也继续着自己的孤僻和反叛。因为一次违反规定、驾驶教练机超低空掠过机场的“表演”,伯林彻底惹怒了中队的上级指挥官、联队长休·戈德弗洛伊,声称要将伯林送交军事法庭。

这起冲突的结果以联队在当年11月将伯林外调412中队了事。不料,伯林在那里又同中队长起了冲突,结果被禁飞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2月底,伯林在法国上空击落JG26联队第5中队的1架Fw190,这是这只越来越离群的“孤鹰”的最后一次空战胜利。

这次出击归来后,伯林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集合一群像他这样的飞行员,使用“野马”式战斗机组成一个特别单位,到欧洲上空去“大开杀戒”,但没有人对他的提议感兴趣,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加拿大空军为他搞了一个象征性的仪式后,让这位有着31. 5次空战胜利的王牌飞行员退伍回国了。

之后的岁月里,伯林始终无法融入和平时期的正常生活,对于飞行和空战的极度渴望,令他根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婚姻也处于瓦解状态。

当新建国的以色列正在物色有经验飞行员的消息传来后,伯林当即决定加入以色列空军。在罗马近郊的一处机场上,几架加拿大制造的老式单发飞机专供伯林这样的志愿飞行员使用。

1948年5月20日,伯林驾机升空后不久,因座驾撞地当场身亡,时年仅27岁。虽然有人认定这架飞机被人动了手脚,但当地从来没有展开调查。

这位加拿大战时最知名的英雄之一、马耳它上空的“孤鹰”,就这样匆匆离世。在罗马举行的葬礼极其简单,整个仪式除伯林的遗孀外无一人出席。虽然没为以色列效力一天,但以色列人并没有忘记他。两年后的1950年11月,伯林的棺椁被以色列人运抵海法,覆上以色列国旗举行了一次新的葬礼,空军还出动数架战机,从仪式现场上空呼啸而过。

盖棺定论之后,人们或许还能想起伯林曾经的小队长卢卡斯对他的评价:“一双澄澈双眸之上有着一蓬乱发,特立独行,直率地近乎无礼……如同一个叛逆。”